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末,是新中国人民海军充满梦想的阶段,驱逐舰与强大海军舰队令国人神往不已。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军委常委会议正式批准:设计制造自己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很快,科研单位和造船厂就相继造出了105、106导弹驱逐舰。我国海军大型舰船制造起步较晚,设计“西安”舰的时候,相关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如此,“西安”舰的性能还是比较先进的,在70年代发展中国家里堪称一流。
“西安”记忆
最深刻的记忆——参加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
36年英雄与榜样的岁月过去了,安全航行15万海里的“西安”舰退出现役。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1980年4月21日,106、107、108三舰由青岛启航驶往上海进行最后补给。航渡中,编队主要采用防空队形(双纵队),航速15.8节,按照预定航线,出宫古海峡,经雅浦岛和帛流群岛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二岛链。8日18时34分在东经151度28.88分跨越赤道,编队鸣汽笛子1分钟,12日1时37分驶抵南纬7度44分,东经172度40分,12时24分,护航群安全抵达试验区。
自13日起,106舰在试验区担任了扫海、警戒、对外国舰船的监视、截和保护打捞数据舱等各项任务。在此期间,美澳飞机活动频繁,对我编队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低空侦察,并投放声呐浮标实施水下侦察。为了迷惑外国飞机舰船,根据海上指挥部指示,15日编队转移至我对外公布的试验危险区布阵佯动。5月16日,X950船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海军练习舰船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海军练习舰GT203舰,护航群即派106舰对其实施监视。16日编队在佯动区组织了海空全区合练。17日,107舰发现新西兰调查船“莫诺韦”号。
5月18日,是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的日子,为了搞好落区警戒,保护数据舱的安全顺利打捞,经护航群指挥所认真研究并报请海上指挥部同意,由107舰担任落区搜索,106舰监视澳舰,108舰监视新船,在发射时阻拦两舰船于我预定落点20海里以外。18日进入程序后,舰船按预定方案展开。107舰按规定时间完成了海区搜索任务。106、108两舰采用灵活的方法,严密监视,紧紧拖住澳新舰船,使其不能接近我落区。
导弹发射之前,106、108两舰分别对企图进入我落区的澳新两舰船发出:“你已驶进我作业区,为了你们的安全,请你离开”的信号,澳舰回答:“谢谢您的劝告,想在公海停留不是不可以的;……我将在此停留。”新舰回答:“我有权利通过公海。”澳、新两舰继续向我作业区靠近。在此情况下,106、108两舰均采取了逼近和拦截的办法逼其远离。106舰很快驶近澳GT203舰,逼迫它改变航向。澳GT203舰利用主机是燃机,具有启示动快、转向灵活的特点,它突然右满舵,打了个弯,由106舰舰尾又切入原航向。106舰也立即右满舵,利用舰速快的特点,又驶入澳舰的右舷,再次逼它改变航向。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06舰始终占据该舰的右舷,澳舰挂出了“我正在作业”的信号,并抛出一些海上漂浮物示意不要妨碍它海上作业。106舰针锋相对,也挂出“舵机失灵”的信号。突然澳舰停车放下小舢舨,围绕着该舰游弋,当106舰刚刚驶过后,它又迅速吊起舢舨,立即转向直奔我“远望”号测量船而去。106舰早已提防它这一招,也立即转向,加速追了上去。因106舰速度快,GT203舰甩了上去。因106舰速度快,GT203舰甩不开106舰,始终被逼在外边。
10时整,火箭发射。10时29分49秒,在试验区西北上空一个亮点钻出云层,划破长空,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落区飞来,数秒钟后落水,激起150多米高水柱。107舰于10时30分准确地标下了舰位,测量了落点的方位距离,拍摄了照片,并以28节速度向落点驶去。14分钟后,数据舱由172号“超黄蜂”直升机捞起
试验成功了!
