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看一段金庸的《鹿鼎记》:“韦小宝好胜要强,吹牛道:‘我骑过好几十次马,怎么不会骑?’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走到另一匹马左侧,一抬右足,踏上了马镫,脚上使劲,翻身上了马背。不料上马须得先以左足踏镫,他以右足上镫,这一上马背,竟是脸孔朝着马屁股。”
当人类于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开始驯化马时,这大家伙还不是很听话,所以如何爬上马背曾是个技术性相当强的活儿。于是人们必须尽可能地采取方便的做法——对于大多数天生的右撇子来说,从左侧腾身而上,用相对灵便的右腿跨越马背,自然是最优选择。否则就会闹出韦小宝那样的笑话来。
出于同样的道理,下马自然也以左侧方便。等到这些马背上的征服者开始创建城市时,他们所划定的道路规则自然也是行人靠左——上下方便嘛!
于是一个陷阱就此埋下,并将在近四千年后闹出许多麻烦。
行人(自然还包括行马、行马车)靠左,在牲畜们驱动世界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妥——导致旧体制崩溃的罪魁乃是两个德国人和他们的新发明。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机,接下来另一个德国人本茨又借此发明了汽车,从此传统道路交通规则便被搅得天翻地覆——因为它将把传统的马车逐出历史舞台,并取而代之。
这也算个问题吗?当然算,因为马路规则压根儿就不是为汽车设计的嘛!
在汽车出现之前,所有的城乡道路都是为靠左行驶的马车服务的。所以马车夫坐在车的右侧,这既便于迎面会车时观察间距,也使得他的右手有挥鞭的空间。
然而汽车恰恰相反——它需要灵巧的右手来换挡。这就给汽车的设计者提出了难题:换挡杆和硕大的变速机构只能安置在车体中部,若按照马车惯例将方向盘安排在车右,那么驾驶员就只能用不灵便的左手去换挡……
而把方向盘安排在车左呢?按照行人(车)靠左的道路规则,驾驶员在迎面会车时,就难以观察两车间距,容易出事故。
这事儿可真费琢磨!
最后守旧的英国人坚持遵循马车惯例,宁可用左手换挡,也要把驾驶员放在右边。英国做出这个选择固然有守旧的传统在,但另一方面还是出于经济考虑——作为城市化较早的国家,英国的道路交通业已成型,此时若推翻行人靠左的基本原则,则整个英国道路都要推翻重建,白花冤枉钱谁也舍不得不是?
而德国人则另辟蹊径,革命性地修改交通规则为“行人靠右”,硬是用这样的笨办法把驾驶员挪到了车的左边,以便他用右手换挡。和英国不同的是,德国于1871年才统一,国家建设尚未完成,所以正好在一片空白上规划新蓝图呢!
于是大英帝国和它的铁杆学生们(比如说忒爱学习的日本),至今仍然是行人靠左,驾驶员靠右——结果大英帝国的右舵车在国际上简直卖不掉,最后连著名的劳斯莱斯也被德国的宝马收购。而日本虽为汽车大国,但在设计汽车时却也不得不劳民伤财地多搞一套左舵方案,否则就甭想出口……而打着本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奔驰”了)标志的德国车则畅销全世界。
马给人类下的套子还不仅于此。
因为罗马时代的两匹马屁股,加在一块儿宽4英尺8.5英寸(约1.44米),所以罗马人的战车宽度也是4英尺8.5英寸。而罗马人所构筑起来的欧洲道路上的车辙,自然也是4英尺8.5英寸。
为了能够在罗马人构筑的道路上行驶,从那以后所有的欧洲马车轮距,也无不是4英尺8.5英寸。等到这些造马车的师傅改行去造有轨电车后,他们就习惯性地把电车轨道也定为4英尺8.5英寸——然后铁路工程师又借鉴造电车师傅的经验,于是铁道的轨距也成了4英尺8.5英寸……然后4英尺8.5英寸标准,又随着英国铁道系统的延伸而从欧洲大陆扩散到全世界。
所以等到美国人要建造航天飞机时,竟发现自己的火箭助推器没法儿随心所欲地做大,否则就无法通过铁道运输到发射场去组装——因为铁路隧道也受到4英尺8.5英寸魔咒的影响嘛……
看完这些故事后,谁还敢说马儿只是人类驯服的工具?
