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化学概念教学的尝试与初探:1、联系生活,化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用实验引出概念;3、抓住关键词,讲清概念含义;4、解剖概念内容,化繁为简;5、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6、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7、学会归类,找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8、选择训练,强化知识的巩固。
关键词:化学概念 教学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精炼的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联系生活,化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根据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供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中毒腐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是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老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中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一种纯净物,即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组成的物质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四、解剖概念内容,化繁为简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的质量为100克;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溶解的克数。这四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讲解时要阐明催化剂是相对于特定的反应才有意义,它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有否发生,也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五、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才中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在介绍候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NaCl NH4HCO3=NaHCO3 NH4Cl的反应类型。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物质分类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份,各成份保持自身的性质,而且各成份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七、学会归类,找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结合碳、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归类。它们都具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但也有不同之处,因为在常温下一氧化碳性质活泼而其它两种较稳定。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可以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在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关系。
八、选择训练,强化知识的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后,可以问学生灯泡的发光是什么变化?让学生知道灯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水 ②牛奶 ③敌敌畏乳油 ④糖水 ⑤茅台酒 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的液体混合物。
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度安排这样的巩固练习,对学生理解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其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只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⑴胡建丽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
⑵候希才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
⑶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邮编:3301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现代米罗小区丹麦园 1号楼 1单元 501室;电话:13870894448;信箱:xalong1979@sina.com)
关键词:化学概念 教学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精炼的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联系生活,化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根据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供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中毒腐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是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老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中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一种纯净物,即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组成的物质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四、解剖概念内容,化繁为简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的质量为100克;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溶解的克数。这四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讲解时要阐明催化剂是相对于特定的反应才有意义,它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有否发生,也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五、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才中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在介绍候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NaCl NH4HCO3=NaHCO3 NH4Cl的反应类型。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物质分类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份,各成份保持自身的性质,而且各成份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七、学会归类,找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结合碳、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归类。它们都具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但也有不同之处,因为在常温下一氧化碳性质活泼而其它两种较稳定。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可以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在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关系。
八、选择训练,强化知识的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后,可以问学生灯泡的发光是什么变化?让学生知道灯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水 ②牛奶 ③敌敌畏乳油 ④糖水 ⑤茅台酒 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的液体混合物。
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度安排这样的巩固练习,对学生理解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其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只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⑴胡建丽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
⑵候希才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
⑶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邮编:3301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现代米罗小区丹麦园 1号楼 1单元 501室;电话:13870894448;信箱:xalong197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