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的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状态,严重威胁着教育公平与正义的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均衡是前提,优质是核心。探讨重庆市黔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寻符合民族贫困地区特点的教育均衡发展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可以为民族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黔江区义务教育發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黔江区始终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义务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125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8380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随迁人员子女100%实现就近入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02年,成为渝东南两区四县中唯一的市级义务教育均衡区县。一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3-2016年中小学基本建设累计投人7.68亿元。调整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加强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二是保障机制日趋健全,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按照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要求,提高教育投入总量;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按需配备师资、加强师资交流、抓实培训提升、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四是育人质量大幅提升。制定出台特色学校创建、中小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工作意见,全面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五是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确保学生就近入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学生关怀关爱。扎实做好教育扶贫,确保了每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黔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
  黔江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财政预算安排的义务教育经费离日益增长的优质义务教育需求存在差距,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学校后勤聘用人员经费得不到全面保障。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就读学生逐年增加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部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馆等指标不达标,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国家督导验收。三是传统走读式教育向寄读式教育转变后,新形态下新增学校教辅人员没有标准也基本未纳入编制和经费保障,给教育部门增加了特别的保障压力。四是农村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办学特色和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推进黔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在加大经费投入上下功夫。坚持把公共财政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拨款标准、教师收入标准、学校配置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四统一”。完善教师培训、名师培养、教育科研、绩效奖励等专项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加大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2)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国、市教职工编制管理规定,优化配置教师队伍,积极争取将教辅人员纳入中小学核编范围,或制定标准采取财政购买服务办法解决教辅人员经费,由学校进行聘请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师德考核。以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等形式,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学校,持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校际和城乡均衡,千方百计增加学位,满足城乡学生入学需求。
  (3)在强化依法治理上下功夫。不断加强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列入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内容,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提升师生法治素质。建立健全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到2018年,完成全区所有公办学校章程制定工作,不断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4)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认真贯彻执行国、市有关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务实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走班制课程辅助活动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改革试点”3项市级改革试点项目。持续推进《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黔江区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办法》等文件明确的改革措施,总结改革成果,推广改革经验。不断探索各类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减小城乡校际差距。切实抓好特色学校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等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完成黔江中学、新华中学高初中分设单办。
  (5)在提升学校内涵上下功夫。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三礼”(礼貌、礼仪、礼节)教育,全面实施“2+2”“1+5”项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层面的内涵和外延。特别强化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通过环境物化、教育教学中的内化、管理中的渗透,引导师生奋发向上,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学校校园文化主题更鲜明,特色更凸显。
  (6)在抓实民生需求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强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办出一批“小精特”的农村学校,让老百姓子女就近接受优质教育。通过练内功、借外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别是2016年受帮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市上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学生资助、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等民生实事。
其他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 经验 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概述及存在问题  根据百度百科解释,农村社区,是由一个传统的行政村转型建设而成,或是由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若干个行政村合并而来,所以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又和传统的行政村相区别、有所不同。从另一方面解释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农村居民聚集在一起,更不只是将传统的村庄翻新,而是为了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服务、提高生活水平质量、加快缩小城
期刊
轴心时代 自由意志内化 社会关系  要说有没有魂,先得分析什么是魂。  笔者从《辞海》中摘录如下解释。:  “灵魂”  [soul;spirit;ghost]  ②迷信者认为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  ③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灵魂工程师”  ④高尚的品格,“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可以概括为两点:一个是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抛开有没有鬼的“争论”,传统思维认为,灵魂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
期刊
土地市场化 农民利益影响路径 区域差异  引言  城镇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原有的土地制度不再能满足城市和农村有机协调的需要,也就是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情况,这也意味着有一大批失地农民滞留在农村无法进入城市。随着建立在农民利益损害基础上的城镇化深入,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农民利益的保护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均衡结构和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单独考虑土地市场化和
期刊
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 中西文化交流  留美幼童政策的历史背景  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到中国传教为标志的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使西方传教士不仅通过传教传播了基督文明,而且也让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更广泛地传人中国。但是,传教士的力量是局限的,由于受到中国封建制度的束缚,这时期传人的西方科学技术未能得到推广和普及。1840年来的两次鸦片战争及遍布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内忧外患,岌岌可
期刊
引言  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业地位的不断上升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不断增加。虽然我国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一些国家。因此探讨服务业未来的发展问题,以
期刊
亚当斯密 泰勒 劳动工资差额计件工资  亚当斯密的劳动工资制度简评  亚当·斯密生于18世纪20年代,卒于18世纪九十年代,其时代早期特许公司衰落,渐渐成为自由公司的时代。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亚当·斯密一《国富论》开创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活动及其管理的思维方式。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如此讨论劳动工资:“劳动者的普通工资,到处都取决于劳资两方所订的契约。这两方的利害关系绝不一致。
期刊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神农架林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
期刊
剩女 社会性别 择偶观  “剩女”及其社会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而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构建的。
期刊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集少数民族聚集区、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和省际行政边界区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大势所趋。黔江外向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对外开放水平的“短板”。  黔江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沿海沿边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纵深推进。2015年11月
期刊
鄉村旅游的发展为黔江实施“旅游大区”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如何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乡村旅游是建立在民俗文化上的旅游,深入发掘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内涵,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对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满足游客民俗文化需求、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黔江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述要  (1)乡村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