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课型符合大多课型的教学,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如果是以建构的方式获得,是他们在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这样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更能帮助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了开展与实验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58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究式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特别是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实验探究法更是备受青睐。相比之下,对高中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部分,由于是学习较系统的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知识内容本身抽象复杂,知识要求高和理论性强等特点,历来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教师们更多的是掰开揉碎地讲,还唯恐学生不懂,陈述性教学和直接呈现结论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仍较为常见。
  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理论课进行教学,即以一定的载体实施理论课的教学,其意义是深远的,体现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这种尝试也是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事实上,探究课型符合大多课型的教学,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如果是以建构的方式获得,是他们在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这样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更能帮助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在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开展与实验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探究学习选题要恰当
  仔细研究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不难发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都做了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可我们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知识的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有些部分以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体系编写,知识的产生和联系运用了探究的方法,如“盐类水解”中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等。对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应该改变已往习惯的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栏目开展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构建。
  二、重视探究学习的预备环节,注意引导监督
  完整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基础及实验条件的不足等原因制约,要使探究实验顺利进行,保证师生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可以将探究活动的一些环节延伸至课外,在课前做充分的探究准备,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开展实验探究的知识,保证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核心问题的探求。
  以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课为例,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这样的:在本节课教学之前,或者在必修模块中,或者在选修模块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了处于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就这一节课而言,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集中主要精力去探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化学平衡的概念、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基础。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因为这些知识的欠缺而造成探究核心问题教学的障碍。因此,结合学情,可先将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影响条件(探究的预备)在课前完成,也就是将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在课外,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准备),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并且加以督促指导,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的确用上了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还可以缓解探究实验耗时与课时紧张的矛盾,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三、设置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实验探究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起学生对所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产生探究的动机,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仍以“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节课为例,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知道条件改变,平衡会移动,但平衡怎样移动,学生是不清楚的。教师如果在教学引入环节利用以下演示实验,设计一个局部的探究性问题,会有较好的收效。教学程序如下:
  1. 往5mL 0.01mol·L-1 的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0.03mol·L-1 的KSCN溶液。
  2. 请学生说出在Fe3 3SCN-Fe (SCN)3中,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有些什么特点?(实验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已有认识,即对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知识的回忆)。
  3. 提出问题:当向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4. 假设与猜想:(可以追问,做出这样的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呢?学生能否想到加入饱和FeCl3溶液后,Fe3 浓度增大了,利用第2节所学知识,可知正反应速率增大了,此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反应已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学生不能达到上述水平,我们应该提供适度的知识支持)
其他文献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和物种数最为丰富的大科之一,其中大多数为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寒兰(Cymbidium kanranMakino)为兰科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随着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的转换速度和分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速高精度数模转换器迎来了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静态和动
苯乙醇胺A (phenylethanolamine A,PEAA)属于β-受体激动剂家族中的苯乙胺类,在畜牧生产中非法添加会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已被农业部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与体量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由于本身的特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
对于变电站建设以及输电线路的施工来说,能否保证其施工的质量决定着后续输送电工作的稳定性,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二者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基于10kV变电站施工过程
近年来,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使得开发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的CMOS射频收发机成为研究热点。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作为接收机中的关键模块,具有
在现代交通运输中,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换言之,现代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交通管理控制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明显,
在建设工程当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工程量或分析有关问题.本文试图建立质量、投资、进度三方面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建设工程在建设期的目标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某城市快速路高架为例,基于工程背景和实际情况,对钢板组合梁分段吊装的施工方案、施工流程、
本文针对变电站接地网在瞬态激励情况下的电磁场计算问题,基于计算机集群平台,研究了基于计算机集群的接地网电气性能的快速计算方法。对于瞬态激励源在频域进行分解,在集群平台上进行并行运算,通过主控计算机收集集群中各计算节点的计算结果,求解接地网接地电阻和各段导体上泄漏电流的分布。通过与实际测量结果、文献资料以及国外著名软件CDEGS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并行平台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