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教学就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机制等方面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新一轮课改工作。从实施项目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不仅影响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制约了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项目教学“盲目跟风”
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中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是不是各校各专业都要“一刀切”地在面上同时推进项目教学改革。一方面。项目教学并不是所有专业教学改革的唯一和必然选项(部分专业更适合其他课程模式);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改革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师资和实训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近两三年职业学校普遍扩招,这期间各校虽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师资建设和设施投入,但与激剧扩招相比,还是显得很不同步。教师如果没有受到必要的培训,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无论如何搞不好项目教学的。即使退一步讲,教师是个“软”条件,能够把课上起来就行,那么实训室“生位比”的严重失调,则更为显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各专业“一刀切”地推行项目课程,多少有盲目跟风和应付之嫌。实施项目课程改革,没有较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根本就谈不上去实施。
“一刀切”地实施项目课程,除条件因素外,时间因素也是另一个限制因子。有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效率”。不切合实际规定启动项目教学的时限。其实项目教学本身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各专业基于市场调研、论证充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详细的实施方案,筹备和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2,项目教学理论研究“浅尝辄止”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一种课程模式或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体系“三段式”课程模式,也不同于MES学习单元和CBE的学习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至少应包括:①项目课程的含义、实施意义;②项目课程与学科体系课程模式、MES、CBE的区别;③一些基本概念如课程、项目、任务、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等确切含义:④项目课程的开发、结构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办法;⑤如何确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办法的配套改革目标,以及如何制定相应措施;⑥为保障项目课程开出,如何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对于这些实施项目课程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学校决策层和执行层要做到“烂熟于心,”,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大对全体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目前在项目教学理论研究学习方面,对教师培训不到位是一回事,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主观上认为与以前的CBE等模式没有太大区别,或者从根本上就轻视理论研究,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很好地“研究”“吃透”项目课程,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目前不少学校项目教学的“走形”。
3,市场调研做“表面文章”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更是这样。没有市场调研,就没有项目课程。也就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学校在市场调研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总体感觉是在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在:①态度草率,认为市场调研搞来搞去无非如此,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没有大的影响;②夜郎自大,认为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已基本到位,不需要再进一步调研了;③时间紧张,专业老师课务重,没有时间外出调研;④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调研;⑤方法简单,调研面较狭窄,手段单一,往往仅采访本地的几个企业的负责人(而不是以基层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为主),或仅靠收回的一些真实性值得怀疑的调查函来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岗位和职业的分析也不够,存在对企业面上分析较多,对具体岗位分析不足的现象。
4,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依样画葫芦”
由于对项目课程理论学习不透和市场调研不到位,同时更为追求“效率”,使得基于项目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往往就是对照旧版本“依样画葫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质就是旧方案的简单翻版。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对“任务”理解偏差。项目课程中的“任务”应该是“在让学生具备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能力的同时,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个简单的具体操作不应该定为“任务”。其所对应的应该是CBE里的一个技能学习单元(模块),而不是项目课程里的“项目”;②对通过工作分析形成的具体能力进行整合时,不是按项目本身去组织各个具体能力,而是机械地将一些能力进行简单叠加、分配,使得项目与“任务”失去了有机联系;③人才培养方案不是按项目课程的结构形式编制,“项目课程”过多或过少;④“项目课程”开出次序既未体现出工作“任务”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一贯制”特色:⑤有不少学校项目课程就是将原先学科体系中的课程简单改编成项目课程,或者一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有的一门课程改成几个项目,这样就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了旧版“换汤不换药”的翻版。
5,实训条件“得过且过”
赵志群教授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费时费力还要占用大量的资源,因为项目教学要实现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徐国庆博士也认为实施项目教学必须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最低的实施条件。具备必要的实训条件是有效、不走样地实施项目教学的前提。目前许多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实施传统教学已勉为其难,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项目教学,实训条件“得过且过”,其项目课程的实施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人均设备值和生位比很低;②设备老化,不能满足项目教学需要;③实验、实训室布局仍按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建设,学习情境真实化程度较低;④借用校外实训资源成效不明显,校企合作的单位多数只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6,教学方法“我行我素”
