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已经在世界各地深入展开,并被广大的教育工作着所接受。信息技术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阅读教学才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荷花风光,使学生陶醉其中,以优美的意境触及学生情感的心弦,从而激发他们对《荷花》一文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阅读意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多媒体集形、生、色、像为一体,运用动画再现情境,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创设悠远的意境,并利用音乐渲染气氛,为学生开拓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使其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题,虽然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一本书(即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在二期课改中也提出新要求,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当然,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时,教师也需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精心组织,加强引导,适时检查、评价,使网上阅读有的放矢。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2]陈莲莲,略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00年6月8日
[3]吴新宇.对CAI课件如何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9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阅读教学才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荷花风光,使学生陶醉其中,以优美的意境触及学生情感的心弦,从而激发他们对《荷花》一文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阅读意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多媒体集形、生、色、像为一体,运用动画再现情境,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创设悠远的意境,并利用音乐渲染气氛,为学生开拓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使其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题,虽然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开拓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一本书(即课本)的阅读是不够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在二期课改中也提出新要求,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当然,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时,教师也需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精心组织,加强引导,适时检查、评价,使网上阅读有的放矢。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2]陈莲莲,略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00年6月8日
[3]吴新宇.对CAI课件如何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