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2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具有统合性质。综合性和丰富性是古代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综合性与丰富性是统合教育的必然结果。古代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但究其本质特点,它是一种偏重于思想政治的“为道”的教育。诗书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修炼这种“德性”,礼乐文化熏陶感染也是指向“德性”这个目标。
  一、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功能
  古代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
  1.古代“语文”的丰富内涵
  古代“语文”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实际上包含“汉语”和“汉文”。语,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文,包括文学、文章在内。语文,不单指语言和文字;语文教育也不单指语言和文字的教育,还包括有广泛意义的文章和文学的教育,乃至与一般文化有关的教育。比如远古的歌谣、祝辞、神话、传说,既是一种原始的文学创作,又是一种原始的文化传播。它虽不是通过“教学”的形式进行的,但它广泛流传,如春雨之润万物,教育影响于无形之中,称之为潜语文教育是完全可以的。直到近代和现代,这种歌谣、祝辞、神话、传说,在语文教育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语文”含义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
  2.古代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
  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史、哲不分的,甚至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也不分,学伦理、历史、哲学,学科学、技术,也就是学语文。语文教育始终是一身而数任的。它的这种多功能性,就表明它的内容的极端丰富性。
  古代的语文教育,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国学”常识教学,无论是读书作文,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扭合在一起的,不管你扭合得如何,或生硬、或交融,都是想方设法的“扭合”。比如蒙童读《三字经》,首先是识字,其次是识物。“稻粱菽、麦黍稷、马牛羊、鸡犬豕,这些字先要认识,同时还要认识这些牲畜和谷物,知书识理,懂情知故,这也是学习《三字经》的要求。学语文,也是学思想,学社会、学自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①
  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不是按照现代新学制的系统设立的,教学的年限也没有严格的规定。从夏朝至清末新学制设立之前,可以说没有专门设置的中学,传说中的唐虞,分学校为上库、下库,夏禹改为东序、西序,殷商又名左学、右学,至周朝始分为大学、小学,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筹设京师大学堂,大都实施大学和小学两段制教育。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说:“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又说:“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孝弟诚敬之实,及其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及其十五成童,学于大学,……教之以格物……致知”(《朱文公集》卷一)从这两段话来看,到宋代也还是分小学和大学,十五成童之前在小学,十五成童之后在大学。其实,成童前后,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属于后来称为“中学”阶段的内容。“格物、致知”这类内容,是包含书院的教学内容的。宋时书院类似后来的研究院。教育,在古代有极大的灵活性、包容性和互补性。语文教育也莫不如此,它的内容确实是十分丰富的。
  二、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性质
  古代语文教育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其教学内容深受古代文化传统的影响,是集经史子集为一体、熔文史哲经于一炉的大语文教育。无论是言文时期的“生活劳动教育”,还是古文时期的“一揽子教育”,都是一种综合教育。
  1.言文教育的生活性
  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具有“生活性”。因为这个时期只有学校的萌芽,还没有正式的学校,语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粗糙而生動的言语教育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人们靠口耳授受的方式传播和学习劳动技能,从而促使口头语言不断发展,以至创造了谚语、歌谣、神话、寓言等口头文学。
  2.古文教育的统合性
  古文教育期,语文教育则逐渐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分开。这个时期语文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与道家(老庄)思想、佛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的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的。二是以“五经”“四书”“诸子散文”为教材,或以历代名家名篇为范本,有时候读专书,有时读选文,学的都是书面的“文”;三是文、史、哲不分,甚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不分,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
  这种广义的语文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性、伦理道德性、审美文化性的特质。“思想政治性”表明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为道”的教育;“伦理道德性”表明它是以伦理道德为目的的“德性”的教育;“审美文化性”表明它是以礼乐文化进行熏陶感染的“审美”的教育。但这些性质不是简单的相加或重叠,而是高度统合,相融共生,故用“统合性”来概括更为恰当。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就有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春秋战国之后,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五经”“四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的必读教科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五经”列于学官,取得统治思想的地位;宋代朱熹作《四书集注》,“四书”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官办和私办的一切学校最基本的教材。宋儒认为“四书”是学习“五经”的阶梯;学好了“四书”,再学“五经”,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就可以登堂入室。这种风气,一直沿袭到元明清。所以,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政治、教育,乃至语言文字,无不以“五经”“四书”为依据。这期间的语文教育,统合性十分突出。如果从童蒙读物“三、百、千”来看,古文教育的内容,是把识字教育、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文选教材,也是把阅读、写作与文章、文学知识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古文教育内容统合性的体现。
  3.古文教育统合性的原因
  (1)由语言文字的性质决定的
  一是语言文字不可能离开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具体的文章而独立存在。就是在今天,虽然把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从古代“大语文”中分离出来了,在实际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无法摆脱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而独立进行,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基于古文教育的本质特点
  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以传统思想道德为本的教育,教学生识字读文的目的重在通过思想道德之教化以立人,凡是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籍,无论是历史、政治、伦理还是哲学、文学方面的均可学习。
  (3)限于古人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古代的整个文科教育不可能分科进行,语文就必然同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各门学科融为一体进行。古代就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启蒙读物《急就篇》《千字文》等,都不是简单的识字读本,书中都包含了自然、历史、文学、修身、处世、起居、读书、劳动、祭祀、礼节等十分丰富的内容,蒙童识字是和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启蒙之后的读物,就更是那些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能培养齐家治国能力的,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的综合性教材。例如《四书》《五经》《昭明文选》以及解读这些经典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尔雅》《说文解字》《四书集注》等。
