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培训“接地气”,各有获益“受点赞”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五”的校本课程培训,占到总体培训课程、学时与学分的一半,并且是学校第一次独立组织、实施培训,如何让学校教师的培训,既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又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得应有的学分和成效,是我们需要着力做好与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即对以上情况作了概要式的记述,希望对本校的校本培训起到窥斑见豹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教师;课程培训;做法与成效;培训思考
  截至2016年1月,“十二五”校本培训已画上圆满句号。回顾五年来的校本培训的历程,很艰难,因为以往的培训,都是市、区级组织、实施的课程,教师只要报名、参训即可,学校几乎不用开发什么课程,即使有,也是少数的几门,也不用计入学分、不用撰写课程申请书、教师与学校不用完成培训小结等诸多“额外”事情,培训结束,也就没有其他要做的了。而“十二五”则不同:校本培训的学分是市、区级培训课程、分值的总和,并且,是首次大面积地设置、规划、开发具有校本特色、教师需求的培训,这就需要校本培训的组织者对五年里的培训课程做个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推进,这“破天荒”的第一次、体量大、任务重的校本培训,对任何一个师训干部来说,不仅是巨大挑战,更是智慧的考量。但与此同时,通过“十二五”校本培训,我们也收获多多,教师个体和学校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让我们倍感自豪与欣慰。
  由此,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校本课程培训,要尽可能地“接地气”,这样,不同层级的教师都会各有获益而给予“点赞”。
  一、获取实证,满足需求
  具体做法是: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访谈(见附表)的基础上,对统计结果加以整合、筛选,制定校本培训的基本课程框架,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技能培训、班主任工作策略培训、科研方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青年教师入职培训、教师基本素养培训等方面。借助这些课程的培训,以便做到既满足教师培训的渴望与需求,也是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汲取融合,顶层设计
  主要是指,学校校长带领行政团队,对学校师训主管部门拿出的课程培训方案进行先期研讨、论证,达成基本共识。之后,再充分利用本校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实验学校的优势,与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的领导、专家再次进行智慧碰撞,听取高校“智库”的意见、建议和指导、点拨,在多方群策群力、献计献策的前提下,最终做出富有本校特点、优势的校本培训课程,让“十二五”校本培训真正地开花、结果,助益教师的不断成长,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三、分步落实,丰富多元
  因培训课程的周期较长,课程丰富多元,所以,要求我们要有周详的思考和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培训,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确定人选,务求实效
  确定人选,是指确定每次培训邀请的主讲人、报告人,这与培训的效果直接关联。为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课程,优选、首先那些在市、区乃至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同时,我们也把本校现有的市、区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教师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校、区、市对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任用标准和要求,也把这些教师纳入培训者的行列,让身边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二)“名人”“凡人”,各尽其妙
  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我们针对“十二五”校本培训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1.班主任培训。“十二五”第一学期,我们开设的培训课程是“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培训的第一讲,我们邀请的是具有“全国班主任第一人”著称的特级教师丁如许老师,他的培训,既有理论知识的高屋建瓴,又有专业技法的立竿见影,教师们大呼“过瘾”“实用”。
  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主题培训时,應老师们的提议,想请本校在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颇有研究、班级建设出色的政教主任王闽、徐丹枫老师来分享她们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成果。接到“任务”后,她们马不停蹄,各自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回放、梳理、归结和提炼,以典型性、代表性兼具的案例,原汁原味地呈现了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的成功做法,也包括一些经验教训,对听讲的老师们具有巨大的启发、借鉴意义和价值。
  2.科研方法培训。在“十二五”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学校进行了“科研方法与有效路径”的主题培训。
  前几次,我们分别邀请了区科研所的龙所长、郑老师,以及上师大的胡博士、施教授等专家,他们的侧重点是各自从研究的专长、领域和区域的视角,为教师做好科研打开了一扇扇窗,对教师投入科研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撑,参训教师收获颇丰。
  虽然有了专家的培训、辅导,教师们却还总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就是说,专家的指导多多少少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如果能够辅以身边教师在科研上实实在在的实例,则更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有鉴于此,学校科研室从近几年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课题研究富有实效,并且科研成果在市、区级,甚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中选定了李老师、郭老师等老师,分别交流了他们在课题研究上的经验和成效,在大量、可信的事实面前,教师们在由衷地敬慕、艳羡的同时,对各自的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多位教师生平第一次申报了课题;有的教师主动尝试着将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工作和经验的总结;有的教师积极地撰写教育教学文章,参加区、市级的评比……
  3.信息技术培训。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尤其是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这方面的培训。因此,在2013年的10月份,我们安排了为期4个月的信息技术培训。本次培训,我们将市、区级专家和学校信息处的骨干教师有机结合——即在专家培训的基础上,教师在实践操作,比如课件的制作中,如有实际问题,在请教市、区专家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就求助于本校的有关骨干教师。同时,一旦发现同性的问题,就通过校园网、即时通等便捷方式,向全体教师告知,答疑解惑。这样,将专家的培训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同时发挥出来,起到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功用,不失为校本培训的优良做法,对此,我们感受颇深。   4.教师素养培训。包括教师间的合作、互助、支持、补位、感恩与和谐等内容,在这一板块的培训,我们学校投入的时间、精力可谓最大、最多,毕竟,教师综合素养是影响教师工作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因而,学校高度重视此方面的培训。
  在此,不得不说的是,邀请一些专业领域和社会知晓度高的名人到校讲座培训,效果更佳。他们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述、阐释,很容易吸引受训者的注意力,引发受训者的思想的共鸣,情感的共振,观念的更新,做法的改进。
  比如,2015年11月23日下午,主题为“感恩与和谐”的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时而聚精会神地聆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掌声阵阵,时而感悟沉思……这是因为,主讲人柏万青阿姨那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演讲报告,让每个教师不得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讲座中。
