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更易对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并进行主动思考。同时,教师的提问直接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过程,也联结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后续学习兴趣。围绕着“思维课堂理念”,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对如何通过有趣的情景和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行探究。通过教材分析、学生测验、课堂观察、教学研讨及反思可知,从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游戏与任务设计、依托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活动。并且,研究发现激发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有以下特点:(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2)触动学生内心体验;(3)学生可进行批判和参与决策;(4)新颖有趣。
关键词:问题驱动;学习兴趣;思维理念课堂;教学提问
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郑毓信在《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一文中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指出,判断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为:无论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同时,学生思维的方式有深有浅,浅的思维多是学生的被动思考,而深的思维,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表现。
善教者,必善问。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大多数时候数学课堂中深度思维的发生,依托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笔者曾经对一节数学课上教师的提问进行统计,发现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该课的老师就问了56个“是不是、对不对”类似的问题,平均每30秒就会问一个。从学生表现来看,教学开始时高亢激昂,后来逐渐变成了根本不抬头看老师一眼。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老师的课堂上,很多研究者也指出了,如韦国秀就提到了“数学课堂中有‘提问多,低效度;提问浅,缺深度;提问难,少梯度’的问题。”面对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现状和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并向深度思维的方向发展呢?
笔者在 “思维理念课堂”的背景下,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进行了研究。本节课经历了三教三研三反思的过程,在教学改进中,探究如何通过有趣的情景和老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并针对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提炼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维是最容易引起探索的。只有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才可能做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在教学中,常常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
“数对”的本质是位置的量化表达。本节课笔者选用了核心问题“在哪里?”。在这个核心问题的统领下,“找得到?”“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组成了一个思维的回路。在这个回路中,既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也包含着对问题的检验,是学生对位置表达进行思考的脚手架,也是教师推进教学的逻辑顺序,由此教的、学的、想的、表达的、判断的,都集中在这四个问题上。学生的思考,因有序而变得轻松,这是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关键。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第三轮教学
直接以两个人的对话引出课题。
师问:如何表达位置?
生1:直接说在哪就可以了。
生2:我会直接告诉对方我在哪里。
……
首先,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的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憨厚的熊二耿直的回
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核心问题。根据熊二的回答再次提出“你能找得到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回答并没有错误,但是却无法得出位置表达的最关键的三个要素)
答“俺在这里”引起学生的一片笑声。但是教师并没有提出实质性问题,于是第二轮的开课只是开了个热闹,并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目的。
“为什么”的问题是思维进入真正思考的关键问题,简单有效,直面学生的思考。(经过反思,小组研讨,制定出第三轮的开课环节,并把老师的问题定格在“在哪里”“找得到”“为什么”)
前两轮的教学看似热闹,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反思下来,发现并没有触及学生的深度思考,也就是没有使学生静下来认真思考,为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设计的问题指向性不明,没有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提问的是非题过多,“为什么?”“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出现较少。于是沉下心来思考:
1.教师如何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热闹的课堂能让学生静心思考老师的问题吗?
3.如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调整了教学方案,压缩游戏环节,为后面的应用腾出时间,这就意味着要求老师的问题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即提炼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第三次的教学修改,把生动有趣的动画人物做成对话,一句“在哪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找得到?”“为什么?”形成问题串,驱动学生的思考。
二、问题融入游戏,启发学生思考
有了好的问题,也要有积极的思考环境。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思考是无法触动思维的深处的,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游戏情境,着力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思考、交流和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兴趣与学习关系的论断。数学游戏,正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变得好玩起来,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带动数学学习。因此,我们遵循“铺情境为链,串游戏为珠,增进体验,发展思维,培育情感,提高数学素养,讓情趣与知性共生”的操作原则,前后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 【教学片段1】
【开课游戏:我摆你猜。】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数学游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学生A背向黑板,注意倾听,老师将会先摆放一个红色磁扣,再摆放一个黄色磁扣。另一名学生B要注意观察老师摆放黄色磁扣的位置,并把这个位置告诉背向黑板的小伙伴A,老师拿开黄色磁扣后,学生A根据同伴B的描述把黄色磁扣再摆放上去,看看能否找对位置。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和思考,学生A的描述准确吗?学生B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师:(不失时机地走下讲台)我要采访几个同学,他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看似两个人的游戏,其实是全班学生都在参与,而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这就是游戏的真正魅力,也是教学游戏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环节,所有的学生瞪大双眼,观察参与游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不用教师组织课堂,活而有序。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在教,而是学生在玩,而且玩的有价值,玩的有思考。融入游戏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美妙。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游戏分三个层次:
