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迈向发展复兴的大路上,工业成为我们走向富强的一个绕不过的主题。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的经济,工业第一个扛起了经济发展的领头旗。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在国民经济面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给国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商国华的长篇小说《我们走在大路上》描绘的就是在新的发展时期,以沈阳铁西区国企改革为例,通过分析见证整个东北地区国企面临的艰难局面和国企转型,彰显了由新中国时期的创造精神所传承下来的伟大工业精神的延续。
关键词:国有工业 工业精神 工业情感 工业视野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以沈阳沈西区(现铁西区)的国有重工业企业——北阳重矿公司在新环境下的艰难求索为主线,展现了一部大型国有企业在自上而下全工人阶级的付出下起死回生的改革历程。作者在其创作描述中的之“真”、之“震撼”都为人所动容,作者以其特有的工业经历为背景,“真”实地面对企业弊端,“真”实地折射出人情冷暖在一个时代下的变迁,“真”正地塑造着有关一个企业兴衰的工人情怀。《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以其“真”,致敬了一辈人的付出和一个时期国企的复兴。
一、真情感
老工业基地的工人阶级,为了中国工业的复兴付出了全部的力量。他们对于工业的感情是融汇在骨头里的,他们的全部心绪都与工业的振兴密切相关。时代的发展带来厂区的更新,可凝结了老一辈人心血的旧厂房也成为了老一辈工人心头全部情感的寄托。他们对于工业发展的时代记忆是他们今生最自豪的珍藏,而对于回忆的凝结——旧厂房,也成为他们奋不顾身要留存的对象。老一辈工人联名上书要求保留厂房旧址,将炼钢车间作为工业遗产文化保留,并在拆迁队擅自拆迁的时候,在厂房前筑起了一道人肉壁垒。这些工人将工业、工厂作为其一辈子挥洒汗水与热血的地方,将他们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他们见证了中国工业的从无到有,目睹了一个时代脊梁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对中国新工业也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热血。
二、真视野
《我们走在大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视角,作者没有局限自己的表现范围,而是将视角触及国内外、人们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以及个人家庭的小环境。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北阳重矿公司在制作第一台盾构机时与德国公司建立的合作关系,德国公司派来克里作为技术人员跟进制作装配。作者在这里从外国人的视角对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叙述,将中国人更好地纳进了世界的范围内;在芝加哥的机床博览会上,新任董事长冠新阳在面对日本、德国和世界的质疑发出了自信的中国声音,象征着中国产品不依赖于国外企业,进行独立创造的崭新阶段的开始。
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孤立叙述一个家庭的变化,更好地将其融入社会大背景下。在具体描述中,作者也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带入到了作品之中,成批的工人居住楼,几家几户一起做饭、帮忙,聚在一起做饭、迎接新的一年;这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风貌,在感受工业情怀的同时,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情状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三、真精魂
“年轻也古老,神秘也开放。”这是文中人物在参加博览会中对于记者提问的回答。这是对于中国、对于工业企业最为确切的描述。古老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无数次苦难和历练中形成了勇敢、勤劳的民族精神。神秘的中华民族将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文化,长久以来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感。《我们走在大路上》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与工人阶级强劲的精神有力地交融在了一起,向我们展现出了在这两种力量有力的结合下,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击败一个坚强的民族。开放环境给工业带来的巨大竞争,使得中国工业自身开始寻求创新,也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给国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命活力,为整个中国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的振兴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商国华.我们走在大路上[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4:3.
[2]李庆勇.多重困境下的精神重塑——评商国华《我们走在大路上》[J]. 芒种,2015(03).
[3]赵德海,李亚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新突破[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作者简介:孙小竹,女,沈阳师范大学文
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国有工业 工业精神 工业情感 工业视野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以沈阳沈西区(现铁西区)的国有重工业企业——北阳重矿公司在新环境下的艰难求索为主线,展现了一部大型国有企业在自上而下全工人阶级的付出下起死回生的改革历程。作者在其创作描述中的之“真”、之“震撼”都为人所动容,作者以其特有的工业经历为背景,“真”实地面对企业弊端,“真”实地折射出人情冷暖在一个时代下的变迁,“真”正地塑造着有关一个企业兴衰的工人情怀。《我们走在大路上》正是以其“真”,致敬了一辈人的付出和一个时期国企的复兴。
一、真情感
老工业基地的工人阶级,为了中国工业的复兴付出了全部的力量。他们对于工业的感情是融汇在骨头里的,他们的全部心绪都与工业的振兴密切相关。时代的发展带来厂区的更新,可凝结了老一辈人心血的旧厂房也成为了老一辈工人心头全部情感的寄托。他们对于工业发展的时代记忆是他们今生最自豪的珍藏,而对于回忆的凝结——旧厂房,也成为他们奋不顾身要留存的对象。老一辈工人联名上书要求保留厂房旧址,将炼钢车间作为工业遗产文化保留,并在拆迁队擅自拆迁的时候,在厂房前筑起了一道人肉壁垒。这些工人将工业、工厂作为其一辈子挥洒汗水与热血的地方,将他们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他们见证了中国工业的从无到有,目睹了一个时代脊梁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对中国新工业也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热血。
二、真视野
《我们走在大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视角,作者没有局限自己的表现范围,而是将视角触及国内外、人们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以及个人家庭的小环境。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北阳重矿公司在制作第一台盾构机时与德国公司建立的合作关系,德国公司派来克里作为技术人员跟进制作装配。作者在这里从外国人的视角对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叙述,将中国人更好地纳进了世界的范围内;在芝加哥的机床博览会上,新任董事长冠新阳在面对日本、德国和世界的质疑发出了自信的中国声音,象征着中国产品不依赖于国外企业,进行独立创造的崭新阶段的开始。
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孤立叙述一个家庭的变化,更好地将其融入社会大背景下。在具体描述中,作者也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带入到了作品之中,成批的工人居住楼,几家几户一起做饭、帮忙,聚在一起做饭、迎接新的一年;这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风貌,在感受工业情怀的同时,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情状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三、真精魂
“年轻也古老,神秘也开放。”这是文中人物在参加博览会中对于记者提问的回答。这是对于中国、对于工业企业最为确切的描述。古老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无数次苦难和历练中形成了勇敢、勤劳的民族精神。神秘的中华民族将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文化,长久以来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感。《我们走在大路上》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与工人阶级强劲的精神有力地交融在了一起,向我们展现出了在这两种力量有力的结合下,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击败一个坚强的民族。开放环境给工业带来的巨大竞争,使得中国工业自身开始寻求创新,也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给国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命活力,为整个中国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的振兴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商国华.我们走在大路上[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4:3.
[2]李庆勇.多重困境下的精神重塑——评商国华《我们走在大路上》[J]. 芒种,2015(03).
[3]赵德海,李亚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新突破[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作者简介:孙小竹,女,沈阳师范大学文
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