  围绕本次的培训主题,柏阿姨首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感恩”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与哲学含义。柏阿姨说,感恩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对等的,而是不求回报的、无私的;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为此,柏阿姨列举了许多她耳闻目睹或是亲身经历的典型、生动、鲜活的实例,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教师思想的认同,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
  由此,柏阿姨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演到学校工作与发展上。她说,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做到了“感恩”与“和谐”,学校就会发展得很快,教师工作就会感到非常愉悦。
  本次培训,柏阿姨以“三个永远”与全体教师共勉:1.永远学习。她说,学无止境,尤其是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2.永远学会跟任何人打交道。特别是与家长、同事之间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心怀感恩,共建和谐环境,营造和谐氛围。3.永远坚持。即耐得住寂寞,她说,教师的职业需要坚守,只有坚守、坚持,才会赢得尊重,拥有收获。“三个永远”是柏阿姨的切身感受与肺腑之言,让教师受益匪浅。
  一个半小时的培训让全体教师对“感恩”与“和谐”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精准的理解和领悟,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将起到应有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还有2016年4月26日下午的培训,让教师们记忆犹新。当天下午,学校邀请高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青少年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陈默教授到校作《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学生成长》的主题讲座。
  陈教授的讲座,紧紧围绕教师的“软实力”“基本素養”和“技巧智慧”三个关键词,以大量、贴切、鲜活、灵动、真实的案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地诠释、演绎和讲述了教师如何增强教育教学的智慧,努力提升教书育人的素养,以及怎样关注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鼓励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享受职业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达成教师的职业追求和理想。
  本次讲座,既有理论知识的传递,更有实践层面的策略,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素养提升和实际工作,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有巨大助益。
  此外,还有一些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报告和讲座等值得提及,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赘述。
  四、深入思考,继续前行
  回望近年的校本培训的路程,我们的主要经验与思考如下。
  1.高度重视,是为关键
  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对校本培训,应高度关注,包括成立培训的组织机构、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主讲人选的确定,以及制定培训制度和鼓励政策等,这些都是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
  2.反馈改进,扬长避短
  在培训之后,学校请受训者填写培训反馈表,对培训者培训的内容、方法、形式、效果等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共性的优势与不足,反馈给培训者,并且作为今后培训的经验与借鉴,以便扬长避短,促进校本培训效果的不断提升,让教师更加受益,使校本培训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同样的,前卫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也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所以在课程理念和课堂操作之间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连接。  【关键词】自主探究;传递;教学结构  随着课程改革从顶层架构到课堂操作的深入推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念上逐渐被教师认同,但同时在实践层面,依然由教师主宰着课堂的进程,教材本位,教师本
期刊
【摘要】“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在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5的乘法口诀;生活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
期刊
【摘要】“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之后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通过对指数函数定义、图像及性质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得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在问题探究方式上,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让两种方法得到了互相验证,相得益彰。  【关键词】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数形结合
期刊
【摘要】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课程实施之德关乎师生成长,又寤寐關乎学校文化发育成长。品牌背后是课程文化,课程是学校的玉圭金臬。教育品牌的形成,始终与课程母体相连,只要我们用心让人站立在课程中央,灵动课程,将开启学生灵动成长,让学生享受课程,课程成就学生,以课程建设凸现学校教育本质。  【关键词】课程建设;生态课程;以人为本  “尽其性,俟其命”,课程乃教育魂灵,学校之本,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巧妙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课程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巧妙利用无限的人力资源,丰
期刊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资源在课程中的作用,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立足农村实际,巧妙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课程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情趣教研文化的背景  1.在“情趣”文化之下的情趣教研 
期刊
【摘要】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都呼吁父性教育的回归。依托男教师俱乐部,我们想通过以下的努力:观念上的转变,行动上的激发,内驱力的唤醒,效益的提升,来唤醒父性教育,实现父性教育的回归。  【关键词】父性教育;回归;男教师俱乐部  作为一名男教师,同时又拥有爸爸的身份,在教育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的路上,在与男同行和孩子爸爸们的交流中,对于一些爸爸的无奈和退位,表示深深的遗憾。因此,非常想
期刊
【摘要】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明了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标指出,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评价;自我评价;语境;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
期刊
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共8个自然段,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趣味,很受低年级孩子的喜爱。  目标预设  1.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觉得”造句,学写“碰、脱、强”三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
期刊
读书可以让人领悟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也能使人的思想走向深邃,塑造自我、完善人格、提升品位和获得智慧。然而,“经某机构不完全调查,中国不读书的人群中,教师排第一”。看到这则调侃,深感诧异,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不读书恐怕是一种不作为,也是误人子弟的行为。面对社会的质疑,教师不妨多读点书,让读书丰泽教育,让书香润泽生活,以昭示世人,彰显丰厚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