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食物数量不足,或质量差、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持久消耗,导致宝宝身体得不到所需营养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而且程度较轻。目前所见婴幼儿营养不良,多为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造成的。
宝宝营养不良是何因?
◆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
人工喂养时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养。
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性呕吐等。
◆疾病因素
疾病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早期症状
体重不增、皮下脂肪减少、消瘦、皮肤干燥、脸色苍白、烦躁不安、肌肉松弛、年龄身高低于正常值90%。
◆长期症状
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毛发干枯无光泽,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面部有“虫斑”,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宝宝营养不良的警示信号
◆情绪变化
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
◆行为反常
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
◆过度肥胖
一部分胖宝宝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此会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即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不足会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能量散失,积存于腹部与皮下,令宝宝体重超标。
出现营养不良怎么办?
◆祛除病因
针对所患疾病对症治疗。
◆饮食疗法
在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如饮食的质和量、饮食餐次、饮食习惯等。
1.有益食物:(1)母乳和维生素D。母乳中营养比较全面。乳母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给婴儿服维生素D 500~1000 IU(国际单位),连续服用至2~3岁。
(2)及时添加辅食。要注意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矿物质钙的辅助食品,如蛋黄、肝泥、鱼肝油制剂、虾皮、菜末、果汁、米汤等。1岁以上的幼儿,应全面提高饮食质量,每天固定摄食牛奶、鸡蛋、豆腐、各种肉类、绿叶蔬菜以及主食。饮食要软、烂、细,以利于消化吸收。
2.不宜进食食物:(1)为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宝宝要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2)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3)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支持疗法
给予消化酶类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肠外营养疗法
对少数极严重患者,或胃肠对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给予静脉营养疗法,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小儿营养不良食疗方
1.肉末香菇粥
配料:粳米50克,猪肉末25克,香菇5克。
制法:将香菇用冷水泡发好洗净,切碎;瘦猪肉切碎成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香菇、粳米、猪肉末同煮。先用大火烧沸后,改为文火煮至粥熟,调味即成。
功能:养血和中,健脾益气。此粥可防治小儿食欲不振、佝偻病、贫血等症。
2.乳粥
配料:牛乳或羊乳適量,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粥,待粥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牛乳、白糖同煮成粥。早晚餐热食,空腹食用较佳。
功能:补血润燥,和胃健脾。乳类有补血润燥的作用。牛乳为常食的营养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类。牛乳同大米煮粥,既可健脾和强胃,又能延长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的时间,加强补益作用。本粥可用于幼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肢体羸瘦、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小儿疳积等代谢不良性疾病。
3.虾皮蛋羹
配料:虾皮20克,鸡蛋1个。
制法:虾皮择去杂质,冲洗干净;鸡蛋磕入碗内,搅打出泡,然后放入虾皮搅拌均匀;将鸡蛋液碗,放入蒸锅中蒸熟,可用以佐餐。
功能:补气益肾,强身健体。虾皮含钙丰富,是小儿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食品。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蛋黄中含钙较多。经常食用此羹,可防治儿童骨骼钙化不全的症状,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理想菜肴。
宝宝营养不良是何因?
◆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
人工喂养时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养。
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性呕吐等。
◆疾病因素
疾病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导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早期症状
体重不增、皮下脂肪减少、消瘦、皮肤干燥、脸色苍白、烦躁不安、肌肉松弛、年龄身高低于正常值90%。
◆长期症状
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毛发干枯无光泽,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面部有“虫斑”,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宝宝营养不良的警示信号
◆情绪变化
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
◆行为反常
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
◆过度肥胖
一部分胖宝宝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此会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即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不足会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能量散失,积存于腹部与皮下,令宝宝体重超标。
出现营养不良怎么办?
◆祛除病因
针对所患疾病对症治疗。
◆饮食疗法
在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如饮食的质和量、饮食餐次、饮食习惯等。
1.有益食物:(1)母乳和维生素D。母乳中营养比较全面。乳母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给婴儿服维生素D 500~1000 IU(国际单位),连续服用至2~3岁。
(2)及时添加辅食。要注意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矿物质钙的辅助食品,如蛋黄、肝泥、鱼肝油制剂、虾皮、菜末、果汁、米汤等。1岁以上的幼儿,应全面提高饮食质量,每天固定摄食牛奶、鸡蛋、豆腐、各种肉类、绿叶蔬菜以及主食。饮食要软、烂、细,以利于消化吸收。
2.不宜进食食物:(1)为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宝宝要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2)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3)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支持疗法
给予消化酶类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肠外营养疗法
对少数极严重患者,或胃肠对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给予静脉营养疗法,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小儿营养不良食疗方
1.肉末香菇粥
配料:粳米50克,猪肉末25克,香菇5克。
制法:将香菇用冷水泡发好洗净,切碎;瘦猪肉切碎成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香菇、粳米、猪肉末同煮。先用大火烧沸后,改为文火煮至粥熟,调味即成。
功能:养血和中,健脾益气。此粥可防治小儿食欲不振、佝偻病、贫血等症。
2.乳粥
配料:牛乳或羊乳適量,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粥,待粥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加牛乳、白糖同煮成粥。早晚餐热食,空腹食用较佳。
功能:补血润燥,和胃健脾。乳类有补血润燥的作用。牛乳为常食的营养滋补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维生素类。牛乳同大米煮粥,既可健脾和强胃,又能延长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的时间,加强补益作用。本粥可用于幼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肢体羸瘦、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小儿疳积等代谢不良性疾病。
3.虾皮蛋羹
配料:虾皮20克,鸡蛋1个。
制法:虾皮择去杂质,冲洗干净;鸡蛋磕入碗内,搅打出泡,然后放入虾皮搅拌均匀;将鸡蛋液碗,放入蒸锅中蒸熟,可用以佐餐。
功能:补气益肾,强身健体。虾皮含钙丰富,是小儿骨骼生长必不可少的食品。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蛋黄中含钙较多。经常食用此羹,可防治儿童骨骼钙化不全的症状,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理想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