项目教学不是制订出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出一系列的项目课程就完成了,其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其实施的过程。同时,由于项目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同,它要求把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是一种实践性学习,这就势必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全方位的改革。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或多或少留恋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时,仍然“我行我素”,其表现主要包括:①教学方式仍然是由教师指定教材,安排好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学习者不能实现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为教学方便,教学仍按照由单纯知识学习到单纯技能学习(或由技能到知识),体现不了项目教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不利于综合职业 能力的培养;②教学组织上仍将理论知识学习(教室)和技能学习(实训室)分隔开来,与项目教学“真实情境”教学相差甚远。教学活动仍是按班级建制集体学习,忽略了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多种形式的交替应用;③教学方法上仍是以“灌输式”方法为主,不能体现项目教学的“问题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按照项目教学的基本程式(确定工作任务一尝试完成工作任务一提出问题一查阅文献、记忆一回归工作任务)组织教学;④许多教师仍留恋于传统的“控制”和“传授知识”的角色定位,课堂上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转向“导”、学生由以“学”为主转向以“做”为主的新型教学氛围还没有形成。
7,管理制度“照章办事”
项目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与之相关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必须协同变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合项目课程体系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学校“秩序”的重构。目前少数学校仍“照章办事”。沿用着现成的各项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实施,具体表现在:①课程开发缺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务部门和专业系部的功能仍没有从以往控制性督导转变到开放式的组织、咨询、协调和服务上来,课程开发仍主要由教务部门、专业系部执行,最多有少数专业教师参与;②没有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制度。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和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前几年多数学校已开始实行学分制,但近两三年由于生源扩招,教学资源不足,不少学校又纷纷走起老路,没有充分发挥项目课程内容为学习者选择课程提供多种可能的优势;③没有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项目课程的实施既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造潜能,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与同行合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简单、计件式的教师评价制度不能适应项目课程实施的要求,需要建立侧重教师实践性智慧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项目课程的实施;④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过时。项目课程要求学生不再是学科体系下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对单项技能的精雕细琢,而是对工作过程的完整把握,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8,教材编写“东拼西凑”
项目教学中。教材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项目课程教材应是基于任务驱动、行动引导的新型教材。现在不少学校项目课程出来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开发工作则严重滞后。为能赶上教学进度,只能“东拼西凑”。主要表现在:①对项目课程内涵和项目教材编写要求缺少研究。仍习惯性地用传统思维组织教材的编写。教材与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相关性不高,这是目前项目课程编写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②由于专业教师大多课务较重,加之总体上项目课程推进时间较紧,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编写教材,这样客观上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对传统教材进行简单改编,离项目教学的需求相差甚远。
这些在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课改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应该说有的是认识上的问题,有的是方法上的问题,有的则是因条件所限。只要正视这些问胚的存在,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五年高职各办学主体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指导作用。各五年制高职学校进一步密切校际间联系,这些问题就可以得以妥善解决。
1,实施项目教学“盲目跟风”
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中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是大家达成的共识。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是不是各校各专业都要“一刀切”地在面上同时推进项目教学改革。一方面。项目教学并不是所有专业教学改革的唯一和必然选项(部分专业更适合其他课程模式);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改革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师资和实训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近两三年职业学校普遍扩招,这期间各校虽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师资建设和设施投入,但与激剧扩招相比,还是显得很不同步。教师如果没有受到必要的培训,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无论如何搞不好项目教学的。即使退一步讲,教师是个“软”条件,能够把课上起来就行,那么实训室“生位比”的严重失调,则更为显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各专业“一刀切”地推行项目课程,多少有盲目跟风和应付之嫌。实施项目课程改革,没有较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根本就谈不上去实施。
“一刀切”地实施项目课程,除条件因素外,时间因素也是另一个限制因子。有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效率”。不切合实际规定启动项目教学的时限。其实项目教学本身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各专业基于市场调研、论证充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详细的实施方案,筹备和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2,项目教学理论研究“浅尝辄止”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一种课程模式或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体系“三段式”课程模式,也不同于MES学习单元和CBE的学习包,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至少应包括:①项目课程的含义、实施意义;②项目课程与学科体系课程模式、MES、CBE的区别;③一些基本概念如课程、项目、任务、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等确切含义:④项目课程的开发、结构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办法;⑤如何确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办法的配套改革目标,以及如何制定相应措施;⑥为保障项目课程开出,如何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对于这些实施项目课程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学校决策层和执行层要做到“烂熟于心,”,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大对全体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目前在项目教学理论研究学习方面,对教师培训不到位是一回事,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主观上认为与以前的CBE等模式没有太大区别,或者从根本上就轻视理论研究,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很好地“研究”“吃透”项目课程,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目前不少学校项目教学的“走形”。
