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江源头,为何误传千年?民间与官方又是如何确认湘江源头的?这中间,充满了有趣的故事。
跨越千年的误会
湘江源头在哪里?此前,有漓湘同源说、漓湘异源说、白石河正源说,都认为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在永州零陵区的蘋岛(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所在)与发源于蓝山县的潇水汇合。
流传最广的是漓湘同源说。《水经注》中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宋以后称海阳山,近代称海洋山或海洋河)……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
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近峰岭,立有“湘江源”石碑。这也是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湘江源头。
其实,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比《水经注》更早)记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湘江源于舜的葬地——九嶷山的东南角,环绕流到山的西部)。”可见湘江源头就在安葬舜帝的山岭附近。《山海经》关于湘江源头的说法,更接近于真相。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湘江源头误传2000多年?
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生陈义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地名杂志》(2006年11期)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中指出,造成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因为当时《山海经》所记载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引起后世重视。历史上为《山海经》作注的学者很多,著名的有西晋郭璞、清代吴任臣和郝懿行、当代的袁珂等,但谈到湘水源头时,竟然都不顾《山海经》的原意,径直采用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文献的说法,硬是将“西环”之水比附为“阳海山”附近的“海洋河”。
后来又有学者认为,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代灵渠的修筑和区域交通格局的变化,将以前原本各自独立的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连接了起来,导致人们误以为湘江发源于灵渠附近的海洋山(河)。因此,《水经注》所说的湘、漓同源,实际上是人们改造自然面貌的结果,与秦始皇为平定南越而修筑灵渠的史实有关。这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人们关于湘江发源于海洋山的错误认识。
湖南省水利普查办技术负责人胡贡生认为,出现这一错误认识情有可原。受当时条件所限,古代对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都无法精确量算。在有实测的水文资料以前,确定河源时,往往缺乏大比例地图等测量与计算的依据,也没有水量等水文资料佐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即使是今天,人们站在永州蘋岛河流汇合处,由于所处位置、角度不同,单凭肉眼有时候也难以分辨蘋岛以上哪条河流更宽。
为湘江源头在蓝山找证据
学界的争论,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此,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县水文、水利、财政、宣传、发改委、旅游、林业、移民、史志、环保、森林公园、文联及荆竹、紫良等乡镇场进行专题调研,并先后带领水文、水利、财政、宣传等部门到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潇水源头、市水文局、老埠头水文站、广西兴安“湘江源头”等实地调查。还到永州市水文局向相关专家进行了汇报,并将初步考察的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根据实地了解、咨询、查阅资料等掌握的情况,潇水与发自广西兴安白石乡的海洋河相比(为便于说明,把源自广西兴安与潇水汇合的湘江暂称为海洋河),其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涉及人口均大于海洋河,依据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一是“河源唯长”,即最长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为正源;二是“水量唯大”,即水量最大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为正源;三是与河流的主方向一致的支流的源头为正源,潇水正是与湘江的干流方向完全一致。通过考证,完全有理由证明湘江的真正源头就在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南麓的潇水源头。
为此,2010年蓝山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湘江源头在蓝山”申报指挥部。
说起这几年,湘江源头在蓝山的申报之路,申报指挥部副指挥长李贵日是感慨万千。他说,2010年,县里召开两会,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全县积极行动起来为湘江源头在蓝山出力呐喊》的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同时,湘江源头在蓝山的申报工作还得到了永州市水文局工程师崔忠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不仅到湘江源头爬山涉水搞测量,还一起做了其他大量工作。
湘江源头在蓝山牵动各方的心
湘江源头在蓝山自从学界争议以来,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比如2009年在湖南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湘江颂》上,著名节目主持人张丹丹说:“湘江发源于广西境内海洋山附近的海洋河,现代学者考证,湘江真正的源头是湖南永州蓝山县的潇水。”
此语一出,激起了千层浪花。广西桂林当地门户网站“桂林人网站”旋即有网民撰文反对,其以《湖南官方居然正式否认广西是湘江的发源地》为题发起批驳。
2011年湖南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李年友、省政协委员李松旺分别向两会代表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为‘湘江源头在湖南蓝山’正名”的建议案和提案,引起广大代表委员和媒体的关注。
也是在2011年,湘江源头在蓝山的争议话题,引起了时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的高度重视,他通过多方调研和查阅各方资料写出《拨开千年历史的迷雾:湘江姓“湘”不姓“桂”——为湘江源头正名的建议》,并给时任省委书记周强写去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我院对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的相关材料已通过省委宣传部印送全国两会代表参阅,还将以多种形式宣传省委发展战略。信中还呈上《湘江姓“湘”不姓“桂”》全文。
《湘江姓“湘”不姓“桂”》一文言辞恳切,希望尽快对湘江源头进行正名,还原湘江源头的本来面目,这一做法既适得其时又势在必行,既有利于贯彻落实省委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要求,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湘江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工作。文中表示,为湘江源头正名事关千秋万代。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滋润着三湘大地,哺育着三湘儿女,也孕育和承载着厚重的湖湘文化。因此,尽快依据水文科学原则对湘江实行“正本清源”,赋予其法律上的正确归属,是7000万湖南人的重大责任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跨越千年的误会
湘江源头在哪里?此前,有漓湘同源说、漓湘异源说、白石河正源说,都认为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在永州零陵区的蘋岛(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所在)与发源于蓝山县的潇水汇合。
流传最广的是漓湘同源说。《水经注》中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宋以后称海阳山,近代称海洋山或海洋河)……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
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近峰岭,立有“湘江源”石碑。这也是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湘江源头。
其实,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比《水经注》更早)记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湘江源于舜的葬地——九嶷山的东南角,环绕流到山的西部)。”可见湘江源头就在安葬舜帝的山岭附近。《山海经》关于湘江源头的说法,更接近于真相。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湘江源头误传2000多年?
