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往往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使中职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计算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
一、成就感的培养
成就感是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最迫切的需求。无论是谁,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社会的肯定,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积极情绪。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缺乏成就感。他们经常会表现出令老师迷惑的举动:上课睡觉,下课吵闹,自习课上有说有笑。他们常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吸引老师的注意。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或者以极端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成功教育,就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厌学情绪。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对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有着自己的认识。
1.教学项目的想象力求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项目的想象是成功组织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有兴趣接受的关键。同样的一堂课,如果教学项目全无想象空间,学生就会昏昏欲睡,一无所得;反之,则精力充沛,成就感大增。这一点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深刻的体会。
我在进行《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影片剪辑元件制作”的教学时,因为课本上有详细步骤,我就简单地说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很顺利地将该课的案例制作完成了。可是再复习时学生却不知所云。有学生干脆说:照着书本一步步做下去,谁不会。这迫使我反思。于是在另一班级教学时,我事先精心备课,利用IT名人资料做了一个Flash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看,同学都觉得很新颖,当我告诉大家这就是利用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时,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单从学生一个个骄傲的表情,夸耀自己电子相册的姿态就可见效果非同一般。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情况自然就会好转。在计算机教学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到处有这样的机会。比如同样的操作不同学生完成的速度却大相径庭,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快些的同学多半会有意无意地向你暗示:老师我完成了,老师我不错吧。这时在全班肯定他们的成绩,并且让他们充当“老师”辅导其他人,他们就会成就感倍增。而那些本有困难的学生心里虽然不服气,但也乐于接受同学的帮助,经过一番努力,本来想放弃的操作也完成了。
当然,在选择“老师”的时候,最好不要固定挑选哪几个学生,应当给更多的同学机会,让他们觉得“我”也行,老师很信任“我”,“我”要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对学生成就感的培养是特别有利的。
3.教学后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对此更是敏感。不经意的一句批评,可能会让他难过好几天;无意的一句表扬,也会让他快乐不已。在我们看来这事太小了,表不表扬无所谓,却不知学生正在眼巴巴地在等着你的肯定。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专业上的闪光点,哪怕它极其微小。诸如某同学今天打字速度达到多少,谁今天的操作既快又准确,又有谁能主动帮助同学,等等。此言一出,你会发现沾沾自喜者有之,羡慕者亦有之,可见你的一句肯定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1.科学建组,明确合作责任。
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合理建组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目的是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互补,组间相互竞争。建立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会合作,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要解决组内学困生的陪学现象,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创设情境,激发合作热情。
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目标和任务,设计的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讨论的活动情境。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产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在情境创设中活动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兴趣;活動过程要具有探索性,使学生感受到与同学合作的必要性;活动情境要能够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正确的导向,要有利于学生明确合作探索的目标和任务。
3.师生互动,提高合作成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指导。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活动形式,又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是否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提高活动效率。
三、网络道德教育
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学生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相对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面对眼花缭乱的繁杂信息,往往良莠难辨,沉溺其中。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必须有对信息和信息道德责任强烈的责任感,以抵御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获取不良信息的途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之上,而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引导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要在课堂中坚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当然,不同专业其方法不尽相同,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因专业而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应当看到,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德育教育要比学习专业本身更有意义。另外,要想真正弥补他们的不足,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唯其如此,才能让中职教育走出尴尬的境地,让中职生更自信地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论教育.
[2]彭志斌,梁丽媚.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8-01.
[3]巨思义.唤起中职学生自信心.中国教育报,2009-03-02.
[4]王玲秀.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电脑学习,2010,(1).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德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
一、成就感的培养
成就感是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最迫切的需求。无论是谁,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社会的肯定,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积极情绪。
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缺乏成就感。他们经常会表现出令老师迷惑的举动:上课睡觉,下课吵闹,自习课上有说有笑。他们常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吸引老师的注意。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或者以极端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成功教育,就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厌学情绪。我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对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有着自己的认识。
1.教学项目的想象力求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项目的想象是成功组织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有兴趣接受的关键。同样的一堂课,如果教学项目全无想象空间,学生就会昏昏欲睡,一无所得;反之,则精力充沛,成就感大增。这一点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深刻的体会。
我在进行《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影片剪辑元件制作”的教学时,因为课本上有详细步骤,我就简单地说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很顺利地将该课的案例制作完成了。可是再复习时学生却不知所云。有学生干脆说:照着书本一步步做下去,谁不会。这迫使我反思。于是在另一班级教学时,我事先精心备课,利用IT名人资料做了一个Flash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看,同学都觉得很新颖,当我告诉大家这就是利用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时,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单从学生一个个骄傲的表情,夸耀自己电子相册的姿态就可见效果非同一般。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情况自然就会好转。在计算机教学中,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到处有这样的机会。比如同样的操作不同学生完成的速度却大相径庭,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快些的同学多半会有意无意地向你暗示:老师我完成了,老师我不错吧。这时在全班肯定他们的成绩,并且让他们充当“老师”辅导其他人,他们就会成就感倍增。而那些本有困难的学生心里虽然不服气,但也乐于接受同学的帮助,经过一番努力,本来想放弃的操作也完成了。
当然,在选择“老师”的时候,最好不要固定挑选哪几个学生,应当给更多的同学机会,让他们觉得“我”也行,老师很信任“我”,“我”要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对学生成就感的培养是特别有利的。
3.教学后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对此更是敏感。不经意的一句批评,可能会让他难过好几天;无意的一句表扬,也会让他快乐不已。在我们看来这事太小了,表不表扬无所谓,却不知学生正在眼巴巴地在等着你的肯定。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专业上的闪光点,哪怕它极其微小。诸如某同学今天打字速度达到多少,谁今天的操作既快又准确,又有谁能主动帮助同学,等等。此言一出,你会发现沾沾自喜者有之,羡慕者亦有之,可见你的一句肯定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1.科学建组,明确合作责任。
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合理建组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目的是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互补,组间相互竞争。建立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会合作,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要解决组内学困生的陪学现象,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创设情境,激发合作热情。
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一目标和任务,设计的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讨论的活动情境。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产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在情境创设中活动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兴趣;活動过程要具有探索性,使学生感受到与同学合作的必要性;活动情境要能够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正确的导向,要有利于学生明确合作探索的目标和任务。
3.师生互动,提高合作成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指导。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活动形式,又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是否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提高活动效率。
三、网络道德教育
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学生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相对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面对眼花缭乱的繁杂信息,往往良莠难辨,沉溺其中。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必须有对信息和信息道德责任强烈的责任感,以抵御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获取不良信息的途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之上,而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引导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要在课堂中坚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当然,不同专业其方法不尽相同,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因专业而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应当看到,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德育教育要比学习专业本身更有意义。另外,要想真正弥补他们的不足,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唯其如此,才能让中职教育走出尴尬的境地,让中职生更自信地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论教育.
[2]彭志斌,梁丽媚.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2006-08-01.
[3]巨思义.唤起中职学生自信心.中国教育报,2009-03-02.
[4]王玲秀.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电脑学习,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