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前希特勒发动的那场惨绝人裹的法西斯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战后,文学家们在战争这片充满爱与恨、浸满血与泪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懈探求,使军事文学繁荣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世界各国的军事文学发展并不平衡.艺术上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我们终究能够发现它的成功在于对深沉的历史意蕴的把握和对正气浩然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在于对人在战争中的命运遭际和精神世界的揭示,在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正义的伟大与坚韧的讴歌。那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对战争的反思,那令人颤悸的历史和人生悲剧,那涵纳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宏大的维护和平的时代声音,使军夺文学作品蕴含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丰厚的时代感,具有震撼人心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前苏联的军事文学,虽然随者苏联的解体而成为历史,但半个世纪来它毕竟曾在苏联文学中占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恰科夫斯墓的《围困》、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斯塔德纽克的《战争》等从全景的角度和多个聚焦点来展示战争波澜壮阔的画面、反映战争本质和揭示战争进程的、具有史诗规模和宏伟气势的"全景小说";还是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贝科夫的《索特尼科夫》、《活到黎明》、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永远十九岁》、康德拉季耶夫的《萨什卡》等通过普通人在战争中世界文学1995年第3期的悲剧命运那复合多变的旋律,突出一个音符,加以强化,来揭示王人公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内涵的"战壕小说";无论是格拉宁、阿达莫维奇的《围困纪事》、斯米尔诺夫的《布列斯特要塞分、书尔波夫的《统帅》、阿列克西耶维奇的《战争中没有女性沙等以真人真事为塞础,用各种真实可信的材料,通过炸者匠心独运的编织后具有扑实无华、真实感人艺术魅力的"纪买小说";还是邦达列夫的《岸》、《选择》、拉斯普京的《活着.可要记住》、贝科夫的《灾难的标志》、《采石场》、巴克拉诺夫的((,卜兄弟》等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现实生活的描绘,建立起一条象征性的通道,摆脱时间和空问的束缚,对战争与和平、人生与命运进行道德哲理思索的"哲理小说",可以说,都达外了很稿的成就。它们不仅引起前苏联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和共鸣,而且也裁浮了我国读者的喜爱,大部分优秀的前苏联军事文学作品(尤其是中长篇小说)都有了中译本.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前苏联军事文学作品中选取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俄罗斯作家霍洛波夫的《围困中的列宁格勒》献给本刊读者。本篇选自原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两本关于战争的书》。据该书后记中作者本人介绍,本篇并非实录,而是根据他几次进入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所见所闻创作而成。作品朴实无华,语言简练自然。八篇短文从不同侧面描写了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列宁格勒军民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和表现出的不屈意志,堪称一幅生动的"围困中的列宁格勒"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