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DCA循环管理是建立质量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过程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监测督查、评估验收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建设过程,与PDCA循环管理四个阶段有异曲同工之处。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使国示范校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国示范;PDCA循环管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78-03
  一、PDCA循环管理及其对
  “国示范”项目建设的借鉴价值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实施;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置。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见图1。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通过PDCA循环实现预期目标。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增强质量能力,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每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1]
  “国示范”项目建设过程是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监测督查——评估验收,与PDCA循环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有异曲同工之处。“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申报立项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计划P(Plan),“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实施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实施D(Do),“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监测督查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检查C(Check),“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评估验收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处置A(Action)。显然,这是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国示范”项目建设大循环管理。
  二、“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P(Plan)阶段
  P阶段即制订计划阶段。计划由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组成,计划是一条“目标—手段链”。质量管理的计划职能,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和制订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质量计划的严谨周密、经济合理可行,是保证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2]
  “国示范”项目建设计划包括《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项目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这些计划方案是由“国示范”项目参与各方根据其在项目实施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范围和质量目标,分别制订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或特色项目建设计划而形成的。
  “国示范”项目通常设立创建办公室,代表学校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规范方案;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建设思路与目标包括主要问题、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等,主要保障措施包括机构设立、保障机制、过程管理、经费保障等四部分;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基本情况及项目进度情况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特色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编制“国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国示范”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以上计划方案制订类似于建设单位制订的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包括确定和论证项目总体的质量目标,提出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除“国示范”项目创建办公室外,“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参与方主要是3至5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1至2个特色项目组。根据“国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各项目组在明确各自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重点专业建设计划、特色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思路、预期效益等。其中需求论证包括产业背景、社会需求、专业定位、专业现状等;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特色项目组制订的计划类似于工程项目中设计方、供货方和施工方,在明确各自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实施相应范围质量管理的行动方案。两者都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三、“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D(Do)阶段
  D阶段即实施阶段,按照预定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国示范”项目方案和任务书制订完成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等审定后就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为保证建设质量或形成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各项目活动实施前,要根据“国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部署的重要方式是制订实施手册,将“国示范”项目任务书中的各项任务进行落实,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预设成果呈现,规定起止时间,落实建设团队,分解资金预算。实施手册制订后,需要进行任务交底,首先是创建办主任向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和特色项目负责人进行任务交底,然后是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和特色项目负责人向本项目组的子项目责任人进行任务交底。任务交底包括建设内容交底、操作技术交底、资金分配交底等。交底的目的主要是使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责任人明确方案、任务书的意图和要求,掌握质量标准及其实现的程序与方法。
  在建设策略上要推行“面上推进,点上突破”的战略方针,面上推进就是要按任务书和实施手册上的计划安排,形成系列课题,全员启动,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规定任务。点上突破就是要在面上推进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特色和亮点,如成立工作室和研发中心,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发明专利、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示范”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组严格执行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范建设过程,把“国示范”项目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安排落实到具体的资源配置和操作技术活动中去。配套系列工作表予以“国示范”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的软件支撑,如项目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媒体宣传统计一览表等。
  这一阶段除按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外,还须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拍摄专题短片,撰写典型案例。
  四、“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C(Check)阶段
  C阶段即检查阶段,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确认采取的对策后,对总结分析采集到的证据比较,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3]
  “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检查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检查有相似之处,主要有子项目责任人的自检、各项目之间的互检、各项目组的专检、创建办的抽检、省国示范校项目建设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数据监测、省教育厅等三部门的中期联合评估、教育部等三部门的终期评估。检查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生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建设目标的达成度创新点、示范点等。
  检查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制度约束。检查制度有“国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国示范”项目建设质量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制度,“国示范”项目建设现场督查制度等。配套系列工作表予以“国示范”项目检查评估的软件支撑,如“国示范”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检查表、统计表、分类表、“国示范”项目成果评估表、“国示范”建设计划检查验收评价表等。
  五、“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A(Action)阶段
  A阶段即处置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对于质量监控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建设质量形成过程的受控状态。[4]
  “国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处置分为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的进度偏差、质量问题;后者是将目前进度和质量状况信息反馈到“国示范”创建办等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进度和质量问题的预防提供借鉴。
  笔者所在学校“国示范”项目建设工程中采取的处置办法有建设进度调整、建设资金调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对已被实践证明有成效的项目成果,要进行成果评估鉴定,形成工作经验模式,并加以推广辐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国示范”项目建设,也适用于项目建设中的各个阶段,还适用于各项目组、各项目、各建设团队以至个人。如在申报立项阶段,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时,要经过调研、编制、上报、复核、反馈、修改,再上报、再审核、再反馈、再修改等三次循环过程,最终得到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办公厅等三部门组织的专家认可,予以项目建设。
  “国示范”项目中各单位、各环节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围绕着“国示范”项目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PDCA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项目成果,建设工作就前进一步,建设水平就提高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确保“国示范”项目建设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2][4]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李瑞丹.创新过程PDCA循环运用初探[J].标准科学,2009(5).
  (责任编辑:曹鸿骅)
其他文献
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就能形成,要能够引发出学生勤学好问、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课程教学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的努力是非常之多的,也是现阶段教师需要思考的地方。借此文章案例分析的机会,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做分析,以将其中的自主学习导向思想融入其中做相关的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为什么此次案例分析研究的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之中的自主学习问题,主要原因是数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群体,良好的班级管理能让班级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综合本班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把握教育时机,创建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学习良好榜样,取长补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才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到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自主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班级管理方式。相较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更加重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个性湖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的培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便需要提高对班级的管理水平。为此班主任需要构建自主班级管理模式,以此确保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发展。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应注重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美术学习中提升美术综合素养。该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构建策略  前言:因为美术,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因为生活,美术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生活是美术生存及发展的基础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教学价值日益明显,它的理念也成为了各个学科开展教学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出发点。而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最佳时机。其中,英语是我国教学体系下的基础科目之一,但由于我们传统母语与英语在结构和语法等内容上的区别,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能。其中,阅读是英语学科的关键部分,通过有效的利用和与核心素养的结合,教师可
期刊
布伯认为,“人的本质只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域中去把握”,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我-你”的相遇关系,而不是一种“我-它”的塑造关系。在“我-它”的视域下,学校教育处于塑造的语境中,使本真的师生关系承受着异化的煎熬。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工具性利用关系,而是同等的价值主體关系;不再是对象性的塑造关系,而是一种教育性关系。  学校是一个“我-你”精神相遇的教育性场域。教育过程不是单向
期刊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和保证。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与产业结构相吻合的专业设置与退出机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长效发展机制;提升;建立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52-03  一、关注专业内涵建
期刊
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及“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深度合作,成效显著。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58-03  一、质量为本,构建四级课程体系  笔者所在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摘要:从远程教学的特点出发,基于SSH整合框架和jQuery Mobile页面脚本框架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移动学习应用实践解决方案,也是一套符合远程学习者实际需求的应用系统。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网络化、智能化和易维护、易扩充特点,更加方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基于SSH和jQuery Mobile的移动学习平台可从目标、架构、功能等方面加以设计。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指领域模型的建立、用例模
期刊
摘要:校企一体化发展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交融,互利互惠,一体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实现校企互惠双赢的根本保证和有效保障。  关键词:校企合作;文化交融;互利互惠;一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55-03  一、多途径交融是校企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