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事情就是这样,永远是好事多磨,给你一个东西前永远要先考验你,先折磨你,先让你很痛苦,让你感觉很失败,让你放弃,如果最后坚持下来了,也就胜利了。坚持下来靠的是信念——
信念就是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当你感觉要放弃的时候,你没有放弃,这是一种相信,一种傻傻的相信。
大家都喜欢听创业、喜欢听社区、喜欢听融资,但是我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有因才有果,所以我想从1996年开始讲,那年我才16岁,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但是我在上大学之前连计算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我的许多同学都来自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他们会装电脑,会买主板,甚至还可以编程序。
我当时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中国教育的悲剧,中国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的小孩和大城市的小孩享受的是更好的教育,我感觉人生很不公平,一出生就不公平,或者当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可能不公平了。可能因为我有一种不太信邪的精神,当时就立志要尽快学会盲打,我去买了一个纸做的键盘贴在宿舍里面,每天都照着那张纸去练习打字,记不同按键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感觉自己基本上可以了然后就到学校的机房上机,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居然就可以盲打了。就这样我成为了班里那些不会盲打的人中第一个会盲打的。
还是选择要赚钱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又面临一个问题,同样是人生的不公平。我出生在江汉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开始放牛,父母种地赚钱很辛苦,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每月按时给我寄来500块钱的生活费,我感觉他们太辛苦了,基于赚钱的动机,我就去了中关村,没想到那也成为了改变我一生的决定。
1997年的中关村真是一个村子,也就只有一两栋楼,有一些小老板,专门卖编程,偶尔在外面接一些政府的散活儿,找我们这些清华的学生给他编一下,可能接10万块钱的活,给我们5000块钱,自己留9.5万。那时我每个月能挣2000块钱,自己花1000块钱,剩下的1000块钱寄给爸妈,让他们不用再辛苦地种地。这个就是责任,当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就尽早别找父母要钱了,不要去做啃老族。就这样在大三的时候我居然成为了我们年级比较会编程的名人,随之而来的一个机遇就降临在我身上。
那时陈一舟刚从美国融资了400万美元,想要做一个网站。当时在中国会做网站的人不多,会做动态网页的人更少,但是我会,他当时说给我一个月1.5万元。我同意了,只是因为他给的钱多,我可以每个月给父母5000块钱了,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做网站去了,我们当时做的是chinaren,后来因为2000年互联网泡沫,我们在烧了1000多万美元之后,陈一舟就把chinaren卖给了搜狐。
那时候我同时有几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可以读研;第二个是可以出国;还有一个选择是我可以去IBM、微软;第四个选择就是去搜狐。当时我就问陈一舟,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到底应该出国还是跟着他干?他说当然跟着我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出国可以随时出国,你40岁可以出国、30岁也可以出国,但是互联网可能也就只有这么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发展期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你应该跟着我干。当时我算了一下他给我的期权,如果真的第二年上市的话,那么我21、22岁就可以赚到几千万元人民币,这太诱人了,所以我就没有出国,我还是选择要赚钱,包括我后来想要留在搜狐的选择也是一样。
遭遇本·拉登
2001年的9月11日,美国发生“9·11”事件,那天正在跟我的同事加班,因为有一个项目要上线,所以待到很晚很晚。当天我们加班到凌晨,我的一个同事打开新浪的网页说,美国世贸中心被炸了,我当时还不相信。我记得就在那天搜狐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有很多从微软、甲骨文、IBM那些大公司来的一批人,他们本来想通过期权什么赚一些钱,但是搜狐的股价一直跌,从上市13美元,跌到0.8美元,所以当时很多人就走了,后来张朝阳说要给大家发期权留住大家,那天恰好是2001年9月11日,他给我们发了一些期权,期权价格就是0.86美元,我记得这个数字。我当时听到发生“9·11”后很紧张,期权就是这样,如果你股价低的话它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马上去打开纳斯达克的网页看搜狐的股价,下跌到0.75美元,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从0.86美元下跌到0.75美元。
第二天早上加完班我就回家了。当时搜狐在建国门,从建国门到家要经过天安门。正值9月份天气很好,秋高气爽,我看到天安门广场很多人在那里瞻仰毛主席的头像。我看我们的领袖毛爷爷在朝着我笑,但是我心情很差,因为当时恰好工作了一年零几个月,我的同学们有的在美国知名的大学读研,有的在清华或者在中科院读硕士或者博士,还有的去了中国电信、去了微软、去了IBM。而我在只有两三百人的一个小破公司,虽然在美国上市了,但是马上就有可能因为股票贬值而被摘牌了。
那时候我觉得,想通过网络、互联网上市赚点儿钱,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本来是0.86还能扛一阵,突然一下子被拉登这么一撞,0.86搞到0.75,在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当时的感觉和我刚到清华面临的外语不好、电脑不好那种感觉还不一样,那时候的感觉是上帝不公平,而这个感觉是自己做错了选择,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是必然的