3,市场调研做“表面文章”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更是这样。没有市场调研,就没有项目课程。也就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学校在市场调研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总体感觉是在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在:①态度草率,认为市场调研搞来搞去无非如此,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没有大的影响;②夜郎自大,认为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已基本到位,不需要再进一步调研了;③时间紧张,专业老师课务重,没有时间外出调研;④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调研;⑤方法简单,调研面较狭窄,手段单一,往往仅采访本地的几个企业的负责人(而不是以基层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为主),或仅靠收回的一些真实性值得怀疑的调查函来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对岗位和职业的分析也不够,存在对企业面上分析较多,对具体岗位分析不足的现象。
4,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依样画葫芦”
由于对项目课程理论学习不透和市场调研不到位,同时更为追求“效率”,使得基于项目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往往就是对照旧版本“依样画葫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质就是旧方案的简单翻版。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对“任务”理解偏差。项目课程中的“任务”应该是“在让学生具备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能力的同时,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一个简单的具体操作不应该定为“任务”。其所对应的应该是CBE里的一个技能学习单元(模块),而不是项目课程里的“项目”;②对通过工作分析形成的具体能力进行整合时,不是按项目本身去组织各个具体能力,而是机械地将一些能力进行简单叠加、分配,使得项目与“任务”失去了有机联系;③人才培养方案不是按项目课程的结构形式编制,“项目课程”过多或过少;④“项目课程”开出次序既未体现出工作“任务”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一贯制”特色:⑤有不少学校项目课程就是将原先学科体系中的课程简单改编成项目课程,或者一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有的一门课程改成几个项目,这样就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了旧版“换汤不换药”的翻版。
5,实训条件“得过且过”
赵志群教授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费时费力还要占用大量的资源,因为项目教学要实现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徐国庆博士也认为实施项目教学必须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最低的实施条件。具备必要的实训条件是有效、不走样地实施项目教学的前提。目前许多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实施传统教学已勉为其难,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项目教学,实训条件“得过且过”,其项目课程的实施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人均设备值和生位比很低;②设备老化,不能满足项目教学需要;③实验、实训室布局仍按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建设,学习情境真实化程度较低;④借用校外实训资源成效不明显,校企合作的单位多数只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6,教学方法“我行我素”
项目教学不是制订出一个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出一系列的项目课程就完成了,其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其实施的过程。同时,由于项目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同,它要求把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是一种实践性学习,这就势必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全方位的改革。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或多或少留恋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时,仍然“我行我素”,其表现主要包括:①教学方式仍然是由教师指定教材,安排好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学习者不能实现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为教学方便,教学仍按照由单纯知识学习到单纯技能学习(或由技能到知识),体现不了项目教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不利于综合职业 能力的培养;②教学组织上仍将理论知识学习(教室)和技能学习(实训室)分隔开来,与项目教学“真实情境”教学相差甚远。教学活动仍是按班级建制集体学习,忽略了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多种形式的交替应用;③教学方法上仍是以“灌输式”方法为主,不能体现项目教学的“问题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按照项目教学的基本程式(确定工作任务一尝试完成工作任务一提出问题一查阅文献、记忆一回归工作任务)组织教学;④许多教师仍留恋于传统的“控制”和“传授知识”的角色定位,课堂上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转向“导”、学生由以“学”为主转向以“做”为主的新型教学氛围还没有形成。
7,管理制度“照章办事”
项目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与之相关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必须协同变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合项目课程体系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学校“秩序”的重构。目前少数学校仍“照章办事”。沿用着现成的各项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实施,具体表现在:①课程开发缺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务部门和专业系部的功能仍没有从以往控制性督导转变到开放式的组织、咨询、协调和服务上来,课程开发仍主要由教务部门、专业系部执行,最多有少数专业教师参与;②没有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制度。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和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前几年多数学校已开始实行学分制,但近两三年由于生源扩招,教学资源不足,不少学校又纷纷走起老路,没有充分发挥项目课程内容为学习者选择课程提供多种可能的优势;③没有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项目课程的实施既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造潜能,也对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与同行合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简单、计件式的教师评价制度不能适应项目课程实施的要求,需要建立侧重教师实践性智慧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项目课程的实施;④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过时。项目课程要求学生不再是学科体系下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对单项技能的精雕细琢,而是对工作过程的完整把握,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8,教材编写“东拼西凑”
项目教学中。教材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项目课程教材应是基于任务驱动、行动引导的新型教材。现在不少学校项目课程出来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开发工作则严重滞后。为能赶上教学进度,只能“东拼西凑”。主要表现在:①对项目课程内涵和项目教材编写要求缺少研究。仍习惯性地用传统思维组织教材的编写。教材与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相关性不高,这是目前项目课程编写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②由于专业教师大多课务较重,加之总体上项目课程推进时间较紧,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编写教材,这样客观上促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对传统教材进行简单改编,离项目教学的需求相差甚远。
这些在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课改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应该说有的是认识上的问题,有的是方法上的问题,有的则是因条件所限。只要正视这些问胚的存在,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五年高职各办学主体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指导作用。各五年制高职学校进一步密切校际间联系,这些问题就可以得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