后来有许多国家的军方向我表示祝贺,美国驻华大使武官在约见中国海军驻上海部队司令部领导人时,拿出他们的飞机在太平洋上拍摄的中国海军海上航行补给照片说:“你们解决了海上航行补给问题,中国海军舰队可以访问我们的国家了。”
最危险的时刻——勇闯“魔鬼三角洲”
巴林塘海峡位于菲律宾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之间,是国际航道,也是中国南海通往太平洋的主要航道之一。海峡的西口是有名的“魔鬼三角洲”,航海史上有不少船只在这里失事。
1981年4月28日~6月1日,北海舰队组织了一次远航训练,就选择了巴林塘海峡。
4月28日,编队从青岛出发,经大隅海峡,那里涌浪很大,是公海航线。那天清晨,编队驶过大隅海峡正好赶上海上日出,景色很美。这时,日本人还在睡大觉。天大亮时,日本的飞机在我们编队上空盘旋,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飞机也来跟踪监视了一段时间。
编队到达巴林塘海峡,此刻,海上阵风10级。那风浪大的,舱室里的写字台是固定的地板上的,都晃得拔出螺丝钉,挪了位,倒了。所有舰艇只要停机两分钟就得翻船。因为船一打横,肯定扣过去。这种舰在静止状态下,极限倾斜为60多度,超过就要倾覆。但如果是在航行中,而且有风浪,倾覆的可能性更大。遇到这种大风浪,无法避风,只能顶风航行。迎着浪一般没事,侧浪开绝对不行。
此时,舰上还要补给,怎么办?显然只能采用纵向补给。两船并靠是不行的,晃得太厉害了。纵向补给也是摇晃啊。但它摇晃我也摇,油管放长一点或许可行。
舰长就在大内浪中操舰,对着补给船屁股一侧开上去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帆缆枪不好使,船摇摆得太厉害了,怕打不准,舰长就把船在一边靠上去。在离补给船很近的那一瞬间,帆缆兵撇缆,直接打下去。当时撇缆在战士腰上都拴着绳子,防止掉到海里去,后边有人拉着他。那一刹那,两船也就一两米的距离,撇缆,接着倒车,拉开一定距离。拉到前后相距40米左右的距离,最后接好了输油管,加上油了。在此之前,阵风10级海上补给,历史上没有过。
[编辑 严晓峰]
很快,科研单位和造船厂就相继造出了105、106导弹驱逐舰。我国海军大型舰船制造起步较晚,设计“西安”舰的时候,相关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如此,“西安”舰的性能还是比较先进的,在70年代发展中国家里堪称一流。
“西安”记忆
最深刻的记忆——参加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
36年英雄与榜样的岁月过去了,安全航行15万海里的“西安”舰退出现役。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1980年4月21日,106、107、108三舰由青岛启航驶往上海进行最后补给。航渡中,编队主要采用防空队形(双纵队),航速15.8节,按照预定航线,出宫古海峡,经雅浦岛和帛流群岛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二岛链。8日18时34分在东经151度28.88分跨越赤道,编队鸣汽笛子1分钟,12日1时37分驶抵南纬7度44分,东经172度40分,12时24分,护航群安全抵达试验区。
自13日起,106舰在试验区担任了扫海、警戒、对外国舰船的监视、截和保护打捞数据舱等各项任务。在此期间,美澳飞机活动频繁,对我编队进行了反复多次的低空侦察,并投放声呐浮标实施水下侦察。为了迷惑外国飞机舰船,根据海上指挥部指示,15日编队转移至我对外公布的试验危险区布阵佯动。5月16日,X950船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海军练习舰船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海军练习舰GT203舰,护航群即派106舰对其实施监视。16日编队在佯动区组织了海空全区合练。17日,107舰发现新西兰调查船“莫诺韦”号。
