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青春的百年对话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zs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社成立100年了,实在值得纪念,因为纪念它不仅仅是为了铭记这个新文学团体的功绩,更是为了纪念那场被遮蔽的青春文化/文学运动.rn五西新文化运动起源于一场呼唤“青春”的运动,其发起的标志是一个《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来杂志更名为《新青年》.五四先驱在正式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之前,在激烈地“打孔家店”、全盘反传统之前,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青年”和“青春”,他们主要是想培育“新青年”,创建一个“青春”的中国.《新青年》上发表的大量文章表明,陈独秀等先驱者的思维路线是:青春化的人格→青春化的社会→青春化的国家.在五四新文化先驱们的影响下,中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青年”,中国的“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和贴近中国社会.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场震惊中外的青年学生运动,就是《新青年》创刊以来兴起的青春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现了青年的巨大能量,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内涵被极力放大,放大到遮蔽了其青春文化的内涵.
其他文献
强迫思维一直是令心理教师较为头疼的个案,因为强迫的背后通常是焦虑情绪.有强迫思维的学生经常是一紧张就来找心理老师,一交流焦虑就缓解,但是下一次又会重复这一过程.本案
2009年对我来讲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我撰写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学校培养策略》等三篇文章相继被选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杂志”)的2月、8月和10月刊.从
现有“左联”研究倾向于以鲁迅为主线梳理筹建及发展脉络,创造社同人代表的则是关门主义思想倾向,具体的表现便是不想邀请郁达夫等参加“左联”,这样的叙述遮蔽了创造社在“左联”筹建和初期发展中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创造社同人猛批鲁迅,这是事实;“左联”筹备及成立初期,一些创造社同人不服鲁迅,这也是事实。但是这些都不能减损创造社乃是“左联”筹建的主导力量这个事实,也不能否认曾经的创造社同人实际上也保证了初期“左联”的某种开放性。“左联”开除郁达夫、周全平、叶灵凤、周毓英等创
中国经史传统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汉代以后,经学诠释深刻地影响了历史书写.郑玄是其中一个关键人物.以殷周二代的诸侯国为例,在郑玄之前,《史记》《汉书》对殷周诸侯国数量的记载各自不同.而郑玄在注经中,通过三代异制来平衡经书异义,把《王制》的大量记载都理解为殷商制度.因此,他判定殷制、周制是弥合群经异义的结果,而不是为了考证殷代、周代制度.而在郑玄经学的影响下,杜佑的《通典》则以三代异制构建三代制度,最终构建了一套相对充分的殷代制度.但是,郑玄的注经是把经文放在五经中进行理解,进而推导出殷周制度;而杜佑
关键词:叙事取向;自我接纳;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9-0044-03  【活动理念】  成功的经验有助于个体积极的自我评价,但是面对失败、缺点、不太擅长的领域,个体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气馁、不自信、自我否定等。消极的自我评价影响自我确认和自我接纳,不利于学生健康的自我发展。而叙事疗法通过将问题外化,让个体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减少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严重问题之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脱贫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以党的领导为牵引力量,以农村脱贫为重中之重,以精准施策为重要抓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规范高校党支部工作程序,提高师生党员素质和高校立德树人能力水平,对标“七个有力”,针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出了“3+4”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不仅为加强党和高校党支部的管控能力和政治联系提供了实践途径,而且为高校合理进行党建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安排提出了解决办法,既做到两者兼顾,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奋斗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中国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些贡献归结起来说,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创性地运用到对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论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原创性地运用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分析中,形成了对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创性地转化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回答了马
对于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入学适应、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老师重点关注的方面.作为新任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入手,抓住同伴关系以及家校合作的利器,由内至外帮助新生明
本文主要着眼于成仿吾在新诗发展初期时的警惕性,重新去阐释他防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发掘其批评对新诗发展的意义。首先,成仿吾关注诗歌本体的艺术性,尤其强调新诗主情的艺术特色。成仿吾对新诗的防御为创造社同人的新诗创作开拓新阵地,并防止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新诗走向一种新的封闭性。其次,成仿吾以一种纵深的眼光去审视旧诗对新诗的价值,打破“单一进化论”的思维模式,提醒全面反传统的新诗创作者们进行反思。成仿吾还对新诗创作中简单化的“拿来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