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YDSIM的240/275柴油机E型燃油喷射系统仿真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HYSDIM搭建240/275柴油机E型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校验仿真模型,以确保仿真的精准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柱塞副泄漏问题,优化了喷孔直径以提升排放水平。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HDYSIM to buil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E-type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240/275 diesel engine, and verifies the simulation model through the test result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On this basis, the leakage problem of plunger pair is analyzed, and the nozzle diameter is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emission level.
  关键词:HYDSIM;燃油喷射系统;仿真
  Key words: HYDSIM;fuel injection system;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TK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20-0015-03
  0  引言
  燃油喷射系统配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我司240D/E系列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一直采用E型泵管嘴系统,是在B型泵管嘴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随着柴油机功率等级和排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的要求,E型泵管嘴系统的提升改进也是势在必行。
  HYDSIM软件用于液压系统和液力-机械系统动态分析,具有模块化建模、可视化输出的特点,其充分考虑燃油粘性、小孔节流损失、燃油的压缩性及油管内压力波传播速度等非定常因素,仿真精度高[3]。所以运用HYDSIM软件可在时域上研究泵管嘴系统原理,分析泵管嘴结构特点,为后续泵管嘴设计改进或故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1  建立仿真模型
  本文通过HYDSIM搭建240/275柴油机E型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输入各模块性能参数(Properpies)、初始条件(Iinitial Conditions)以及保存结果(Store Results),设定仿真计算过程控制参数(校正计算0点为实际曲轴转角,计算精度0.001deg,储存250个数据等)和全局变量。
  各模块的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所列。限于篇幅,整个建模过程暂不赘述,仅对刚度、阻尼进行说明。
  1.1 刚度计算
  考虑整个运动件为一维运动,所以可简化刚度计算,先分别计算每段刚度ki,再计算整体刚度k:
  其中:E为弹性模型,Ai为第i段截面积,Li为第i段长度,ki为第i段刚度。
  1.2 阻尼计算
  阻尼运动方程:(3)
  令
  则阻尼运动方程变为:(4)
  求解欠阻尼运动状态的结果:
  故临界阻尼:(6)
  根据阻尼比公式:(7)
  最终推导出阻尼:(8)
  其中:为阻尼比,一般钢铁材料为0.03~0.05,k为运动件刚度,m为运动件质量,c为运动件阻尼。
  2  校验仿真计算结果
  如表2所示进行7个工况试验,并根据当前台架试验测试设备和测点,将循环供油量、高压油管最高压力、高压油管供油提前角三个参数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校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除工况1因怠速时各缸着火不均匀导致转速波动大,进而影响仿真时预行程和有效行程的选择,导致仿真偏差较大外,其他各工况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偏差较小。
  3  仿真应用
  3.1 仿真分析泄漏问题案例
  某段反馈DF4DD型内燃机机车用16V240ZJD2型柴油机喷油泵污油回油量较大,经测量约为4kg/天。该污油回油是燃油与机油混合,其中燃油源自柱塞腔内高压燃油沿着柱塞副间隙泄漏到柱塞套上油槽,一部分燃油通过柱塞套上油孔,回到喷油泵低压进油腔内,称柱塞一级泄漏Q柱塞一级;另一部分燃油沿柱塞副间隙继续泄漏到柱塞套下油槽,重力回油到喷油泵下体内,称柱塞二级泄漏Q柱塞二级,为柱塞实际泄漏,基本不受泵油压力影响,通过仿真亦得到相同结果,故其泄漏速率固定;而润滑喷油泵下体的机油通过滚轮体与喷油泵下体的间隙上窜至喷油泵下体回油腔内,随柱塞实际泄漏的燃油一起流入污油箱。
  通过引入等效功率P=pmax·Q,以此兼顾考虑柱塞副尺寸间隙对最大高压油管压力pmax和循环供油量Q的影响,如图4所示,同时仿真出柱塞实际泄漏速率曲线,可以得出该段用16V240ZJD2型柴油机理论上初始燃油泄漏量为3.84~7.68kg/天,而机油含量占比较小,一般为10%左右,具体可通过成分化验或粘度分析出机油含量,故判断出该污油回油量在许用范围内。
  当等效功率损失百分比超过5%,如图4中C’点,此时单柱塞泄漏速率为46g/h,则初步判别柱塞副磨损较为严重;随着柱塞副磨损进一步加剧,柱塞泄漏速率出现突升拐点,如图4中D点,此时柱塞泄漏速率为153g/h,则初步判别柱塞副将不可用,具体应以柱塞副严密度试验为检验准则,而以喷油泵供油量试验(循环100次,允许偏差±7mL)作为柱塞副不可用判断准则,如图4中E点,偏差较大。
  3.2 仿真在改进设计中的应用
  我司船用8240ZC型柴油机排放提升,一方面通过减小压力室容积,降低HC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喷孔直径,提高喷射压力,有助于缸内雾化燃烧。通过仿真不同喷孔直径方案的循环喷油量和最大油管压力值,如图5所示,找到PA-PB线段上PC点,在保持同一循环供油量Q0(不考虑缸内燃烧对循环供油量的影响)的前提下,最大油管压力值将提升至1150bar,线性插值出该点喷孔直径为0.41mm。
  最终仿真8×0.41喷孔方案得到最大油管压力为1134bar,最大贯穿距185mm,贯穿距较远,有利于加快吸热、蒸发、扩散、混合过程;有助于把留在燃烧室壁面上燃油烧掉,降低HC和颗粒排放。喷雾锥角最大值38.8°CA,此时曲轴转角14.24°CA,活塞距离喷油器较近,喷雾能够充分发展,撞击壁面。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HYDSIM对240/275柴油机E型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验,研究了柱塞的泄漏机理,分析喷油泵污油回油量大的问题,并通过引入等效功率和泄漏速率预判柱塞磨损状态,最后通过仿真找到理想喷射压力的喷孔方案。通过仿真软件的应用有效的减少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成本,缩短设计和改进周期,节省试验验证成本。
  参考文献:
  [1]BOOSTTM Hydsim Users Guide .AVL.