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生陈义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地名杂志》(2006年11期)发表《湘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一文中指出,造成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因为当时《山海经》所记载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引起后世重视。历史上为《山海经》作注的学者很多,著名的有西晋郭璞、清代吴任臣和郝懿行、当代的袁珂等,但谈到湘水源头时,竟然都不顾《山海经》的原意,径直采用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文献的说法,硬是将“西环”之水比附为“阳海山”附近的“海洋河”。
后来又有学者认为,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代灵渠的修筑和区域交通格局的变化,将以前原本各自独立的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连接了起来,导致人们误以为湘江发源于灵渠附近的海洋山(河)。因此,《水经注》所说的湘、漓同源,实际上是人们改造自然面貌的结果,与秦始皇为平定南越而修筑灵渠的史实有关。这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人们关于湘江发源于海洋山的错误认识。
湖南省水利普查办技术负责人胡贡生认为,出现这一错误认识情有可原。受当时条件所限,古代对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都无法精确量算。在有实测的水文资料以前,确定河源时,往往缺乏大比例地图等测量与计算的依据,也没有水量等水文资料佐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即使是今天,人们站在永州蘋岛河流汇合处,由于所处位置、角度不同,单凭肉眼有时候也难以分辨蘋岛以上哪条河流更宽。
为湘江源头在蓝山找证据
学界的争论,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此,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县水文、水利、财政、宣传、发改委、旅游、林业、移民、史志、环保、森林公园、文联及荆竹、紫良等乡镇场进行专题调研,并先后带领水文、水利、财政、宣传等部门到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潇水源头、市水文局、老埠头水文站、广西兴安“湘江源头”等实地调查。还到永州市水文局向相关专家进行了汇报,并将初步考察的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根据实地了解、咨询、查阅资料等掌握的情况,潇水与发自广西兴安白石乡的海洋河相比(为便于说明,把源自广西兴安与潇水汇合的湘江暂称为海洋河),其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涉及人口均大于海洋河,依据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一是“河源唯长”,即最长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为正源;二是“水量唯大”,即水量最大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为正源;三是与河流的主方向一致的支流的源头为正源,潇水正是与湘江的干流方向完全一致。通过考证,完全有理由证明湘江的真正源头就在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南麓的潇水源头。
为此,2010年蓝山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湘江源头在蓝山”申报指挥部。
说起这几年,湘江源头在蓝山的申报之路,申报指挥部副指挥长李贵日是感慨万千。他说,2010年,县里召开两会,我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全县积极行动起来为湘江源头在蓝山出力呐喊》的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同时,湘江源头在蓝山的申报工作还得到了永州市水文局工程师崔忠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不仅到湘江源头爬山涉水搞测量,还一起做了其他大量工作。
湘江源头在蓝山牵动各方的心
湘江源头在蓝山自从学界争议以来,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比如2009年在湖南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湘江颂》上,著名节目主持人张丹丹说:“湘江发源于广西境内海洋山附近的海洋河,现代学者考证,湘江真正的源头是湖南永州蓝山县的潇水。”
此语一出,激起了千层浪花。广西桂林当地门户网站“桂林人网站”旋即有网民撰文反对,其以《湖南官方居然正式否认广西是湘江的发源地》为题发起批驳。
2011年湖南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李年友、省政协委员李松旺分别向两会代表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为‘湘江源头在湖南蓝山’正名”的建议案和提案,引起广大代表委员和媒体的关注。
也是在2011年,湘江源头在蓝山的争议话题,引起了时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的高度重视,他通过多方调研和查阅各方资料写出《拨开千年历史的迷雾:湘江姓“湘”不姓“桂”——为湘江源头正名的建议》,并给时任省委书记周强写去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我院对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的相关材料已通过省委宣传部印送全国两会代表参阅,还将以多种形式宣传省委发展战略。信中还呈上《湘江姓“湘”不姓“桂”》全文。
《湘江姓“湘”不姓“桂”》一文言辞恳切,希望尽快对湘江源头进行正名,还原湘江源头的本来面目,这一做法既适得其时又势在必行,既有利于贯彻落实省委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要求,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湘江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工作。文中表示,为湘江源头正名事关千秋万代。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滋润着三湘大地,哺育着三湘儿女,也孕育和承载着厚重的湖湘文化。因此,尽快依据水文科学原则对湘江实行“正本清源”,赋予其法律上的正确归属,是7000万湖南人的重大责任和刻不容缓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