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國启动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历时十年了。十年来,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给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我们看到了广大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改革理解到位,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在这场课程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像山东杜郎口一样的改革先进典型。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感到了振奋和鼓舞。可以说,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进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也遇到了许多阻力。要使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必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纵观各校目前阻碍课程改革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缺乏紧迫感,工作中没有激情,对课程改革根本不重视。教师工资高了,干劲小了。特别是一部分骨干教师职称到顶了,不需再努力了,干多干少都一样,使一大部分教师对改革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二是教师缺乏责任心。一部分青年教师只看眼前不想长远,更不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对改革只搞形式主义。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学习,不专研教材,在业务上没有追求,满足现状。
三是教师中存在着应付思想,怕课程改革影响了质量,一部分老教师仍旧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不深入,只停留在点和面上,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就必须彻底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再好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得到落实到位。那么,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大潮之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呢?通过我多年的教改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激活教师活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也难以保障落实到位。要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激活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改的动力,必须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因为部分教师职称已经到了终身制,不需要再去努力了。按吉林的改革,副高级约占小学教师队伍的百分之一,因而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获得中级职称也就基本上意味着职业生涯中职务晋升的终结。教师专业化成长严重缺乏动力,出现高原现象。而更有甚者,在许多学校,还存在着职称评审“排生”现象。只有熬到一定的资历,才能有机会晋升。这就更进一步压制了教师的成长动力,严重钝化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在教师职称管理中,实行三年进行一次评聘,让教师的工作热情始终处在兴奋之中,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让优胜劣汰在教师中成为可能。这样就能促使广大教师始终产生奋发向上而有持久的强大动力。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可以加快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年轻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在学习中提升素养,敢于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年长的教师永葆旺盛教改斗志,积极参与教改,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同时,也要照顾差五年离退休的老教师,对他们的职称不实施动态管理。
二、实施绩效工资,让教师勇挑重担勇于改革
温总理曾经在2008年就提出了教师要实行绩效工资的宏伟设想。目前,我省还没有得到落实。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企盼的一件大事,它必将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助推器。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落实。目前,各学校的现状是人员严重超编,工作量不均,分工不平等,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都一样的现象。并且骨干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仅工作量大、责任大而且又不多得。即使去做这项工作,也有部分教师热情不高,存在着工作推着干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地教课程改革只浮在表面,只在点上做文章,没有深化。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获得成效,就必须实行绩效工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在一线教师中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深入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取得实质的成效。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公平公正是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
学校要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和绩效工资,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使之公平公正落到实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眼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在教师中讲奉献的少了,注重眼前利益的多了。只有将教师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掘教师最大的潜力,否则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尽快出台这一机制。彻底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课程改革意义深远,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在各种有效机制的激励与推动下,我相信,课程改革一定能深化发展下去,一定能绽放出奇彩异光。
一是教师缺乏紧迫感,工作中没有激情,对课程改革根本不重视。教师工资高了,干劲小了。特别是一部分骨干教师职称到顶了,不需再努力了,干多干少都一样,使一大部分教师对改革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二是教师缺乏责任心。一部分青年教师只看眼前不想长远,更不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对改革只搞形式主义。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学习,不专研教材,在业务上没有追求,满足现状。
三是教师中存在着应付思想,怕课程改革影响了质量,一部分老教师仍旧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不深入,只停留在点和面上,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就必须彻底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再好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得到落实到位。那么,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大潮之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呢?通过我多年的教改实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激活教师活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没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也难以保障落实到位。要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激活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改的动力,必须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因为部分教师职称已经到了终身制,不需要再去努力了。按吉林的改革,副高级约占小学教师队伍的百分之一,因而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获得中级职称也就基本上意味着职业生涯中职务晋升的终结。教师专业化成长严重缺乏动力,出现高原现象。而更有甚者,在许多学校,还存在着职称评审“排生”现象。只有熬到一定的资历,才能有机会晋升。这就更进一步压制了教师的成长动力,严重钝化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在教师职称管理中,实行三年进行一次评聘,让教师的工作热情始终处在兴奋之中,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让优胜劣汰在教师中成为可能。这样就能促使广大教师始终产生奋发向上而有持久的强大动力。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可以加快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年轻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在学习中提升素养,敢于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年长的教师永葆旺盛教改斗志,积极参与教改,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同时,也要照顾差五年离退休的老教师,对他们的职称不实施动态管理。
二、实施绩效工资,让教师勇挑重担勇于改革
温总理曾经在2008年就提出了教师要实行绩效工资的宏伟设想。目前,我省还没有得到落实。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企盼的一件大事,它必将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助推器。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落实。目前,各学校的现状是人员严重超编,工作量不均,分工不平等,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都一样的现象。并且骨干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仅工作量大、责任大而且又不多得。即使去做这项工作,也有部分教师热情不高,存在着工作推着干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地教课程改革只浮在表面,只在点上做文章,没有深化。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获得成效,就必须实行绩效工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在一线教师中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深入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取得实质的成效。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公平公正是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
学校要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实行教师职称动态管理和绩效工资,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使之公平公正落到实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眼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在教师中讲奉献的少了,注重眼前利益的多了。只有将教师的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掘教师最大的潜力,否则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尽快出台这一机制。彻底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课程改革意义深远,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在各种有效机制的激励与推动下,我相信,课程改革一定能深化发展下去,一定能绽放出奇彩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