2004年前后,中国互联网又突然一下子起来了,搜狐的股价已经涨到40多美元了,人生就是这样。我原以为在2000年或者2001年就可以很轻松地以一个投机者的身份通过互联网实现财富自由。但是我发现事情就是这样,永远是好事多磨,给你一个东西前永远要先考验你,先折磨你,先让你很痛苦,让你感觉很失败,让你放弃,如果最后坚持下来了,也就胜利了。坚持下来靠的是信念,就是张朝阳当年很傻地相信搜狐肯定会赚钱,虽然他不知道怎么赚钱,但他就是相信,这是一种偏执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念。就像我一样,本来2000年我觉得通过互联网赚钱,但是推迟到了2004年,4年的时间,但是最关键的就是那么一个点,就是在2001年那个点,如果你挺过来的时候,你就起来了。如果放弃了,也许就一无所有,以前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2005年的时候我在网上闲逛,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六度分割理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就吓了一大跳,我觉得很神奇,六度分割理论主要是说世界上有两个人,比如说我和你,我们通过最多6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我觉得这个挺神奇,后来就发现有人居然通过这个理论做了一个网站,也就是SNS社交网站,大家今天用的人人网也是基于这个理论。
后来我跟陈一舟在网上聊,他们恰好也在探索社交网站的方向,所以一拍即合,我在2005年加盟了千橡。现在人人网已经在美国上市了,这个故事是从2005年开始的。你们现在看这一切好像很顺利,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在做校内之前经历了很多次尝试,很多次失败,也有过完全不被市场认可的产品。
当年王兴做校内,跟我们差不多大,我们一直竞争,但我们最后说服了王兴把这个东西卖给了我们,我说如果我们两家都做的话,可能每家只有30%的概率成功,但是如果我们合并的话,就有99%的概率,能够把其他的人都打败,让自己成为NO.1。这个商业决策灵感来自于分众和聚众的联合,分众跟聚众说你别跟我打了,我们俩合并,合并完了之后其他做那种电视屏幕的和广告的会全死掉,因为市场的前两名如果合并的话,那其他的人就没办法搞了。后来我们就成功地把校内收购了,再后来又改名人人网。
2009年年底我又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人人网,去了盛大。我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是当职业经理人,当高管,当空降兵,拿着几百万的年薪,有司机帮你开车门,有漂亮的秘书帮你打印文件、帮你安排日程,出行的时候都是公务舱,出差住豪华五星级酒店,每天西装茧履打着领带,别人都叫我许总。我没有经历过那种感受,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讲也可能是一种里程碑式的诱惑,所以我就去了,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还是喜欢跟着同事一起战斗,还是喜欢竞争,跟对手打来打去,还是喜欢创业,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
信念就是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当你感觉要放弃的时候,你没有放弃,这是一种相信,一种傻傻的相信。
大家都喜欢听创业、喜欢听社区、喜欢听融资,但是我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凡事有因才有果,所以我想从1996年开始讲,那年我才16岁,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但是我在上大学之前连计算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而我的许多同学都来自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他们会装电脑,会买主板,甚至还可以编程序。
我当时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中国教育的悲剧,中国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的小孩和大城市的小孩享受的是更好的教育,我感觉人生很不公平,一出生就不公平,或者当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可能不公平了。可能因为我有一种不太信邪的精神,当时就立志要尽快学会盲打,我去买了一个纸做的键盘贴在宿舍里面,每天都照着那张纸去练习打字,记不同按键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感觉自己基本上可以了然后就到学校的机房上机,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居然就可以盲打了。就这样我成为了班里那些不会盲打的人中第一个会盲打的。
还是选择要赚钱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又面临一个问题,同样是人生的不公平。我出生在江汉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开始放牛,父母种地赚钱很辛苦,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每月按时给我寄来500块钱的生活费,我感觉他们太辛苦了,基于赚钱的动机,我就去了中关村,没想到那也成为了改变我一生的决定。
1997年的中关村真是一个村子,也就只有一两栋楼,有一些小老板,专门卖编程,偶尔在外面接一些政府的散活儿,找我们这些清华的学生给他编一下,可能接10万块钱的活,给我们5000块钱,自己留9.5万。那时我每个月能挣2000块钱,自己花1000块钱,剩下的1000块钱寄给爸妈,让他们不用再辛苦地种地。这个就是责任,当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就尽早别找父母要钱了,不要去做啃老族。就这样在大三的时候我居然成为了我们年级比较会编程的名人,随之而来的一个机遇就降临在我身上。
