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快速转换、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的碰撞,在各种复杂因素和文化相互冲击、相互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对全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何在飞速变化的数字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造升级,对我国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类新型电子产品、网络平台、信息互动,占据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少喜人成绩,但是因为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所以至今仍有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可逆转的信息时代,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通过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会因时间、地点原因被限制,心理课程教学、心理健康讲座、班级心理辅导会议的教育方式的落后。为改善这一情况,许多高校在校网站开设了心理健康栏目,而由于校园官网架设的复杂性、网络教育内容的不够新颖以及更新速度的缓慢,致使大学生不能快速地在心理健康知识网页上查找、翻阅相关课程资料,这往往会使学生失去浏览的兴趣。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各高校应吸取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平台展现出来,例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便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二、开展网络心理测评
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态的前提是开展心理素质测评,根据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案。各高校普遍都会进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和毕业生心理健康测试,通过采用计算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形式,依据问卷结果筛选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做到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另外,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功能,例如在心理测评系统提供心理咨询渠道宣传、线上心理辅导,并全时段开通心理测评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进行线下网络预约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来讲,一对一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高校都能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健全人格,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受大众思想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需要接受心理疏导的人都存在精神问题,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其他人泄露出去,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勇气去主动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一些学校通过“互联网+环境”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心理咨询预约。比如,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学生通过微信可实现网上预约。根据公众号的编程,填好个人信息,将自己需要咨询的心理问题写在对应栏里,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预约心理咨询,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此外,一些学校挑选部分学生培养成朋辈辅导员,让这些朋辈辅导员开展一些讲座或心理辅导,帮助网上提问的学生解答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四、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接收者是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也应该顺应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为咨询者进行心理咨询,一方面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另一方面及时地处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转变观念是首要,创新模式是方向,线上平台是渠道,良好队伍是关键。高校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在内的辅导团队,通过互联运用线上直播、语音通话、视频咨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引导师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总之,互联网+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习惯,搭建手机端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确保各类心理健康信息的及时更新且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白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23):37.
[2]张晓旭,才忠喜.“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状态现状及优化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3):184-187.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类新型电子产品、网络平台、信息互动,占据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少喜人成绩,但是因为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所以至今仍有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可逆转的信息时代,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通过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会因时间、地点原因被限制,心理课程教学、心理健康讲座、班级心理辅导会议的教育方式的落后。为改善这一情况,许多高校在校网站开设了心理健康栏目,而由于校园官网架设的复杂性、网络教育内容的不够新颖以及更新速度的缓慢,致使大学生不能快速地在心理健康知识网页上查找、翻阅相关课程资料,这往往会使学生失去浏览的兴趣。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各高校应吸取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平台展现出来,例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便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二、开展网络心理测评
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态的前提是开展心理素质测评,根据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案。各高校普遍都会进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和毕业生心理健康测试,通过采用计算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形式,依据问卷结果筛选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做到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另外,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功能,例如在心理测评系统提供心理咨询渠道宣传、线上心理辅导,并全时段开通心理测评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进行线下网络预约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来讲,一对一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高校都能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健全人格,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受大众思想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需要接受心理疏导的人都存在精神问题,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其他人泄露出去,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勇气去主动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上述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一些学校通过“互联网+环境”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心理咨询预约。比如,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学生通过微信可实现网上预约。根据公众号的编程,填好个人信息,将自己需要咨询的心理问题写在对应栏里,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预约心理咨询,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此外,一些学校挑选部分学生培养成朋辈辅导员,让这些朋辈辅导员开展一些讲座或心理辅导,帮助网上提问的学生解答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四、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接收者是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也应该顺应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为咨询者进行心理咨询,一方面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另一方面及时地处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转变观念是首要,创新模式是方向,线上平台是渠道,良好队伍是关键。高校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在内的辅导团队,通过互联运用线上直播、语音通话、视频咨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引导师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总之,互联网+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习惯,搭建手机端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确保各类心理健康信息的及时更新且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白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23):37.
[2]张晓旭,才忠喜.“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状态现状及优化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3):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