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经济、文化和人员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必然导致民事争议增多,我们要适用法律解决此类争议,必须首先确定案件的管辖权,因为我们只有确定了管辖权,才能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展开诉讼程序,并借此来保护平等主体的实体权利,解决争议双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本文在探讨了产生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原因的基础上,浅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起源、法律内涵以及它在解决管辖权冲突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它的不足找到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法和原则,以更好的解决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冲突,从而在法律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关键词:冲突原因;当事人意思自治;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和发展,国际间经济、文化、人员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它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导致了国际民事争议大量增加,一旦要适用法律,我们必须先确定案件的管辖权。
  一、意思自治原则和国际民事管辖权
  意思自治原则,即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自由选择支配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一项法律选择原则[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修订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9页]。它有着两方面的功能:其一、以民事权利抗御非正当行使的国家权力;其二、使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不受来自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
  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笔者认为是否可以理解为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而当事人自主处分自己的程序权利,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主要体现莫过于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合意确定案件的管辖权——协议管辖。可以说 ,在法院管辖权的确定上,是否承认协议管辖以及在多大的范围内承认协议管辖,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是否开明和便利诉讼的标准之一[李玉泉主编:《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87页。]。它是契约自由和私法自治原则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刘仁山主编:《国际民商事程序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87页。],它体现了当事人协商的一致性,当事人就其争议的涉外民商事案件之管辖法院作合意选择或分配,是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而当事人依法行使该权利的直接法律效果就是改变了地域管辖权的效力,它可以使没有管辖权的法院获得管辖权,也可以使原本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丧失管辖权。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具有下列优势:首先,它是针对传统冲突规范尤其是其连结点所存在的机械、僵化的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改进措施。随着国家间的民商事交往愈益频繁而密切,国际民商事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传统冲突规范的那种对某一类法律关系只规定一个硬性的缺乏灵活性的连结点的做法,已无法适应解决现实的民商事法律冲突的需要,为了克服传统的冲突规范的这种弊端,人们提出了对僵化的传统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主张,其具体办法之一,便是用灵活的开放性的连结点取代传统冲突规范中的僵固的封闭性的连结点。其次,扩张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助于实现国家保护弱者和受害者的政策取向。最后,有利于回避主权者意志的直接冲突,尊重当事人的利益抉择。传统冲突规范在解决法律适用问题过程中更直接地体现着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这种反映主权者意志冲突的所谓“冲突规范的冲突”,显然不利于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顺利进行,抑制民商事主体进行国际民商事交往活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确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可以促进国际间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二)一般而言,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管辖法院是不应受任何限制的,而且这种合意既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确定,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选择。这对于避免因各国有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过于僵硬而带来的法院管辖权的不合理、不公正现象非常有利,对于协调和解决国际民事冲突也无疑是个很好的途径[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以及国际公约都对此予以积极肯定,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5条、意大利国际私法制度1995年改革法案第四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4条都有协议管辖的规定。
  但是,由于人的自利性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法律素养不同,又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带来了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缺陷:
  1、可能损害当事人本国的司法主权。
  2、违背法律的精神内涵,人为的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公平。
  3、双方当事人对自己协议管辖的法院、法律适用程序以及判决文书的执行当中所产生的实际困难缺乏了解,片面追求公平公正而合意做出了不利于双方当事人诉讼的管辖法院,浪费了诉讼时间、财力、物力等诉讼资源。
  为此,在提倡尊重当事人选择并协调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时,各国依据公共秩序保留原则,都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做出了限制,其目的在于:1.防止当事人以“意思自治”为借口规避内国法的适用。2.维护本国的公共利益,防止外国法的适用与本国的公共政策相违背。3.体现国家意志和政策导向,促进法律的更公平适用。
  二、其他解决管辖权冲突的方法和原则
  虽然“意思自治原则”为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我们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把握以下解决管辖权冲突的原则。
  (一)维护他国国家主权原则。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国家主权。正因为如此,各国都依照本国法律确定管辖权,也据此判断外国法院对此是否有管辖权。2.尊重他国主权应以平等互惠为原则。否则,我们在维护他国主权时就会危害本国主权。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法院在确定对某一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时,通过综合考虑待决案件事实发生地、争讼标的物所在地、当事人的住所、居所、惯常住所地、法人的注册地、管理控制中心地、商业中心地等因素,通过比较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因素,从而确定是否应当由本法院对案件行使管辖权。