1.没有参照物,随意摆磁扣,让学生找一找。(只有方向不行,还要有参照物)
2.有红磁扣作参考,摆黄色磁扣位置,让学生找。(只有方向和参照物还不行,还需要距离)
3.有方向有距离有参照物。(游戏时间长,散乱,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对知识的表示方式)
(调整游戏时间)把游戏分两步:
1.直接给出方向和参照物,引出距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
2.三个关键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来一次你摆我猜的游戏。
(经过调整,学生的游戏时间缩短,但是学生不是在积极的参与中掌握表达位置的三要素:方向、参照物、距离)
启发学生思考,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无疑就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寻求新的知识和各种体会的渴望。我摆你猜的游戏,让全班学生在游戏中感悟位置描述的三要素:距离、方向、参照物是必不可少。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通过后续的思考和探索,还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增长智慧,体验数学的奇妙。
三、巧设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考
要不断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课堂上还需要一些精当的辅助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使学生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知识应用环节继续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2】
【游戏说明:随机分配每个学生一个数对作为自己在教室的新位置,找到位置后坐在自己找好的位置上。没有找对的分析原因。】
师:在每个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个数对纸卡,这个数对是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看清楚数对上的数字,思考你的位置应该在哪,想好以后再行动,我说开始的时候会有音乐响起,音乐停止,游戏结束,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停止。准备好了吗?开始!
(观察找到位置后坐下的同学是否正确。)
师:音乐没停说明游戏还在继续,你们可以继续寻找,思考一下自己的位置应该在哪?
音乐停止,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没有位置的三个同学问题出在哪?
师:为什么他们没有位置呢?
这个游戏的设计,既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自己位置所在,也可以给孩子们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的空间,“为什么这三个同学找不到位置?是数对写错了吗?还是其他原因?”同学们在反思质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三教三研三反思这样的过程,我们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既要有实效性,更要有艺术性,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思维的味道浓一些。通过以核心问题为统领,驱动学生思考,以问题串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搭建思维阶梯,拓展学生思路,渗透数学文化,深化学生思考。讓学生的思考一直在路上,学会思考,独立思考。
总之,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助推器。好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考;高质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才能促使学生想得更深入、更深刻。我们期待通过恰当的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思考,最终使学生能够从浅思到深想,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3).
[2]韦国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课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华德高.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6(09):46.
[4]朱艳峰.优化思维品质自主探究发展——《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及思考[J].华夏教师,2014(12):66.
[5]罗志江.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7(06).
关键词:问题驱动;学习兴趣;思维理念课堂;教学提问
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郑毓信在《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一文中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指出,判断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为:无论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同时,学生思维的方式有深有浅,浅的思维多是学生的被动思考,而深的思维,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表现。
善教者,必善问。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大多数时候数学课堂中深度思维的发生,依托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笔者曾经对一节数学课上教师的提问进行统计,发现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该课的老师就问了56个“是不是、对不对”类似的问题,平均每30秒就会问一个。从学生表现来看,教学开始时高亢激昂,后来逐渐变成了根本不抬头看老师一眼。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老师的课堂上,很多研究者也指出了,如韦国秀就提到了“数学课堂中有‘提问多,低效度;提问浅,缺深度;提问难,少梯度’的问题。”面对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现状和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并向深度思维的方向发展呢?
笔者在 “思维理念课堂”的背景下,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进行了研究。本节课经历了三教三研三反思的过程,在教学改进中,探究如何通过有趣的情景和老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并针对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提炼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维是最容易引起探索的。只有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才可能做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在教学中,常常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
“数对”的本质是位置的量化表达。本节课笔者选用了核心问题“在哪里?”。在这个核心问题的统领下,“找得到?”“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组成了一个思维的回路。在这个回路中,既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也包含着对问题的检验,是学生对位置表达进行思考的脚手架,也是教师推进教学的逻辑顺序,由此教的、学的、想的、表达的、判断的,都集中在这四个问题上。学生的思考,因有序而变得轻松,这是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关键。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第三轮教学
直接以两个人的对话引出课题。
师问:如何表达位置?