编辑/姚晟
当人类于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开始驯化马时,这大家伙还不是很听话,所以如何爬上马背曾是个技术性相当强的活儿。于是人们必须尽可能地采取方便的做法——对于大多数天生的右撇子来说,从左侧腾身而上,用相对灵便的右腿跨越马背,自然是最优选择。否则就会闹出韦小宝那样的笑话来。
出于同样的道理,下马自然也以左侧方便。等到这些马背上的征服者开始创建城市时,他们所划定的道路规则自然也是行人靠左——上下方便嘛!
于是一个陷阱就此埋下,并将在近四千年后闹出许多麻烦。
行人(自然还包括行马、行马车)靠左,在牲畜们驱动世界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妥——导致旧体制崩溃的罪魁乃是两个德国人和他们的新发明。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机,接下来另一个德国人本茨又借此发明了汽车,从此传统道路交通规则便被搅得天翻地覆——因为它将把传统的马车逐出历史舞台,并取而代之。
这也算个问题吗?当然算,因为马路规则压根儿就不是为汽车设计的嘛!
在汽车出现之前,所有的城乡道路都是为靠左行驶的马车服务的。所以马车夫坐在车的右侧,这既便于迎面会车时观察间距,也使得他的右手有挥鞭的空间。
然而汽车恰恰相反——它需要灵巧的右手来换挡。这就给汽车的设计者提出了难题:换挡杆和硕大的变速机构只能安置在车体中部,若按照马车惯例将方向盘安排在车右,那么驾驶员就只能用不灵便的左手去换挡……
而把方向盘安排在车左呢?按照行人(车)靠左的道路规则,驾驶员在迎面会车时,就难以观察两车间距,容易出事故。
这事儿可真费琢磨!
最后守旧的英国人坚持遵循马车惯例,宁可用左手换挡,也要把驾驶员放在右边。英国做出这个选择固然有守旧的传统在,但另一方面还是出于经济考虑——作为城市化较早的国家,英国的道路交通业已成型,此时若推翻行人靠左的基本原则,则整个英国道路都要推翻重建,白花冤枉钱谁也舍不得不是?
而德国人则另辟蹊径,革命性地修改交通规则为“行人靠右”,硬是用这样的笨办法把驾驶员挪到了车的左边,以便他用右手换挡。和英国不同的是,德国于1871年才统一,国家建设尚未完成,所以正好在一片空白上规划新蓝图呢!
于是大英帝国和它的铁杆学生们(比如说忒爱学习的日本),至今仍然是行人靠左,驾驶员靠右——结果大英帝国的右舵车在国际上简直卖不掉,最后连著名的劳斯莱斯也被德国的宝马收购。而日本虽为汽车大国,但在设计汽车时却也不得不劳民伤财地多搞一套左舵方案,否则就甭想出口……而打着本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奔驰”了)标志的德国车则畅销全世界。
马给人类下的套子还不仅于此。
因为罗马时代的两匹马屁股,加在一块儿宽4英尺8.5英寸(约1.44米),所以罗马人的战车宽度也是4英尺8.5英寸。而罗马人所构筑起来的欧洲道路上的车辙,自然也是4英尺8.5英寸。
为了能够在罗马人构筑的道路上行驶,从那以后所有的欧洲马车轮距,也无不是4英尺8.5英寸。等到这些造马车的师傅改行去造有轨电车后,他们就习惯性地把电车轨道也定为4英尺8.5英寸——然后铁路工程师又借鉴造电车师傅的经验,于是铁道的轨距也成了4英尺8.5英寸……然后4英尺8.5英寸标准,又随着英国铁道系统的延伸而从欧洲大陆扩散到全世界。
所以等到美国人要建造航天飞机时,竟发现自己的火箭助推器没法儿随心所欲地做大,否则就无法通过铁道运输到发射场去组装——因为铁路隧道也受到4英尺8.5英寸魔咒的影响嘛……
看完这些故事后,谁还敢说马儿只是人类驯服的工具?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