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研究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更易对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并进行主动思考。同时,教师的提问直接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认知过程,也联结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后续学习兴趣。围绕着“思维课堂理念”,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对如何通过有趣的情景和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行探究。通过教材分析、学生测验、课堂观察、教学研讨及反思可知,从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游戏与任务设计、依托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维活动。并且,研究发现激发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有以下特点:(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2)触动学生内心体验;(3)学生可进行批判和参与决策;(4)新颖有趣。
  关键词:问题驱动;学习兴趣;思维理念课堂;教学提问
  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郑毓信在《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一文中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指出,判断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为:无论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更合理。同时,学生思维的方式有深有浅,浅的思维多是学生的被动思考,而深的思维,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表现。
  善教者,必善问。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大多数时候数学课堂中深度思维的发生,依托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笔者曾经对一节数学课上教师的提问进行统计,发现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该课的老师就问了56个“是不是、对不对”类似的问题,平均每30秒就会问一个。从学生表现来看,教学开始时高亢激昂,后来逐渐变成了根本不抬头看老师一眼。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老师的课堂上,很多研究者也指出了,如韦国秀就提到了“数学课堂中有‘提问多,低效度;提问浅,缺深度;提问难,少梯度’的问题。”面对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现状和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并向深度思维的方向发展呢?
  笔者在 “思维理念课堂”的背景下,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进行了研究。本节课经历了三教三研三反思的过程,在教学改进中,探究如何通过有趣的情景和老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并针对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提炼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维是最容易引起探索的。只有有了疑问和惊奇,学生才可能做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在教学中,常常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能促进学生的思考。
  “数对”的本质是位置的量化表达。本节课笔者选用了核心问题“在哪里?”。在这个核心问题的统领下,“找得到?”“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组成了一个思维的回路。在这个回路中,既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也包含着对问题的检验,是学生对位置表达进行思考的脚手架,也是教师推进教学的逻辑顺序,由此教的、学的、想的、表达的、判断的,都集中在这四个问题上。学生的思考,因有序而变得轻松,这是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关键。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第三轮教学
  直接以两个人的对话引出课题。
  师问:如何表达位置?
  生1:直接说在哪就可以了。
  生2:我会直接告诉对方我在哪里。
  ……
  首先,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的出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憨厚的熊二耿直的回
  通过熊大熊二动画人物打电话的场景,提出“在哪里”的核心问题。根据熊二的回答再次提出“你能找得到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回答并没有错误,但是却无法得出位置表达的最关键的三个要素)
  答“俺在这里”引起学生的一片笑声。但是教师并没有提出实质性问题,于是第二轮的开课只是开了个热闹,并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目的。
  “为什么”的问题是思维进入真正思考的关键问题,简单有效,直面学生的思考。(经过反思,小组研讨,制定出第三轮的开课环节,并把老师的问题定格在“在哪里”“找得到”“为什么”)
  前两轮的教学看似热闹,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反思下来,发现并没有触及学生的深度思考,也就是没有使学生静下来认真思考,为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设计的问题指向性不明,没有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提问的是非题过多,“为什么?”“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出现较少。于是沉下心来思考:
  1.教师如何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热闹的课堂能让学生静心思考老师的问题吗?
  3.如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调整了教学方案,压缩游戏环节,为后面的应用腾出时间,这就意味着要求老师的问题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即提炼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第三次的教学修改,把生动有趣的动画人物做成对话,一句“在哪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找得到?”“为什么?”形成问题串,驱动学生的思考。
  二、问题融入游戏,启发学生思考
  有了好的问题,也要有积极的思考环境。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思考是无法触动思维的深处的,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游戏情境,着力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思考、交流和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兴趣与学习关系的论断。数学游戏,正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变得好玩起来,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带动数学学习。因此,我们遵循“铺情境为链,串游戏为珠,增进体验,发展思维,培育情感,提高数学素养,讓情趣与知性共生”的操作原则,前后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   【教学片段1】
  【开课游戏:我摆你猜。】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数学游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学生A背向黑板,注意倾听,老师将会先摆放一个红色磁扣,再摆放一个黄色磁扣。另一名学生B要注意观察老师摆放黄色磁扣的位置,并把这个位置告诉背向黑板的小伙伴A,老师拿开黄色磁扣后,学生A根据同伴B的描述把黄色磁扣再摆放上去,看看能否找对位置。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和思考,学生A的描述准确吗?学生B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师:(不失时机地走下讲台)我要采访几个同学,他能放对黄色磁扣的位置吗?为什么?
  【看似两个人的游戏,其实是全班学生都在参与,而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这就是游戏的真正魅力,也是教学游戏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环节,所有的学生瞪大双眼,观察参与游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不用教师组织课堂,活而有序。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在教,而是学生在玩,而且玩的有价值,玩的有思考。融入游戏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美妙。
  第一轮教学
  第二轮教学
  游戏分三个层次:
  1.没有参照物,随意摆磁扣,让学生找一找。(只有方向不行,还要有参照物)
  2.有红磁扣作参考,摆黄色磁扣位置,让学生找。(只有方向和参照物还不行,还需要距离)
  3.有方向有距离有参照物。(游戏时间长,散乱,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对知识的表示方式)
  (调整游戏时间)把游戏分两步:
  1.直接给出方向和参照物,引出距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
  2.三个关键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来一次你摆我猜的游戏。
  (经过调整,学生的游戏时间缩短,但是学生不是在积极的参与中掌握表达位置的三要素:方向、参照物、距离)
  启发学生思考,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无疑就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有寻求新的知识和各种体会的渴望。我摆你猜的游戏,让全班学生在游戏中感悟位置描述的三要素:距离、方向、参照物是必不可少。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基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通过后续的思考和探索,还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增长智慧,体验数学的奇妙。
  三、巧设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考
  要不断促进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课堂上还需要一些精当的辅助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使学生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知识应用环节继续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助问题,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2】
  【游戏说明:随机分配每个学生一个数对作为自己在教室的新位置,找到位置后坐在自己找好的位置上。没有找对的分析原因。】
  师:在每个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个数对纸卡,这个数对是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看清楚数对上的数字,思考你的位置应该在哪,想好以后再行动,我说开始的时候会有音乐响起,音乐停止,游戏结束,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停止。准备好了吗?开始!
