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此种材料不仅强度符合建筑标准要求,而且易于塑造,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要求塑形,但是如果施工期间没有处理好水化热等问题,混凝土建筑结构非常容易发生裂缝。因此,施工人员务必要采取控制策略,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从原因以及控制策略两方面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了介绍,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时常会出现裂缝问题,引发该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设计不当、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不佳、外部环境变化等。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会对整个建筑工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预先制定控制策略,尽可能的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在采取控制措施时,要综合考虑,以免遗漏。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 设计原因
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做好前期工作,比如未能进行地质勘察或者勘察结果错误,致使地质报告有误,另外,钻探勘测数据有误或者设计方法选择不当等。上述这些原因都能够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比如某一住房建筑,由于设计人员设计不当,地下墙体不均匀沉降,使其混凝土结构发生了应力裂缝。
1.2 材料原因
混凝土最为重要的构成成分就是水泥以及粗细骨料。这两种材料任何一种出现了质量问题,都会引起混凝土裂缝。比如水泥的水化热过高,细骨料已经超出了使用期限。在进行混凝土拌合时,两者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要求等。还有些水泥以及骨料中可能存在着有害物质。另外,施工人员在选择外加剂时,所选品种不当,也有可能是由于钢筋性能未达到要求等。上述这些有关材料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1.3 环境原因
混凝土材料基本上都具备热胀冷缩的性能。施工期间,如果气温变化过于明显,混凝土结构会因此产生变形,形成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已经超出了混凝土抗裂强度的承受范围,裂缝随之就会出现。通常而言,温度发生变化,裂缝宽度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人们的肉眼完成可以观察到。另外,钢筋结构也非常容易被腐蚀,腐蚀之后,钢筋性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最终产生裂缝。
1.4 材料配制原因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混凝土结构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材料配置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水灰比应该保持在0.24-0.38之间,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应该将其控制在0.6以内。如果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水泥与标准水灰比所应用的水泥是相同的品种,则水灰比比例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息息相关,水泥拌制期间,用水量不宜过多,大约是水泥总量的1/4即可。正常实践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灌质量,在设计水灰比时,可以将其设计标准适当的提高。
2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治理策略
2.1 改善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可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材料,也可在承台的表面增加钢筋的用量。实践中为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施工裂缝,可采取永久式的伸缩方式进行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结构长度问题是产生收缩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情况,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尤其要考虑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产生裂缝这一问题。
2.2 加大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有效的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笔者认为要先确定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浇筑量、易产生裂缝位置以及构造和施工缝之间的间距、混凝土运输过程以及振捣浇筑时间等相关因素。混凝土材料自身就有泌水性,而且骨料下沉和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是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一天内,其余施工工作只是限于定位、测量和弹线等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材料吊卸一律禁止,以免对尚未完成的终凝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一般而言,二十四小时后可分批次的组织吊运小型的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以及分散放置。第3天以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和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可在新浇筑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旧木模板或脚手板,以适当的扩散应力,进而减少楼板裂缝问题的出现。
2.3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中,如果有吸收率比较大的施工骨料,而且骨料中的含泥量、干缩量也比较大,那么混凝土干缩性会增加。为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能力,可在混凝土材料中掺一些粉煤灰或高效的减水剂,以减少渗水现象,进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捣工艺和构件截面等因素,并及时的调整砂石等施工原料的配比。
2.4 对成型的混凝土要加强养护
混凝土施工过程重要注意保温养护,这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的温差值,同时还能降低混凝土块体自身的约束应力。对成型的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的减少内外的温差,缓和降温的速度,减小温度应力,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也非常有利,可缓冲混凝土材料因表面的干裂而造成的大面积塑性收缩。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尤其是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可组织施工人员搭设一些防雨设备遮盖其表面。
2.5 对现存裂缝进行修补
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不仅要预防,而且还要对现有的裂缝进行有效修补,以免病害蔓延。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补,以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第一,组织施工人员对裂缝进行灌浆,利用压力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适量修补浆液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位置,通过物理修补法使裂缝闭合;第二,将裂缝表面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对细微的裂缝或网状的裂纹可产生的毛细作用,使其吸收修补胶液,这样就可以有效封闭混凝土施工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混凝土裂缝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通病,施工人员应该要提高重视程度,同时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优化施工工艺。实际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并不是不能避免,只要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在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必定会解决裂缝问题。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施工人员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也或者施工单位故意偷工减料,影响了混凝土性能,为此,有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原材料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
