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数控行业对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许多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中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主要原因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双方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中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没有实现零对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术能力很弱,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現代制造业呼唤数控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源基础越来越差,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上移,使用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由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方案调整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变化,没有一套适时的高质量教材,及与企业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在实践教学的比例上还显得不够。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快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的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中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活动为主线”,研究其职业分布和学生就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数控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学生现状剖析
(1)专业能力不强。生源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无法掌握。
(2)技能不足。中职生操作实践能力不足,或学校设备与企业无法对接,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
(3)定位不准。很多中职生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奉献精神,不愿立足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只讲索取,不讲奋斗、拼搏、奉献;对企业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不够,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
(4)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不力。目前很多学校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就业指导体系。
2.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为目的,针对性的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方法和内容、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指导、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改变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
(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撰写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完成适合本专业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建设。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
(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6)校内、校外实训场地建设。根据培养目标,新建、扩建和完善一些实训场,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满足学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层次实习要求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体系。落实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在专业教育时就传递怎样做人、做事的知识,在实践中严格要求,使之潜移默化。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设定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和就业跟踪工作,并发动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将逐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制度。
(二)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三)结合专业立项,做好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四)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许多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中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主要原因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双方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中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没有实现零对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术能力很弱,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現代制造业呼唤数控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源基础越来越差,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上移,使用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由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方案调整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变化,没有一套适时的高质量教材,及与企业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在实践教学的比例上还显得不够。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快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的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中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活动为主线”,研究其职业分布和学生就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数控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学生现状剖析
(1)专业能力不强。生源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无法掌握。
(2)技能不足。中职生操作实践能力不足,或学校设备与企业无法对接,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
(3)定位不准。很多中职生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奉献精神,不愿立足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只讲索取,不讲奋斗、拼搏、奉献;对企业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不够,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
(4)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不力。目前很多学校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就业指导体系。
2.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为目的,针对性的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方法和内容、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指导、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改变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
(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撰写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完成适合本专业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建设。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
(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6)校内、校外实训场地建设。根据培养目标,新建、扩建和完善一些实训场,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满足学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层次实习要求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体系。落实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在专业教育时就传递怎样做人、做事的知识,在实践中严格要求,使之潜移默化。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设定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和就业跟踪工作,并发动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将逐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制度。
(二)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三)结合专业立项,做好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四)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