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等与关爱”一直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可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他们是一群不缺“爱”的孩子,可是却从未踏出“爱”别人的一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孩子的道德培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生硬的说教方式让孩子总是难以接受,效果不明显。倒是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过程中让我感悟到,立足语文课本教材,将语文的点滴融入生活的点滴,对孩子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唤醒孩子们“爱”的意识。
【关键字】语文教材 培养爱的意识 同学之爱 父母之爱 社会之爱
教会孩子体会爱、学会爱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之爱、父母之爱、社会之爱等。
一、同学之爱
《羚羊木雕》,小小的木雕,小作者愧疚的心理,那是真挚的友谊,可初一的孩子对于友谊还没有更深的理解也不懂得怎样去表达,看着他们在圣诞节互送的卡片我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贺卡上有的只是用零花钱换来的彩色外壳,有的只是像铅字印刷出来的文字一样,毫无心意。我就告诉他们礼物不在于它的价值而是在于送出礼物的人是否用心,以心换心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于是大家就打算以元旦为契机,做一份新年贺卡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作为礼物。当一张张漂亮的贺卡在孩子们的手中传递时,每一张、每一字中都透着孩子们的一份真挚的友谊。
二、父母之爱
家长会上的《调查问卷》让我唏嘘不已,孩子们在家能主动做家务、与父母交流、能记住父母生日、在父母生病时嘘寒问暖的,少之又少。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怎样打开孩子的心中的枷锁,怎样唤醒他们对父母的“爱”,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那时我们在学冰心的散文《荷叶 母亲》,莲叶护侍红莲不求些许回报,父母养育儿女,不存半点私心。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回想“父母为您做了什么?”“你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头低着,稚嫩的脸庞只剩下尴尬和惭愧,我知道孩子们的心思在变化了,于是我就布置了一项周末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并要求记录在周记本上。2012年3月29日(周一)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孩子们那朴实而真挚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家长的批语更是有说不尽的感动和开心。
三、社会之爱
学杨绛的《老王》时,我“满足”的心再一次跌落了,文中有一段对老王残疾的描绘,老王是何等的善良、何等的艰辛,可孩子们读到这时,竟有人“咯咯”笑了,孩子们的笑声,深深地刺痛了我,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太浅了,怎样化“小爱”为“大爱”,怎样教会孩子们不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弱势群体,用心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那才是更重要的。于是我就提议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去敬老院。2013年3月16日,孩子们看见了孤寡老人可怜孤独的样子,他们主动地与老人谈话,温柔地按摩、高兴地唱歌,还为老人打扫卫生。这样的画面让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三篇课文,三个活动,《羚羊木雕》、《荷叶母亲》、《老王》,从课堂出发,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孩子们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对于“爱”的理解不断提升,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爱”,做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应该以课本为跳板,走得更远更深,发现语文中的更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曹顺清,曹鸿远,李知华编.中国古代教育名著选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语文教材 培养爱的意识 同学之爱 父母之爱 社会之爱
教会孩子体会爱、学会爱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之爱、父母之爱、社会之爱等。
一、同学之爱
《羚羊木雕》,小小的木雕,小作者愧疚的心理,那是真挚的友谊,可初一的孩子对于友谊还没有更深的理解也不懂得怎样去表达,看着他们在圣诞节互送的卡片我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贺卡上有的只是用零花钱换来的彩色外壳,有的只是像铅字印刷出来的文字一样,毫无心意。我就告诉他们礼物不在于它的价值而是在于送出礼物的人是否用心,以心换心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于是大家就打算以元旦为契机,做一份新年贺卡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作为礼物。当一张张漂亮的贺卡在孩子们的手中传递时,每一张、每一字中都透着孩子们的一份真挚的友谊。
二、父母之爱
家长会上的《调查问卷》让我唏嘘不已,孩子们在家能主动做家务、与父母交流、能记住父母生日、在父母生病时嘘寒问暖的,少之又少。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怎样打开孩子的心中的枷锁,怎样唤醒他们对父母的“爱”,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那时我们在学冰心的散文《荷叶 母亲》,莲叶护侍红莲不求些许回报,父母养育儿女,不存半点私心。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回想“父母为您做了什么?”“你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头低着,稚嫩的脸庞只剩下尴尬和惭愧,我知道孩子们的心思在变化了,于是我就布置了一项周末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并要求记录在周记本上。2012年3月29日(周一)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孩子们那朴实而真挚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家长的批语更是有说不尽的感动和开心。
三、社会之爱
学杨绛的《老王》时,我“满足”的心再一次跌落了,文中有一段对老王残疾的描绘,老王是何等的善良、何等的艰辛,可孩子们读到这时,竟有人“咯咯”笑了,孩子们的笑声,深深地刺痛了我,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太浅了,怎样化“小爱”为“大爱”,怎样教会孩子们不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弱势群体,用心地去关心身边的人,那才是更重要的。于是我就提议组织一次班级活动,去敬老院。2013年3月16日,孩子们看见了孤寡老人可怜孤独的样子,他们主动地与老人谈话,温柔地按摩、高兴地唱歌,还为老人打扫卫生。这样的画面让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三篇课文,三个活动,《羚羊木雕》、《荷叶母亲》、《老王》,从课堂出发,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孩子们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对于“爱”的理解不断提升,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爱”,做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应该以课本为跳板,走得更远更深,发现语文中的更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曹顺清,曹鸿远,李知华编.中国古代教育名著选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