  (4)孔子教育言行的影响
  孔子作为语文教育鼻祖,他的言行必然对语文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其教材不仅仅在识字方面,包含了哲学、文学、历史、道德等方方面面,这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语文教育统合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三、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特点,是由古代语文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民族的语文教育,也就是与我们民族的心理、思想、思维方式及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连在一起的。
  综合性和丰富性是古代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综合性必然表现为丰富性,丰富性是综合性的表现形式,综合性与丰富性是统合教育的必然结果。
  1.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一是指古文教育内容包含着经学、史学、哲学、文学、文字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教育。二是指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包括听、说、读、写、书(法)等。
  (1)学科教育的综合性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语文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口口相传。推想起来,由于当时语言的发展还处于幼年期,不可能有非常丰富的词汇,所以必然伴有更多的体态语言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在交际内容上可能会和劳动、生活关系更为密切些。这些方面,我们今天大体可以从一些古代的神话传说、歌谣、祝辞略见一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语言文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社会制度的变化也使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著作当中。孔子编《诗三百》,明确指出“诗言志”,诗可以兴、观、群、怨。由于孔子的历史影响,使中国先秦语文教育明显染上诗教的特色,而且一直影响至今。除了文学作品外,大量的历史散文、哲学著作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者可以这样说,古代的读书人更多地是在学习文、史、哲的过程中,甚至是在学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好像是一个副产品。因而对他们来说,学语文,就是学思想,学社会,学自然,就是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和熏陶。
  从先秦到20世纪初,中国语文教育的内容会受制度变革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都明显呈现这样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繁荣的历史时期之一。从汉代推行“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说,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中,一直流淌至今,而且还将生生不息地流淌下去,成为中国人思想、生活、处世的精神向导。但这并不等于说,统治阶级出于统治的需要,以政府的名义推行儒家思想,中国社会就是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了。到隋唐时期,佛家思想一度盛行,而且儒家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受到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撞击。中国古代很多名人,得志时可以高呼“兼济天下,”失意时也会想到“扁舟散发”,儒、道思想甚至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影响人的行为举止。
  中国又是一个文章大国,从先秦两汉起,历朝历代均出现了名垂史册的文章大家,他们的优秀文章自然成为人们学习的范本。如先秦时期的历史、哲学散文,两汉的历史散文,尤其是“四书”“五经”及宋代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和各种类型的文选、家书等,成为古代语文教学的必选内容。而学习这些内容,总是与学习儒家伦理道德,与经世济时、知识百科联系在一起。可见,在中国,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文以载道,以文悟道,文道统一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2)语文知识的综合性
  古代语文教育,除了文史哲的综合性之外,还表现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方面的综合性。这八个方面的综合性,在广度和深度上,与现代语文教育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知识的科学化程度上有不同。现代的这八方面知识的综合,比较科学,至少是力求其科学的。古代的,则不够科学,或者是不科学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带有教学的自发性质。教师长于什么讲什么,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古代的和现代的八方面,应该有继承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例如古代对识字、写字尤为重视,所以历代很重视编写识字、写字课本,如流传时間最长的《急就篇》,以后又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而且到后来,《三》《百》《千》在教学中常常配合使用。明教育家吕坤说:“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性》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吕坤.《社学要略》)由此可见,哪怕像这类识字课本,也有“习见闻”“便日用”“有义理”的综合作用。   (3)古代语文教育发展的综合性
  古代语文教育不仅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且是在综合中发展的。这种发展,除了思想上、思维上的发展之外,还有知识、理论、能力的发展。古代语文教育的思想教育,是与古代社会的伦理教育、德性教育等结合在一起的;现代语文教育的思想教育,则是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它们之间有继承关系。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杀身成仁”,孟子教育思想中的“舍生取义”等,虽是儒家思想教育的集中表现,但这个“仁”“义”,究竟是表现中华民族“筋骨和脊梁”的东西,今天应该加以继承,恐怕是不能否定的。至于如何继承并加以发展,以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实质,这是需要认真加以思考的。
  古代的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古代语文知识、语文理论与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也是不在话下的。举例来说,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原来是称为《诗》,或《诗三百》的,是古代早期社会的第一部诗歌教育的读本。到汉代,继诗经之后有《毛诗》(或叫《毛诗诂训传》读本。到宋代又有《诗集传》,它是注解诗经的诗歌读本。由《诗》到《诗经》,由《诗经》到“诂训传”“集传”,不仅学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学的程度也加深了。孔子的诗可以“兴、观、群、怨”的有关诗歌社会作用的理论,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丰富了;学子关于诗歌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加了,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语文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在这种诗歌诵读中、“诂训”中、“传解”中提高了。