  (观察找到位置后坐下的同学是否正确。)
  师:音乐没停说明游戏还在继续,你们可以继续寻找,思考一下自己的位置应该在哪?
  音乐停止,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没有位置的三个同学问题出在哪?
  师:为什么他们没有位置呢?
  这个游戏的设计,既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自己位置所在,也可以给孩子们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的空间,“为什么这三个同学找不到位置?是数对写错了吗?还是其他原因?”同学们在反思质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三教三研三反思这样的过程,我们对教师提问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既要有实效性,更要有艺术性,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思维的味道浓一些。通过以核心问题为统领,驱动学生思考,以问题串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搭建思维阶梯,拓展学生思路,渗透数学文化,深化学生思考。讓学生的思考一直在路上,学会思考,独立思考。
  总之,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助推器。好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考;高质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才能促使学生想得更深入、更深刻。我们期待通过恰当的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思考,最终使学生能够从浅思到深想,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3).
  [2]韦国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课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华德高.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6(09):46.
  [4]朱艳峰.优化思维品质自主探究发展——《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及思考[J].华夏教师,2014(12):66.
  [5]罗志江.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7(06).
其他文献
把握風向标,解决圆锥曲线问题
期刊
@兔兔图图:为了减肥,我和老公约定每晚去街上慢跑半个小时。我们坚持了一个月,效果真的很明显,沿街的烧烤摊都被我们吃遍了,一共胖了10斤。  @ Liiy:初二的一天,我实在不想学习,就对妈妈说:“妈,我可以看电视吗?”妈妈:“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打开它。”  @蜡笔大新:有一次我在路边摊买橘子,挑了几个卖相好的,結果老板又拿起几个有斑点的给我,说:“这种长得不好看的其实更甜。”我颇有感悟地说:“是
期刊
高考备考资料用什么较好?答案无疑是高考真题。可现实情况往往是不少同学拿到真题后,做过了就不再细究,只是单纯用来检测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仅仅用来感受高考试题的难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高考真题这样的好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纵观高考英语试题的变迁,我们发现高考英语越来越重视语篇的考查。下面就以2020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几篇语篇为例,来探究如何对高考试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以助力读写训练。  一、利用高考语
期刊
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會成为文学长廊中独特的“这一个 ”,就在于他有迥异于他人、不可复制的突出个性,以至于一提起一个熟悉的名字,我们脑海中立即活灵活现地浮现出他最经典、最个性的音容笑貌来:一提起林妹妹,我们立即想起她从春流到冬的眼泪;一说到葛朗台,我们就看到他面对金子时的贪婪眼光;一提起武松,眼前就浮现出他景阳冈上打虎的英武姿态;一说到哈姆雷特,脑海里放映的是他身负国仇家恨的忧郁神情……我们
期刊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无限多个正整数相关命题的有力工具.其本质是用有限的步骤(奠基与递推)取代难以实现的无限验证,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高中阶段,数学归纳法主要应用在恒等式、不等式、整除性、三角及几何等方面.其中,圆锥曲线(广义)划分平面区域问题是一个难点.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文字、符号及图形三种语言密切配合,详细论述n=k+1与n=k之间的本质联系.事实上,发现从n=k到n=k+1之间的内在联系与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将建构主义与批判性思维融合,提出“4S”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结合实例,具体示范“4S”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最后根据课后评价反馈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施路径;实例示范;评价反馈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建构意味着创造,创造必须要批判。  
期刊
高考作文一直是当下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对生活真相的远离和对个人情感的克制,使得他们很难细致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变化。另外,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很难被学生当成有用的例子,学生难以把课本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做题技能。那么,如何使作文“脱胎换骨”?我们借一道作文题进行详细分析。  作文题目如下: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朗读的目标要求;围绕着这些要求,笔者阐述了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对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再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为例,论述了落实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课程标准;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情感培养;方法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
期刊
摘 要:操行困难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培养操行困难生的成功心理是对其进行转化的有效切入点。笔者从“用操行困难生自身的闪光点照亮前进的路”“讓操行困难生体验成功 适时获得‘助动力’” “多‘方’共用 巩固成果”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操行困难生;转化;成功心理  操行困难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上表现差或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为数不多,但给班主任的班务管理和任课
期刊
排列组合问题,通常都是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或结合概率统计综合出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 实践证明,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题型与解法归类、识别模式、熟练运用.  一、处理排列组合题的一般步骤  解答排列、组合试题要从“分析”“分辨”“分类”“分步”四个方面入手,即  (1)“分析”就是找出题目的条件、结论,确定哪些是“元素”、哪些是“位置”;  (2)“分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