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学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 班主任应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应充分关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心灵成长 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这一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如何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清醒地认识到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熏陶心灵。
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影响。
布置教室时,按照“要有浓浓的书香气,要能鼓舞和教育人,要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要富有人文关怀,要让教室每个角落说话,要面向走进教室的每个人”的标准去做。在教室的四壁悬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言名句等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习惯,针对学生出现的的及时更换《名言名句》栏目中的内容,如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挂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过分依赖大人,则挂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现代教育目标,时刻提醒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每期黑板报都开辟一个“心理疑难问答”的专栏,解决学生心理难题,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使学生身心每天都能健康成长。我还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负责管理窗台上的花草。让“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的花草文化告诉学生,生命的意义在于焕发勃勃的生机,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让学生专人负责卫生角、讲台桌、粉笔槽的卫生,桌凳的整齐,为师生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
既有书声琅琅,又有草翠花开,既有名人的警示与激励,又有对美好前程的憧憬与渴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与生活,心中有的只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与志向。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技巧艺术,走进心灵。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班主任就要从各方面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心信箱”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近了学生的心灵。
通过“知心信箱”学生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给我,如对班级的制度执行情况,家庭情况,对班干部的看法,学生值日工作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疑难和困惑等。古语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实实在在地为学生解除一些心理上的苦恼与困惑。
信箱的设置,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也拉近了我和学生距离,使我更加了解他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注细节,心灵成长。
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必须关注细节,从学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
金秋十月,书香弥漫了整个校园,孩子们沉醉在读书节的快乐之中。我深深感受到,班上孩子在活动中受益匪浅。那一篇篇充满神奇幻想色彩的神话故事;那一本本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绘本;那一册册诠释大自然奥秘的科普小读物;让这帮原本好动、吵闹、爱在地上打滚的小家伙安静了下来。课间,随时就能看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比比划划,有滋有味看书的情景。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暗暗筹划着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案。
图书交换站建好后,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出三、四本图书,交给小组长,互相借阅。接下来,孩子们拿着伙伴珍藏的图书,利用午休时间以及放学之后的时间和家长共同阅读。一时间,大家读书热情高涨,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转眼间,一个月的读书活动结束了,交换站的书籍将物归原主。可是,当我发完所有的书后,坐在后面的李丽“嗖”地一下站起来:“陈老师,我的《西游记》怎么没有发呀?”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下面许多双手接二连三地举了起来,“我还差两本”、“我也还差一本”、“我也还差” ……望着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看着下面慌乱的孩子,“天啦!至少有十几个孩子还差书呢! 这些书哪里去了?放学后,教室门是锁着的呀!”我心里暗暗着急,把目光锁定在图书借阅册上。此时,一个阅读小组长站起来说:“老师,同学们有时拿书太快,我没有记下来。”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是呀!毕竟只是孩子,记录并没有那么详实,而且,我还发现一些小组长只记了书名的第一个字,甚至有几本书没有写借阅人。看来,从图书借阅册上也找不到答案。一定是有些孩子把同学的书放在家里了,舍不得拿出来。“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彭磊的身边,翻翻他的作业,笑了笑说:“彭磊,你的进步真大,看,作业做得多好,字写得真棒。”我边夸奖他边把作业本递给旁边的同学欣赏,同学们纷纷围过来,投来羡慕的目光:“哇!写得好工整呀!” 彭磊的脸涨得通红。我知道,孩子是高兴呀!接着,我又抚摸着他的头说:“彭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回家也看看,是不是家里还有同学的书?”“恩”孩子使劲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又多次抓住机会,表扬了他,孩子心花怒放。
我期待着并坚信:他定能回报我的良苦用心。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孩子们在菁菁校园内茁壮成长。愿我们与学生互动,心与心交流,爱与爱碰撞,促使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赢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章志光 主编)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2月出版
[3]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
关键词:以人为本 心灵成长 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这一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如何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清醒地认识到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熏陶心灵。
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影响。
布置教室时,按照“要有浓浓的书香气,要能鼓舞和教育人,要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要富有人文关怀,要让教室每个角落说话,要面向走进教室的每个人”的标准去做。在教室的四壁悬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言名句等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习惯,针对学生出现的的及时更换《名言名句》栏目中的内容,如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挂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过分依赖大人,则挂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现代教育目标,时刻提醒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每期黑板报都开辟一个“心理疑难问答”的专栏,解决学生心理难题,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使学生身心每天都能健康成长。我还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负责管理窗台上的花草。让“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的花草文化告诉学生,生命的意义在于焕发勃勃的生机,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让学生专人负责卫生角、讲台桌、粉笔槽的卫生,桌凳的整齐,为师生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
既有书声琅琅,又有草翠花开,既有名人的警示与激励,又有对美好前程的憧憬与渴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与生活,心中有的只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与志向。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技巧艺术,走进心灵。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班主任就要从各方面首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心信箱”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近了学生的心灵。
通过“知心信箱”学生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给我,如对班级的制度执行情况,家庭情况,对班干部的看法,学生值日工作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疑难和困惑等。古语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实实在在地为学生解除一些心理上的苦恼与困惑。
信箱的设置,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也拉近了我和学生距离,使我更加了解他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注细节,心灵成长。
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必须关注细节,从学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
金秋十月,书香弥漫了整个校园,孩子们沉醉在读书节的快乐之中。我深深感受到,班上孩子在活动中受益匪浅。那一篇篇充满神奇幻想色彩的神话故事;那一本本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绘本;那一册册诠释大自然奥秘的科普小读物;让这帮原本好动、吵闹、爱在地上打滚的小家伙安静了下来。课间,随时就能看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比比划划,有滋有味看书的情景。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暗暗筹划着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案。
图书交换站建好后,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出三、四本图书,交给小组长,互相借阅。接下来,孩子们拿着伙伴珍藏的图书,利用午休时间以及放学之后的时间和家长共同阅读。一时间,大家读书热情高涨,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转眼间,一个月的读书活动结束了,交换站的书籍将物归原主。可是,当我发完所有的书后,坐在后面的李丽“嗖”地一下站起来:“陈老师,我的《西游记》怎么没有发呀?”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下面许多双手接二连三地举了起来,“我还差两本”、“我也还差一本”、“我也还差” ……望着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看着下面慌乱的孩子,“天啦!至少有十几个孩子还差书呢! 这些书哪里去了?放学后,教室门是锁着的呀!”我心里暗暗着急,把目光锁定在图书借阅册上。此时,一个阅读小组长站起来说:“老师,同学们有时拿书太快,我没有记下来。”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是呀!毕竟只是孩子,记录并没有那么详实,而且,我还发现一些小组长只记了书名的第一个字,甚至有几本书没有写借阅人。看来,从图书借阅册上也找不到答案。一定是有些孩子把同学的书放在家里了,舍不得拿出来。“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彭磊的身边,翻翻他的作业,笑了笑说:“彭磊,你的进步真大,看,作业做得多好,字写得真棒。”我边夸奖他边把作业本递给旁边的同学欣赏,同学们纷纷围过来,投来羡慕的目光:“哇!写得好工整呀!” 彭磊的脸涨得通红。我知道,孩子是高兴呀!接着,我又抚摸着他的头说:“彭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回家也看看,是不是家里还有同学的书?”“恩”孩子使劲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又多次抓住机会,表扬了他,孩子心花怒放。
我期待着并坚信:他定能回报我的良苦用心。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孩子们在菁菁校园内茁壮成长。愿我们与学生互动,心与心交流,爱与爱碰撞,促使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赢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章志光 主编)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2月出版
[3]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