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游京城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位美国人在京旅游后写的一篇小稿,他眼中的北京秀水街购物、观看京剧及吃夜市小吃的感受,令我们喷饭——
  天堂秀水街
  拥挤的秀水街为各国观光客所热爱,是享誉全球的丝绸市场。但不只是丝绸,在这里除了导弹部件,你什么都能买到。商贩个个是推销强手,走在悠长的过道上时,两边的商贩——大多是女人,使出高超的推销技巧来招呼你:使劲抓住你的胳膊。这时,要是让她们看出你有一丁点感兴趣(所谓“感兴趣”,我指的是“不极力挣扎”),店员就会把货品塞到你的手中,接着发表以下演讲:
  1.货品是完全合法的正品。如果她卖的是普拉达包包,那它就是如假包换的普拉达皮包包。如果她卖的是一幅蒙娜丽莎,那它就必定是达芬奇亲自画的,绝不是其他店里那样的拙劣仿制品。
  2.她开的价钱低得要命。虽然认识你还不足15秒钟,但她一眼就喜欢上了你,因此她决定给你个破天荒的低价,低得会让她亏掉本钱,生意无以为继,落得只能靠卖身上的器官过日子的下场。她就是喜欢你到这个程度。
  根据每本旅游指导书里所说,这时候你要砍价。不管开的是何种价钱,都要抢过她的计算器,噼噼啪啪地敲出一半以下的价钱。对于讲价,我是极其无能的。我老婆跟我正好相反,是个中高手。她买了一件丝绸桌布和两个熊猫公仔,还价时的情景激烈紧张,至今历历在目。为一两块美元的分歧,她和店员针锋相对争执不休半毛不让,而且还乐在其中。计算器在两人手上来来往往地传递着,简直就像奥运会上的一场乒乓球冠军争夺赛。她本是再诚实不过的人,但在这里却板起一张脸,不停地说着这样的谎话:“不行不行!这个价钱超过了我买熊猫公仔的预算……”就好像我们来中国之前,曾统计了我们的收入支出,并制出了表据,作了详细分析研究,然后得出每个熊猫公仔最高只能支出6.38美元的结论。超过一分钱,这趟旅行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对于爱购物又爱撒谎的女人来说,北京秀水街无疑是天堂。
  怪诞京剧
  京剧真顶得上“怪诞”两字,有唱歌,有舞蹈,还有杂技,三者杂为一体。观看京剧对我而言最大的障碍是,我早已习惯了美国动作片里不绝的子弹横飞、刀子乱舞、汽车追逐、核弹爆炸、直升机坠毁、床上肉搏等场面,而且片头还没出完,肯定至少有一个人就给干掉了的。但是在京剧里,演员竟可以花费长达8分种的时间,却只是表演了这样一段情节:喂,我在这儿哩,看到没?看到没?看到没……
  这个情节是这样表演出来的:演员在舞台上转来又转去,如哑剧般一言不发地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每个动作都配合着从古典乐器里发出来的声音。在无知愚笨的西方人耳朵听来,那些声音就像未经调音的钢琴,碰上了一群顽童。乐器有时会发出“当啷”的声音,随着这一声巨响,演员忽地就不动了,骨碌碌地睁大了两眼盯着台下,表情里带着莫大的惊讶,仿佛在对观众们说:“哇!你们还没走人啊!真有耐心!”
  舞台边上的电子屏会显示相应的英文,告诉你演员说了什么唱了什么,但对情节的理解一点帮助也没有。譬如有一出戏叫作“盗仙草”,女主角是蛇变的人,她尖尖的声音,能把一条狗吓到秘鲁去。她先是说在端午节那天她喝醉了酒,比手画脚了好一会儿,又说取不到仙草她决不回家。我想:哦,这种草可以醒酒!我自以为猜出了大概情节,接着又陷入迷惑中,因为她无缘无故的,忽然就跟鹤童和鹿童棍来剑往地打起架来了。
  这场架打得真是精彩,看得过瘾极了!对于异国文化,我本不该多嘴多舌,但要是多加上点抄家伙打架的戏份,把哑剧那块一点不留全部砍掉,唱的也干脆不要,这样岂不是更有看头?