[2]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3]张伟.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4]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时常会出现裂缝问题,引发该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设计不当、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不佳、外部环境变化等。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会对整个建筑工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预先制定控制策略,尽可能的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在采取控制措施时,要综合考虑,以免遗漏。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 设计原因
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做好前期工作,比如未能进行地质勘察或者勘察结果错误,致使地质报告有误,另外,钻探勘测数据有误或者设计方法选择不当等。上述这些原因都能够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比如某一住房建筑,由于设计人员设计不当,地下墙体不均匀沉降,使其混凝土结构发生了应力裂缝。
1.2 材料原因
混凝土最为重要的构成成分就是水泥以及粗细骨料。这两种材料任何一种出现了质量问题,都会引起混凝土裂缝。比如水泥的水化热过高,细骨料已经超出了使用期限。在进行混凝土拌合时,两者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要求等。还有些水泥以及骨料中可能存在着有害物质。另外,施工人员在选择外加剂时,所选品种不当,也有可能是由于钢筋性能未达到要求等。上述这些有关材料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1.3 环境原因
混凝土材料基本上都具备热胀冷缩的性能。施工期间,如果气温变化过于明显,混凝土结构会因此产生变形,形成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已经超出了混凝土抗裂强度的承受范围,裂缝随之就会出现。通常而言,温度发生变化,裂缝宽度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人们的肉眼完成可以观察到。另外,钢筋结构也非常容易被腐蚀,腐蚀之后,钢筋性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最终产生裂缝。
1.4 材料配制原因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混凝土结构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材料配置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水灰比应该保持在0.24-0.38之间,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应该将其控制在0.6以内。如果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水泥与标准水灰比所应用的水泥是相同的品种,则水灰比比例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息息相关,水泥拌制期间,用水量不宜过多,大约是水泥总量的1/4即可。正常实践中,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灌质量,在设计水灰比时,可以将其设计标准适当的提高。
2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治理策略
2.1 改善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可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材料,也可在承台的表面增加钢筋的用量。实践中为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施工裂缝,可采取永久式的伸缩方式进行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结构长度问题是产生收缩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情况,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尤其要考虑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产生裂缝这一问题。
2.2 加大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有效的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笔者认为要先确定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浇筑量、易产生裂缝位置以及构造和施工缝之间的间距、混凝土运输过程以及振捣浇筑时间等相关因素。混凝土材料自身就有泌水性,而且骨料下沉和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初凝至终凝前这段时间内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是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一天内,其余施工工作只是限于定位、测量和弹线等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材料吊卸一律禁止,以免对尚未完成的终凝混凝土带来冲击振动。一般而言,二十四小时后可分批次的组织吊运小型的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以及分散放置。第3天以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和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可在新浇筑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旧木模板或脚手板,以适当的扩散应力,进而减少楼板裂缝问题的出现。
2.3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中,如果有吸收率比较大的施工骨料,而且骨料中的含泥量、干缩量也比较大,那么混凝土干缩性会增加。为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能力,可在混凝土材料中掺一些粉煤灰或高效的减水剂,以减少渗水现象,进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捣工艺和构件截面等因素,并及时的调整砂石等施工原料的配比。
2.4 对成型的混凝土要加强养护
混凝土施工过程重要注意保温养护,这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的温差值,同时还能降低混凝土块体自身的约束应力。对成型的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的减少内外的温差,缓和降温的速度,减小温度应力,同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也非常有利,可缓冲混凝土材料因表面的干裂而造成的大面积塑性收缩。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尤其是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可组织施工人员搭设一些防雨设备遮盖其表面。
2.5 对现存裂缝进行修补
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不仅要预防,而且还要对现有的裂缝进行有效修补,以免病害蔓延。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补,以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第一,组织施工人员对裂缝进行灌浆,利用压力设备将预先配置好的适量修补浆液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位置,通过物理修补法使裂缝闭合;第二,将裂缝表面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对细微的裂缝或网状的裂纹可产生的毛细作用,使其吸收修补胶液,这样就可以有效封闭混凝土施工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混凝土裂缝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通病,施工人员应该要提高重视程度,同时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优化施工工艺。实际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并不是不能避免,只要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在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必定会解决裂缝问题。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施工人员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也或者施工单位故意偷工减料,影响了混凝土性能,为此,有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原材料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
[2]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3]张伟.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4]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