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多角度设计习题,调动学生潜能
单一形式、知识点的习题,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因此要注意题型的变换、知识的分解与组合。如在预习题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浅显的、基础的问题,又不能过于直白。在芳香烃的教学中出现“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等概念,课本只用简短的3行字将内容加以概括,怎样把这部分内容讲活,让学生易于掌握呢?笔者设计了一组习题。
现有8种物质:①;②—CH3;③CH3——CH3;④萘;⑤蒽;⑥—OH;⑦—COOH;⑧—CH3OH。回答问题:1)它们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它们都是芳香族化合物,则芳香族化合物的定义是( );2)其中①~⑤为芳香烃,它们在元素组成上的特点是(),在结构上的特征是(),因此芳香烃可定义为();3)如果把“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烃”分别定义为一个集合,请用数学语言“集合”描述“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烃”间的关系( )。
以上习题既联系课本上的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最终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牢固。
2 多层次设计习题,挖掘学生潜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习题过难,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太容易又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习题时一定要考虑基础性和知识梯度,同时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设计一定数量的题组,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如在复习镁盐、铝盐的性质时,笔者重点抓住它们与碱反应的特点,复习完反应方程式后,设计一组练习题。
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所加碱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所得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原理,分别画出草图(图略),指出图中的关键点及其含义,并指出相邻图中的相似点、不同点,分析相似和不同的原因:向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经盐酸酸化过的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若将以上的MgCl2、AlCl3溶液换成MgSO4、Al2(SO4)3,各图的形状有无变化?为什么?
通过以上习题的设计和处理,使学生很直观、生动地顿悟镁盐、铝盐与强碱、弱碱反应的本质,把握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条件下的层层递进关系,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巩固,也加强知识的系统性,还能使差生感受到“知识并不很难,努努力就能学好”,增强学习自信心。
3 灵活运用课后习题,强化学生潜能
课后习题是对课本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不可忽视,但大部分都较简单,在处理时如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或变形或嫁接已有知识,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很大加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课后习题:下列有机物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B.已烯C.戊炔D.丁烷
将其完成后补充二题。
1)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CH3B.CH2=CH—CH=CH2
C.CH3——CH3D. —CH=CH2
2)A、C虽与苯的结构相似,但遇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侧链能被氧化,若—CH3被氧化为—COOH,则CH3——CH3被氧化为( )。
通过以上习题的设计,既重现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又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还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巧妙分组比赛,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集体观念也很浓,通过做题、编题的分组比赛,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活跃思维,加深记忆,而且能加强学生为集体争光的热情,还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锻炼创造力。在竞赛前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组要科学,水平相近、性格相近的学生不能太集中;计分的方法要有鼓励性和风险性;竞赛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教学的计划性,既使气氛活跃,又不偏离主题;同时要对学生所编题的偏差进行纠正,赛后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学生所编的题要及时整理作为以后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上注明编题者,对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做教与学的有心人,仔细钻研教材和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精选习题,巧妙处理,就会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单一形式、知识点的习题,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因此要注意题型的变换、知识的分解与组合。如在预习题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浅显的、基础的问题,又不能过于直白。在芳香烃的教学中出现“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等概念,课本只用简短的3行字将内容加以概括,怎样把这部分内容讲活,让学生易于掌握呢?笔者设计了一组习题。
现有8种物质:①;②—CH3;③CH3——CH3;④萘;⑤蒽;⑥—OH;⑦—COOH;⑧—CH3OH。回答问题:1)它们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它们都是芳香族化合物,则芳香族化合物的定义是( );2)其中①~⑤为芳香烃,它们在元素组成上的特点是(),在结构上的特征是(),因此芳香烃可定义为();3)如果把“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烃”分别定义为一个集合,请用数学语言“集合”描述“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烃”间的关系( )。
以上习题既联系课本上的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最终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牢固。
2 多层次设计习题,挖掘学生潜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习题过难,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太容易又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习题时一定要考虑基础性和知识梯度,同时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课堂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设计一定数量的题组,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如在复习镁盐、铝盐的性质时,笔者重点抓住它们与碱反应的特点,复习完反应方程式后,设计一组练习题。
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所加碱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所得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原理,分别画出草图(图略),指出图中的关键点及其含义,并指出相邻图中的相似点、不同点,分析相似和不同的原因:向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向经盐酸酸化过的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若将以上的MgCl2、AlCl3溶液换成MgSO4、Al2(SO4)3,各图的形状有无变化?为什么?
通过以上习题的设计和处理,使学生很直观、生动地顿悟镁盐、铝盐与强碱、弱碱反应的本质,把握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条件下的层层递进关系,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巩固,也加强知识的系统性,还能使差生感受到“知识并不很难,努努力就能学好”,增强学习自信心。
3 灵活运用课后习题,强化学生潜能
课后习题是对课本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不可忽视,但大部分都较简单,在处理时如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或变形或嫁接已有知识,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很大加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课后习题:下列有机物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B.已烯C.戊炔D.丁烷
将其完成后补充二题。
1)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CH3B.CH2=CH—CH=CH2
C.CH3——CH3D. —CH=CH2
2)A、C虽与苯的结构相似,但遇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侧链能被氧化,若—CH3被氧化为—COOH,则CH3——CH3被氧化为( )。
通过以上习题的设计,既重现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又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还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巧妙分组比赛,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集体观念也很浓,通过做题、编题的分组比赛,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活跃思维,加深记忆,而且能加强学生为集体争光的热情,还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锻炼创造力。在竞赛前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组要科学,水平相近、性格相近的学生不能太集中;计分的方法要有鼓励性和风险性;竞赛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教学的计划性,既使气氛活跃,又不偏离主题;同时要对学生所编题的偏差进行纠正,赛后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学生所编的题要及时整理作为以后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上注明编题者,对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做教与学的有心人,仔细钻研教材和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精选习题,巧妙处理,就会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