  恐怖蝎子
  关于这里的食物,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这里有吃不完的美味,便宜得叫人怀疑。我们四个人进酒店旁边的一家餐馆,吃了顿丰盛可口的晚饭,点了北京烤鸭等菜式,加上几大杯啤酒,总共才二三十美元。
  坏消息是:这里的食物很吓人!在小吃夜市上,你能见到各种各样可怕的东西,羊鞭、海马、蜈蚣、蝎子、蛇、蚕、蝉、鸡的心脏……我看到一个女人,冷冷地用刀剁着一堆灰溜溜的黏质物。“那是什么?”我奇怪地问。“胃。”她简短一答,手没有停下,继续剁剁剁。还有许许多多东西,我完全不晓得它们姓甚名谁祖籍何方。还记得电影《异形》里,一只极其丑陋恐怖恶心的东西从宇航员的胸口钻出来的画面吗?要是到了这里,这倒霉的东西少不了被用棍子串起来,让人烤了吃。
  这里是个热闹去处,人头潮涌,小吃多多。却有一件怪事,每个中国人好像都在买羊肉串,或者烤玉米这样的东西。而围着吃蜈蚣蝎子的,几乎全是外国游客,或者在制作“奇怪的中国食物”专题节目的外国电视台记者。这些记者们排着队去吃蝎子,对着摄像机镜头皱着眉头吃了一口,然后说“味道还行”。我望着几个不同电视台的记者们,重复着这一过程,一个事实真相忽地惊到了我:中国人不吃蝎子。他们的蝎子,是用来招呼外国游客和那些傻瓜电视台记者的!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其他文献
说起先农坛体育场,北京人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北京国安足球队在那里掀起的绿色狂飙。后来国安移师北京工体,先农坛变得沉寂,其实先农坛体育场仍在寂寞中完成着它的各项功能。而先农坛体育场的价值在于,它是北京第一座大型体育场,而且在建国初期将近10年的时间里承担着国家体育场的职责。  曾经的国家体育场  先农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体育场所,那时首都的体育场没有更好的,所以一切重要比赛都在先农坛
期刊
京西古道上的村庄  五里坨是石景山区的一个自然村,村庄坐落在石景山的最西端,也坐落在著名的京西古道上。  2004年,石景山西部改造,前期调研时,范冬元随着调研组来到五里坨村。行走在村庄的一条街一条巷一条胡同里,范冬元看到了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看到了精美的木雕石刻,看到了素面影壁,看到了带着出檐装饰的窗户……眼前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柁无不浸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范冬元的心被触动了。  范冬元到拆
期刊
评剧《张羽煮海》荣获1955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导演奖;1956年,京剧《望江亭》,张君秋主演,并拍成了电影,成为张派代表剧目;1960年,京剧《赵氏孤儿》轰动全国,流传至今;执导京剧《海瑞罢官》,马连良主演;改编评剧《刘巧儿》,新凤霞主演,荣获1960年文化部剧本奖;1961年,创作《赤桑镇》,大受欢迎,成为裘派和李派的代表剧目……  以上这些耳熟能详、广为人知的作品,均出自北京京剧院老一辈著名
期刊
7月中旬开始,来自全市16个区县、500名基层文化骨干用20天的时间,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参加了北京市千名基层文化骨干集中培训。此次培训分两批进行。第一批音乐、戏曲培训班,培训学员238人;第二批舞蹈培训班,培训学员261人。8月2日上午,来自各区县的基层文化骨干学员用《团扇舞》《天路》《梨花情》《古韵新曲》《奔跑吧兄弟》等舞蹈进行了舞蹈培训的结业汇报。汇报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
期刊
北戏副院长:黄珊珊  参加“千培”的基层骨干来自北京16个区县,他们一般都是乡里文化站的组织员,有点文艺特长,但大部分是零基础。因此,我们在组织培训的时候讲究方式方法,与他们的工作相结合,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基本原则。课程设置经过周密的调研,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学以致用。  北戏办公室主任:王静  “千培”课程的安排是经过反复调研的,由黄珊珊副院长牵头,各专业老师拿出最为科学合理的
期刊
“千培”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它面向基层,让真正的群众文化基层组织者们受益。对这些参加培训的人来说,在“北戏”接受培训的10天,令他们终身难忘。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严格与耐心、著名文艺工作者的亲临指导,都让他们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评剧班学员郭书兰:来自密云穆家峪镇 47岁  我来自农村,是最基层的文化组织员。我们镇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我也经常组织大家进行各种活动,但从没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期刊
鬼子来了,百姓逃难  七·七事变的枪声震惊了世界,也打破了周边乡村的平静。我家住在桥西十余里的大富庄村,炮声一响,村里便一片叫喊声:“快跑吧,日本鬼子打过来了!”一时间孩子哭、大人喊,鸡飞狗叫、乱成一团。过了一会儿,村里又一片平静,原来各家大人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难去。  我父亲不在家,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六人,大哥才12岁,我大姐抱着我,听到我爷爷说:“快走吧!”就匆匆出了院子加入了逃难的人流。  
期刊
西山画卷,从西山走出  沿着一条幽静的石阶路往上走,路两旁松柏青青,走到八大处二处灵光寺五观堂,宋建华先生的《西山丛林》中国书画作品巡回展正在开展。  五观堂内,70幅书画作品,缘墙布展。其中50幅山水,小品清逸,大作轩昂,山山岭岭,四季风光、寺下人家,静卧桃源。20幅书法,承继汉隶,古朴浑厚,劲挺中呈遒美之姿。真是丹青溢彩,翰墨飘香。一室的山水墨色,流淌着青山绿水的清韵,诠释着禅境空灵的主题,让
期刊
马文敏,1935年出生于天津市,在她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没有工作,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家里穷得四口人就两床被子。十岁的马文敏就开始打短工,给人家剥豆、洗碗、洗衣服等等贴补家用。新中国成立后马文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纺织六厂。和全国人民一样,她把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每天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一次一组的人因故没来,为了不影响生产,她主动要求再多开一部纺车。在几部纺车之间不停地来
期刊
《碾玉观音》:大尺度与小清新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碾玉观音》在北京繁星戏剧村的首演结束后,院长李恩杰告诉记者说:“年轻人的表现都很不错,演出应该说是成功的。当然,这个戏还得好好磨。话又说回来,那些传统经典剧目,当年不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吗?自从推出合伙人制后,李卓群他们这个团队很快就创作出了这部戏,整个运作都是市场化的;再看台下观众,年轻人占了多数,我感觉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