  [2]李友峰.中速柴油機燃油系统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3]张华林.新型中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改型设计与性能优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周龙保.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为降低增压米勒循环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对一台1.5 L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改制,提高其压缩比与进气滚流,进行了电动增压与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降低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缩比EGR方案能大幅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燃油消耗率下降5.0%~13.6%。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1.2%,这主要得益于传热损失、换气损失的减少和膨胀做功的增加。提高EGR率能减少传热损失与提前燃烧重心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中,在设计车辆时,车头迎风的面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安上各类辅助性的装置,从而导致内燃机设备壳下的范围愈来愈小,但却加强内燃机的功能,导致热负荷愈来愈高,同时冷却及其系统对内燃机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驱动力、经济性、释放性、减噪性和总体协调性等。本论文阐述内燃机冷却温度的运行原理,基于液压驱动技术设计内燃机冷却温度控制系统,勾勒总体方案,界定液压驱动系统的核心液压组建
摘要:当前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的设计研究大都延用了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底盘系统,其动力传动系统、驱动系统、行驶系统的设计都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大体一致。但是,这种设计思路存在着底盘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动力损耗大及维修不便等不足。基于此,设计研究五轮结构的新型五轮电动汽车,采用单轮驱动装置,两前两后轮设为被动轮,简化了底盘系统,降低了动力损耗,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以某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探究了基于缸内燃烧系统和空气系统优化使发动机最低油耗区间匹配不同使用工况,提出满足发动机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比为19.5的燃烧室,缸内混合气过稀区减少,燃烧放热速率加快,热效率提高;通过合理匹配增压器和燃烧室可以实现柴油机最低油耗区间与目标工况区间的匹配。以优化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油耗为目标,采用压缩比为19.5的燃烧室,同时采用较小的涡轮当量流通截面积,可以使最低油耗区匹配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低转速中负荷油耗改善3.1%。以优化中转
摘要:本文针对车用交流发电机新平台产品的开展过程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首先,对车用交流发电机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在对发电机工作原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平台汽车发电机按照明确需求、确定关键项、产品设计、实验验证的开发过程,以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基于试验测试数据建立增压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开展0~4000 m高原适应性研究工作,研究增压柴油机性能及压气机性能海拔变化关系,并研究不同海拔下压气机内部流动状况,分析压气机效率下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工况下,柴油机功率、转矩与燃油消耗率下降,进气流量减少,增压压力下降,压气机压比增大,效率下降。压气机子午面的相对总压的低压区域压力较小,叶顶间隙间及叶轮出口高熵值区域增大且范围提前。跨音速流动区域增大,激波损失增大,叶顶间隙流加强,泄漏损失增大,分流叶片压力侧主流与低速泄漏流掺混,尾迹区域增大,掺混损
全面综述了过去几年汽车尾气温室气体和标准污染物减排的一些主要进展,讨论了针对改进发动机及后处理系统最新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法规及正在研发的技术。介绍了轻型和重型车辆的全球主要市场的发展,及相关的法规和技术。
针对偏心凸轮蓝宝石盘弹流接触,对盘面进行表面能梯度修饰,形成增强的集油轨道。利用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系统,获得限量供油条件下偏心凸轮盘接触区润滑油膜厚度和油池分布,分析了集油轨道对接触区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盘面表面能梯度诱发的张力驱动增强了润滑油的回填,提高了接触区中心膜厚;在低转速和低负荷时,集油轨道的调控效果使入口区润滑油池扩张1.6~4.7倍;高黏度润滑油会降低集油轨道润滑油回填效果;集油轨道对不同油品的润滑状态皆有改善效果;供油量不同,可形成集油轨道效果的差异。
基于光学定容燃烧弹试验平台,通过高速纹影摄像系统在相同甲烷燃料初始温度、压力及混合气浓度下,定量分析了不同结构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turbulent jet ignition,TJI)的燃烧特性,包括火焰传播速度、火焰面积、火焰形态及燃烧压力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预燃室孔径越小,相同时间内火焰传播得越远,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面积增长速度越快,燃烧压力峰值越高。随着预燃室孔径减小,着火机理会由射流中带有火焰的火焰点火转变为火焰过孔时熄灭的喷射点火。喷射点火着火时刻延迟,初始火焰速度减慢,但燃烧压力峰值受影响不
摘要: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设计理念,对化油器、进气管、活塞、气缸、配气相位等进行全新设计,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层扫气小型二冲程汽油机,采用纯空气在空间上先行扫气,然后新鲜混合气依次跟进扫气的方式,避免扫气过程中新鲜混合气的短路损失而造成油耗升高及排放污染现象,无需增加触媒等后处理装置,经台架性能及耐久试验后,满足现阶段排放法规要求。  Abstract: Through th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