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正是江南乡试的时节,南京迎来了一群吴县的乡下考生。乡下考生第一次到大城市,见什么都新鲜。秦河,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好不繁华。其中对乡下考生吸引最大的还是城市的女人。一群血气方刚的农村男孩见到城市里涂脂抹粉、千娇百媚的城市女人,顿时两眼放光,大脑短路,心痒难耐。正想入非非的时候,他们又看到街道两边的书摊上有很多不雅书画。如此景象,让这帮考生每天浮想联翩,都无法安心复习考试了。
考生侯禀生、陈龙甲坐不住了,召集大家去江宁知府告状,要求知府严查各类不雅书画,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为了表示决心,几名考生自费购买了一大批黄书,在知府门口当众销毁。知府虽没有立即做出回应,不过,考生上书的行为还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见江宁知府没有行动,这群考生又去了苏州,发现大小书市、书店中,黄书同样不少。他们又集体到江南按察使的办公室门前上书,要求清理黄书。按察使也只是表示会考虑考虑。
眼看成效不大,这群考生又想到了一个法子:去挨个拜访当地退休老干部,同时给南京的一些熟悉的老干部去了信函,希望他们发挥余热,共同推动查禁黄书一事。考生们认为,老干部对现在的世道肯定早已看不惯。再者,管教一下年轻人,督促一下官府,也能让这些老干部刷刷存在感。果然,这事很快得到了老干部的响应。考生们还集体筹资成立了一个民间禁书公局。禁书公局的作用一方面是督促、协助官府查禁黄书,另一方面则是收购各种黄书,随时销毁——基本就是“扫黄办”。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官府再也不好意思不行动了。按察使、苏州知府等集体向各书坊、租赁书铺、书商、画铺和古董铺等单位发出查禁通知,要求将各种不雅书画等悉数交给禁书公局;同时也发出警告,如果有人敢藏匿拒交,或囤积居奇待售,或是准备翻刻传抄、变相交易的,则是知法犯法,会罪加一等。
告示发出后,官府还组织各书铺集体宣誓,要求积极配合官府行动,限期五日内全部上缴,有胆敢违反者,以藏匿罪论处。同时,大家还商议了赔付标准,如刻版为大新版则为每块100文,大旧版每块70文;那些装订成书的则按洋银对扣,模糊不全的按对半扣;对于手抄本,则每十页五文,每页以400字为准。
很快,继苏州扫黄后,江苏按察使也开始了行动,下令全省推广。可惜,这场行动看似雷厉风行,实际收效甚微。仅仅以苏州为例,根据禁书公局统计,一年来,其收缴的黄书一百多种、版片二十佘种,离目标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这场浩大的扫黄运动中,官府始终是被动执行角色,是被一群农村考生与老干部推动的,而且整个扫黄运动中,官府没有什么收益。相反,如果不扫黄,以黄书市场的繁荣,官府还会坐收不少税收。可惜,他们的美差被一群农村书生给搅黄了。他们恨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积极性?其扫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编辑/梓童
考生侯禀生、陈龙甲坐不住了,召集大家去江宁知府告状,要求知府严查各类不雅书画,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为了表示决心,几名考生自费购买了一大批黄书,在知府门口当众销毁。知府虽没有立即做出回应,不过,考生上书的行为还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见江宁知府没有行动,这群考生又去了苏州,发现大小书市、书店中,黄书同样不少。他们又集体到江南按察使的办公室门前上书,要求清理黄书。按察使也只是表示会考虑考虑。
眼看成效不大,这群考生又想到了一个法子:去挨个拜访当地退休老干部,同时给南京的一些熟悉的老干部去了信函,希望他们发挥余热,共同推动查禁黄书一事。考生们认为,老干部对现在的世道肯定早已看不惯。再者,管教一下年轻人,督促一下官府,也能让这些老干部刷刷存在感。果然,这事很快得到了老干部的响应。考生们还集体筹资成立了一个民间禁书公局。禁书公局的作用一方面是督促、协助官府查禁黄书,另一方面则是收购各种黄书,随时销毁——基本就是“扫黄办”。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官府再也不好意思不行动了。按察使、苏州知府等集体向各书坊、租赁书铺、书商、画铺和古董铺等单位发出查禁通知,要求将各种不雅书画等悉数交给禁书公局;同时也发出警告,如果有人敢藏匿拒交,或囤积居奇待售,或是准备翻刻传抄、变相交易的,则是知法犯法,会罪加一等。
告示发出后,官府还组织各书铺集体宣誓,要求积极配合官府行动,限期五日内全部上缴,有胆敢违反者,以藏匿罪论处。同时,大家还商议了赔付标准,如刻版为大新版则为每块100文,大旧版每块70文;那些装订成书的则按洋银对扣,模糊不全的按对半扣;对于手抄本,则每十页五文,每页以400字为准。
很快,继苏州扫黄后,江苏按察使也开始了行动,下令全省推广。可惜,这场行动看似雷厉风行,实际收效甚微。仅仅以苏州为例,根据禁书公局统计,一年来,其收缴的黄书一百多种、版片二十佘种,离目标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这场浩大的扫黄运动中,官府始终是被动执行角色,是被一群农村考生与老干部推动的,而且整个扫黄运动中,官府没有什么收益。相反,如果不扫黄,以黄书市场的繁荣,官府还会坐收不少税收。可惜,他们的美差被一群农村书生给搅黄了。他们恨都来不及,哪还有什么积极性?其扫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编辑/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