5月18日,是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的日子,为了搞好落区警戒,保护数据舱的安全顺利打捞,经护航群指挥所认真研究并报请海上指挥部同意,由107舰担任落区搜索,106舰监视澳舰,108舰监视新船,在发射时阻拦两舰船于我预定落点20海里以外。18日进入程序后,舰船按预定方案展开。107舰按规定时间完成了海区搜索任务。106、108两舰采用灵活的方法,严密监视,紧紧拖住澳新舰船,使其不能接近我落区。
导弹发射之前,106、108两舰分别对企图进入我落区的澳新两舰船发出:“你已驶进我作业区,为了你们的安全,请你离开”的信号,澳舰回答:“谢谢您的劝告,想在公海停留不是不可以的;……我将在此停留。”新舰回答:“我有权利通过公海。”澳、新两舰继续向我作业区靠近。在此情况下,106、108两舰均采取了逼近和拦截的办法逼其远离。106舰很快驶近澳GT203舰,逼迫它改变航向。澳GT203舰利用主机是燃机,具有启示动快、转向灵活的特点,它突然右满舵,打了个弯,由106舰舰尾又切入原航向。106舰也立即右满舵,利用舰速快的特点,又驶入澳舰的右舷,再次逼它改变航向。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06舰始终占据该舰的右舷,澳舰挂出了“我正在作业”的信号,并抛出一些海上漂浮物示意不要妨碍它海上作业。106舰针锋相对,也挂出“舵机失灵”的信号。突然澳舰停车放下小舢舨,围绕着该舰游弋,当106舰刚刚驶过后,它又迅速吊起舢舨,立即转向直奔我“远望”号测量船而去。106舰早已提防它这一招,也立即转向,加速追了上去。因106舰速度快,GT203舰甩了上去。因106舰速度快,GT203舰甩不开106舰,始终被逼在外边。
10时整,火箭发射。10时29分49秒,在试验区西北上空一个亮点钻出云层,划破长空,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落区飞来,数秒钟后落水,激起150多米高水柱。107舰于10时30分准确地标下了舰位,测量了落点的方位距离,拍摄了照片,并以28节速度向落点驶去。14分钟后,数据舱由172号“超黄蜂”直升机捞起
试验成功了!
后来有许多国家的军方向我表示祝贺,美国驻华大使武官在约见中国海军驻上海部队司令部领导人时,拿出他们的飞机在太平洋上拍摄的中国海军海上航行补给照片说:“你们解决了海上航行补给问题,中国海军舰队可以访问我们的国家了。”
最危险的时刻——勇闯“魔鬼三角洲”
巴林塘海峡位于菲律宾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之间,是国际航道,也是中国南海通往太平洋的主要航道之一。海峡的西口是有名的“魔鬼三角洲”,航海史上有不少船只在这里失事。
1981年4月28日~6月1日,北海舰队组织了一次远航训练,就选择了巴林塘海峡。
4月28日,编队从青岛出发,经大隅海峡,那里涌浪很大,是公海航线。那天清晨,编队驶过大隅海峡正好赶上海上日出,景色很美。这时,日本人还在睡大觉。天大亮时,日本的飞机在我们编队上空盘旋,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飞机也来跟踪监视了一段时间。
编队到达巴林塘海峡,此刻,海上阵风10级。那风浪大的,舱室里的写字台是固定的地板上的,都晃得拔出螺丝钉,挪了位,倒了。所有舰艇只要停机两分钟就得翻船。因为船一打横,肯定扣过去。这种舰在静止状态下,极限倾斜为60多度,超过就要倾覆。但如果是在航行中,而且有风浪,倾覆的可能性更大。遇到这种大风浪,无法避风,只能顶风航行。迎着浪一般没事,侧浪开绝对不行。
此时,舰上还要补给,怎么办?显然只能采用纵向补给。两船并靠是不行的,晃得太厉害了。纵向补给也是摇晃啊。但它摇晃我也摇,油管放长一点或许可行。
舰长就在大内浪中操舰,对着补给船屁股一侧开上去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帆缆枪不好使,船摇摆得太厉害了,怕打不准,舰长就把船在一边靠上去。在离补给船很近的那一瞬间,帆缆兵撇缆,直接打下去。当时撇缆在战士腰上都拴着绳子,防止掉到海里去,后边有人拉着他。那一刹那,两船也就一两米的距离,撇缆,接着倒车,拉开一定距离。拉到前后相距40米左右的距离,最后接好了输油管,加上油了。在此之前,阵风10级海上补给,历史上没有过。
[编辑 严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