  (三)便利诉讼原则。便利诉讼原则要求在确定对某一案件应由何国法院管辖时,要考虑到是否便利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进行诉讼,以及是否便利法院对案件的审理,以节省时间、财力和物力,节约诉讼资源,降低诉讼成本。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对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故我们采取其他方法作为其补充,以更好的协调管辖权的冲突,保障民事主体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李玉泉主编:《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
  [2]李旺主编:《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修订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齐航宇,法律硕士,民航西北空管局,现就读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其他文献
一、我国基金财产可投资的证券品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规定:将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限定在某些种类的证券。广义的证券包括各种表明民事权利的书面凭证。狭义的证券则指的是資本证券,主要包括表明债权关系的债券以及表明股东权利的股票。基金财产投资的证券是指狭义的证券,即资本证券。将证券投资基金可投资的证券范围限制在较窄的范围内,可以更好地规范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所进行的投资行为,控制投资风险,维护基金
期刊
一、引渡的概述  所谓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  一国向另一国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国的有关部门,包括司法机关,主要根据本国法律和所签订并批准的有关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的规定对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对于符合引渡条件的,一般情况下应准予引渡;对于不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作为一项审判规则已经被确立下来。从审判制度实务发展的角度来说,尽快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方式,对于推进我国庭审机制改革、完善刑事质证制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从实践上看,也有利于提升警察素质、保证办案质量,为我国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益支持。本文针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质证时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希望对我国在立法
期刊
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环境义务,要根据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因此,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只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必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存在;其二,必须有环境损害的事实存在;其三,危害环境的行为与环境损害的事实有因果关系。环境行政责任分为环境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责任和环境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或者破坏,
期刊
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标记。我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如果是驰名商标,将会获得跨类别的商标专用权法律保护。根据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是指能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地商品和服务区分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声音、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
期刊
一、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必须具备法定条件。不同项目的社会保险,其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依法不尽相同。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者或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般应当满足下列两项条件:  (1)具备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主体资格。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主体,依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必须是相关社会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①被保险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改革之前,对被保险人的范围限定较窄,现阶段
期刊
摘 要:据调研发现,职务犯罪案件实刑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取证不规范、证据固定不到位,使犯罪嫌疑人有机可乘。修改的刑诉法对侦查人员的取证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全面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证据,而且要及时固定证明检察机关取证行为合法性的各种证据。为了使职务犯罪侦办工作更加科学、有序进行,更好的惩治职务犯罪,笔者从职务犯罪案件取证合法性的角度谈谈个人想法。  关键词:证据;合法性;
期刊
摘 要: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施行以来,围绕着单位、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一直存有争议。从我国单位消费行为的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以及消费者运动的宗旨来看,单位不宜作为消费者,知假买假者不能因其主观目的而被排除在消费者的范围之外,我国"消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适用,不能以消费者的主观目的作为适用的条件,应当以经营者是否构成欺诈为要件。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
期刊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无形财产,在21世纪这一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起源,远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法禁止第三人诱使奴隶主的奴隶泄露主人有关商业事物的秘密,并明确了法律责任,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专门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法律制度乃以19世纪英国衡平法为开端。  一、我国对商业秘密的定义  在我国,商业秘密作为法律术语最早出现于1991年《民事诉讼法》,但该法未对商业
期刊
摘 要: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电脑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本文试图勾勒出电脑网络领域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怎样进一步保护电脑网络领域的知识产权。  关键词:电脑网络;知识产权犯罪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与此同时,随着电脑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电脑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