  2.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语文教育内容极其广泛而多样。我们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大致顺序来说明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比较解放的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呈现出思想十分活跃的景象。这个时期散文的勃兴,就是一个例证。从古代的《尚书》到《春秋》,以至于《左传》《战国策》,这是历史散文发展的一条线索;从《老子》《论语》到《墨子》《孟子》《庄子》以及《荀子》《韩非子》等等,这是哲理散文发展的一条线索。历史散文也好,哲理散文也好,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内容,历代文选中都选过其中的很多篇目,现在的语文教材中也选有很多,可见它们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汉魏六朝的主要成就在辞赋方面。汉代官学发达,私学昌盛。当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重视识字、学书(写字)的基础教育;中学阶段便把《论语》《尚书》作为基本教材了;大学阶段则攻读专门的经学。当时的鸿都门学,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辞赋。汉赋之所以发达,与鸿都门学的专门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枚乘的《七发》等,都是历代学习辞赋的典范教材。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但各民族之间、南北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却没有中断。儒家的文化思想在玄、佛文化思想的冲击、碰撞之下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魏晋南北朝占优势的玄学。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文章和文学风格,在许多文人学士之间大放异彩。自此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就出现了嵇康、阮籍、左思、陆机、郭璞、陶渊明等一类辞赋家或散文家。陆机的《文赋》,左思的《三都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等,都风行一时并作为历代古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一直到宋代,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长期地教育着子孙后代。还有,汉代班固的《汉书》和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双璧。它们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当然,《史记》更富于文学色彩,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影响于古代,而且影响及于今世。在整个语文教育史上,《史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汉书》的影响虽不及《史记》,但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田园山水文学,也不乏名篇佳作,对后代的影响也很大。
  唐宋古文有突出成就,与之相适应的古文教育也有明显发展。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流传至今的《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长久地教育着后人。诗之外,传奇的兴起,变文的出现,词的形成,也都给古文教育以重大的影响。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词之外,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也有新的发展。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明代的散文虽不及唐宋那样繁荣,但也有一些优秀之作,其教育影响也不可忽略。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刘基的《卖柑者言》《楚人养狙》,高启的《书搏鸡者事》,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王守仁的《瘗旅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唐顺之的《竹溪记》,宗臣的《报刘一丈书》,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魏学洢的《核舟记》,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徐光启的《甘薯疏序》,徐霞客的《楚游日记》等。徐光启还编有《农政全书》,是我国农业科学遗产中最宝贵的财产,与汉朝范胜之的《范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以上这些散文作品和科学技术之作,在古文教育里都有所反映。
  到了明代,出现了所谓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全是用纯熟流利的白话写的,开一代文学创作的新风,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许多章节,经常被选作语文教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到了清代,在桐城派古文运动中,也产生了一些内容健康、形式工整的优秀散文,如魏禧的《大铁锥传》,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轶事》,彭端淑的《为学》,姚鼐的《登泰山记》《快雨亭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徐珂的《冯婉贞》,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等。姚鼐还特地替学古文的学子们编了一本《古文辞类纂》,200多年来,它一直是学习古文的范本。清代小说,特别是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三位伟大作家的作品,大放异彩。《聊斋志异》是一部描写神怪妖精的小说,想象丰富,题材多样,文笔奇美,为历来各类读者所喜爱;《儒林外史》是我国最优秀的讽刺文学作品之一,深刻地描绘了受科举制度毒害而丑态百出的旧社会知识分子,文笔尖锐泼辣,幽默讽刺达到了极点;《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巨大。这三部书中的很多篇目和章节,也经常被选进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古文教育的综合性和丰富性都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两个特点,直到语文独立设科后还存在,这是由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当然,现代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丰富性,与古文教育的综合性和丰富性有所不同:古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学习儒家经典及其思想,語文教育处于附庸地位;而独立的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相比较而言,思想内容的教育倒退居次要地位了。
  参考文献
  ①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通联: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后,绥德县的许多农村干部思想僵化,致富无门,不懂农村工作政策。县委、县政府决定分四期对全县的乡镇干部和661个村1322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现
农民网购也“疯狂”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 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服装鞋包、在线旅游等实物和服务类产品最受青睐。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思想,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将"听"和"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很多教师会直接出示课题《搭石》
人民法院在执行活动中所遇到的“执行难”问题,主要由这样一些因素所致:申请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被执行人心存侥幸恶意抵赖、执行措施不具体、执行不完善、执
税务代理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税务代理活动,不仅有利于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且对国家税收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具有积极作用。但我国税务代理发展速度较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对外报送的第三表,成为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报表的变动是随着资金内涵和企业主管的变化而变化。现金流量的会计确认是通过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特殊感染及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31例艾滋病合并感染及肿瘤的超声声像图改变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感染
近年来,随着农民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充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学习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农家书屋: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中国有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有着鲜明的特色。不少剧本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正因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戏剧教学制定了这样的课程目标:“培养阅读古今中外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可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戏剧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不懂,教师不爱。学生兴趣缺失,无法潜心深入戏剧内核,体味艺术美感;
电子阅览室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在全面了解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已有设备和新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组织、整序,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