那时陈一舟刚从美国融资了400万美元,想要做一个网站。当时在中国会做网站的人不多,会做动态网页的人更少,但是我会,他当时说给我一个月1.5万元。我同意了,只是因为他给的钱多,我可以每个月给父母5000块钱了,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做网站去了,我们当时做的是chinaren,后来因为2000年互联网泡沫,我们在烧了1000多万美元之后,陈一舟就把chinaren卖给了搜狐。
那时候我同时有几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可以读研;第二个是可以出国;还有一个选择是我可以去IBM、微软;第四个选择就是去搜狐。当时我就问陈一舟,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到底应该出国还是跟着他干?他说当然跟着我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出国可以随时出国,你40岁可以出国、30岁也可以出国,但是互联网可能也就只有这么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发展期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你应该跟着我干。当时我算了一下他给我的期权,如果真的第二年上市的话,那么我21、22岁就可以赚到几千万元人民币,这太诱人了,所以我就没有出国,我还是选择要赚钱,包括我后来想要留在搜狐的选择也是一样。
遭遇本·拉登
2001年的9月11日,美国发生“9·11”事件,那天正在跟我的同事加班,因为有一个项目要上线,所以待到很晚很晚。当天我们加班到凌晨,我的一个同事打开新浪的网页说,美国世贸中心被炸了,我当时还不相信。我记得就在那天搜狐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有很多从微软、甲骨文、IBM那些大公司来的一批人,他们本来想通过期权什么赚一些钱,但是搜狐的股价一直跌,从上市13美元,跌到0.8美元,所以当时很多人就走了,后来张朝阳说要给大家发期权留住大家,那天恰好是2001年9月11日,他给我们发了一些期权,期权价格就是0.86美元,我记得这个数字。我当时听到发生“9·11”后很紧张,期权就是这样,如果你股价低的话它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马上去打开纳斯达克的网页看搜狐的股价,下跌到0.75美元,不到一天的功夫就从0.86美元下跌到0.75美元。
第二天早上加完班我就回家了。当时搜狐在建国门,从建国门到家要经过天安门。正值9月份天气很好,秋高气爽,我看到天安门广场很多人在那里瞻仰毛主席的头像。我看我们的领袖毛爷爷在朝着我笑,但是我心情很差,因为当时恰好工作了一年零几个月,我的同学们有的在美国知名的大学读研,有的在清华或者在中科院读硕士或者博士,还有的去了中国电信、去了微软、去了IBM。而我在只有两三百人的一个小破公司,虽然在美国上市了,但是马上就有可能因为股票贬值而被摘牌了。
那时候我觉得,想通过网络、互联网上市赚点儿钱,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本来是0.86还能扛一阵,突然一下子被拉登这么一撞,0.86搞到0.75,在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当时的感觉和我刚到清华面临的外语不好、电脑不好那种感觉还不一样,那时候的感觉是上帝不公平,而这个感觉是自己做错了选择,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是必然的
2004年前后,中国互联网又突然一下子起来了,搜狐的股价已经涨到40多美元了,人生就是这样。我原以为在2000年或者2001年就可以很轻松地以一个投机者的身份通过互联网实现财富自由。但是我发现事情就是这样,永远是好事多磨,给你一个东西前永远要先考验你,先折磨你,先让你很痛苦,让你感觉很失败,让你放弃,如果最后坚持下来了,也就胜利了。坚持下来靠的是信念,就是张朝阳当年很傻地相信搜狐肯定会赚钱,虽然他不知道怎么赚钱,但他就是相信,这是一种偏执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念。就像我一样,本来2000年我觉得通过互联网赚钱,但是推迟到了2004年,4年的时间,但是最关键的就是那么一个点,就是在2001年那个点,如果你挺过来的时候,你就起来了。如果放弃了,也许就一无所有,以前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2005年的时候我在网上闲逛,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六度分割理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就吓了一大跳,我觉得很神奇,六度分割理论主要是说世界上有两个人,比如说我和你,我们通过最多6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我觉得这个挺神奇,后来就发现有人居然通过这个理论做了一个网站,也就是SNS社交网站,大家今天用的人人网也是基于这个理论。
后来我跟陈一舟在网上聊,他们恰好也在探索社交网站的方向,所以一拍即合,我在2005年加盟了千橡。现在人人网已经在美国上市了,这个故事是从2005年开始的。你们现在看这一切好像很顺利,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在做校内之前经历了很多次尝试,很多次失败,也有过完全不被市场认可的产品。
当年王兴做校内,跟我们差不多大,我们一直竞争,但我们最后说服了王兴把这个东西卖给了我们,我说如果我们两家都做的话,可能每家只有30%的概率成功,但是如果我们合并的话,就有99%的概率,能够把其他的人都打败,让自己成为NO.1。这个商业决策灵感来自于分众和聚众的联合,分众跟聚众说你别跟我打了,我们俩合并,合并完了之后其他做那种电视屏幕的和广告的会全死掉,因为市场的前两名如果合并的话,那其他的人就没办法搞了。后来我们就成功地把校内收购了,再后来又改名人人网。
2009年年底我又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人人网,去了盛大。我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是当职业经理人,当高管,当空降兵,拿着几百万的年薪,有司机帮你开车门,有漂亮的秘书帮你打印文件、帮你安排日程,出行的时候都是公务舱,出差住豪华五星级酒店,每天西装茧履打着领带,别人都叫我许总。我没有经历过那种感受,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讲也可能是一种里程碑式的诱惑,所以我就去了,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还是喜欢跟着同事一起战斗,还是喜欢竞争,跟对手打来打去,还是喜欢创业,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