生1:直接说在哪就可以了。
生2:我会直接告诉对方我在哪里。
……
首先,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的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憨厚的熊二耿直的回
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核心问题。根据熊二的回答再次提出“你能找得到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回答并没有错误,但是却无法得出位置表达的最关键的三个要素)
答“俺在这里”引起学生的一片笑声。但是教师并没有提出实质性问题,于是第二轮的开课只是开了个热闹,并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目的。
“为什么”的问题是思维进入真正思考的关键问题,简单有效,直面学生的思考。(经过反思,小组研讨,制定出第三轮的开课环节,并把老师的问题定格在“在哪里”“找得到”“为什么”)
前两轮的教学看似热闹,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反思下来,发现并没有触及学生的深度思考,也就是没有使学生静下来认真思考,为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设计的问题指向性不明,没有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提问的是非题过多,“为什么?”“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出现较少。于是沉下心来思考:
1.教师如何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热闹的课堂能让学生静心思考老师的问题吗?
3.如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调整了教学方案,压缩游戏环节,为后面的应用腾出时间,这就意味着要求老师的问题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即提炼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第三次的教学修改,把生动有趣的动画人物做成对话,一句“在哪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找得到?”“为什么?”形成问题串,驱动学生的思考。
二、问题融入游戏,启发学生思考
有了好的问题,也要有积极的思考环境。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思考是无法触动思维的深处的,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游戏情境,着力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思考、交流和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兴趣与学习关系的论断。数学游戏,正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变得好玩起来,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带动数学学习。因此,我们遵循“铺情境为链,串游戏为珠,增进体验,发展思维,培育情感,提高数学素养,讓情趣与知性共生”的操作原则,前后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 【教学片段1】
【开课游戏:我摆你猜。】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数学游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学生A背向黑板,注意倾听,老师将会先摆放一个红色磁扣,再摆放一个黄色磁扣。另一名学生B要注意观察老师摆放黄色磁扣的位置,并把这个位置告诉背向黑板的小伙伴A,老师拿开黄色磁扣后,学生A根据同伴B的描述把黄色磁扣再摆放上去,看看能否找对位置。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和思考,学生A的描述准确吗?学生B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师:(不失时机地走下讲台)我要采访几个同学,他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看似两个人的游戏,其实是全班学生都在参与,而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这就是游戏的真正魅力,也是教学游戏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环节,所有的学生瞪大双眼,观察参与游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不用教师组织课堂,活而有序。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在教,而是学生在玩,而且玩的有价值,玩的有思考。融入游戏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美妙。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游戏分三个层次:
1.没有参照物,随意摆磁扣,让学生找一找。(只有方向不行,还要有参照物)
2.有红磁扣作参考,摆黄色磁扣位置,让学生找。(只有方向和参照物还不行,还需要距离)
3.有方向有距离有参照物。(游戏时间长,散乱,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对知识的表示方式)
(调整游戏时间)把游戏分两步:
1.直接给出方向和参照物,引出距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
2.三个关键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来一次你摆我猜的游戏。
(经过调整,学生的游戏时间缩短,但是学生不是在积极的参与中掌握表达位置的三要素:方向、参照物、距离)
启发学生思考,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无疑就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寻求新的知识和各种体会的渴望。我摆你猜的游戏,让全班学生在游戏中感悟位置描述的三要素:距离、方向、参照物是必不可少。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通过后续的思考和探索,还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增长智慧,体验数学的奇妙。
三、巧设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考
要不断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课堂上还需要一些精当的辅助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使学生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知识应用环节继续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2】
【游戏说明:随机分配每个学生一个数对作为自己在教室的新位置,找到位置后坐在自己找好的位置上。没有找对的分析原因。】
师:在每个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个数对纸卡,这个数对是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看清楚数对上的数字,思考你的位置应该在哪,想好以后再行动,我说开始的时候会有音乐响起,音乐停止,游戏结束,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停止。准备好了吗?开始!
(观察找到位置后坐下的同学是否正确。)
师:音乐没停说明游戏还在继续,你们可以继续寻找,思考一下自己的位置应该在哪?
音乐停止,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没有位置的三个同学问题出在哪?
师:为什么他们没有位置呢?
这个游戏的设计,既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自己位置所在,也可以给孩子们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的空间,“为什么这三个同学找不到位置?是数对写错了吗?还是其他原因?”同学们在反思质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三教三研三反思这样的过程,我们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既要有实效性,更要有艺术性,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思维的味道浓一些。通过以核心问题为统领,驱动学生思考,以问题串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搭建思维阶梯,拓展学生思路,渗透数学文化,深化学生思考。讓学生的思考一直在路上,学会思考,独立思考。
总之,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助推器。好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考;高质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才能促使学生想得更深入、更深刻。我们期待通过恰当的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思考,最终使学生能够从浅思到深想,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3).
[2]韦国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课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华德高.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6(09):46.
[4]朱艳峰.优化思维品质自主探究发展——《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及思考[J].华夏教师,2014(12):66.
[5]罗志江.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