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思维的培养贯穿语文教学始终,不同的文学样式相互协作、综合推进、各有分工,古代诗歌也不例外,思考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提升与发展学牛的思维,县教学的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在革命集体记忆的处理方面,《荷花淀》不但力求创建高尚完美的革命集体记忆,而且又努力寻找个体的情感与革命意识形态之间的缝隙.所以,它一方面表达出了个体对情感的真挚感悟,另一方面又没有跳脱主流意识的框架.《荷花淀》这篇小说,叙述了妇女探望丈夫的情节,隐晦地表述了个体对自身情感的合理诉求.在为革命不断奋斗的理想之下,个人的情感诉求也没有被忽视,而是找到了更加恰当和适宜的表述形态.最后的大团圆式结局,协调了个人情感诉求与革命整体步调的关系,让一切都回归到了抗日革命的主旋律之中.
我们究竟如何从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走向群书阅读呢?如何能够用相对恰切的方式和路径在学校开展群书阅读呢?rn“2017年版课标”和人教版和北京版以及统编版教材的单篇阅读、单元阅读、任务群教学和课内外推荐读物繁多,汉语言文学作品占据半壁江山.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着作者对包括历史、文化和思想等在内的中国社会的思考.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对中国社会本色与特点的认识,我们可以构建以“我所理解的\'乡土中国\'”为专题的系列化群书阅读,从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和生活体验等角度进行多维解读.
期刊
从叙事学视角解读阿来的游记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可较为清晰地发现其叙述模式的得与失:作为叙述主体的“一滴水”的新奇与遗憾;有关“生命”和“文化”的叙述主题的深邃与粗糙;叙述话语中仅有“文学味”浓郁的“叙述语”而缺乏升华作用的“转述语”.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名篇,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荒原意象的塑造.荒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不同时期的作家在不同作品中都赋予“荒原”不一样的象征意义.《摆渡人》中的荒原意象承载着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象征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价值取向,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和探析价值.
[设计缘起]rn通过写作调查问卷及实际作文教学,笔者发现: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还存在不能采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增强文章可读性等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写作时动笔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帮助其采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合理组织材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呢?
期刊
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由“单调乏味”走向“生机勃勃”,让学生“动”起来,走向古诗词,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以“李清照——命运遭际与才女求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以《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点绛唇》及《临江仙》六首词作为范例,尤其以“愁”为中心,以《醉花阴》《声声慢》为生长点,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探究、分享过程中达成共识,获得个性体悟,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文章倡导通过联结策略命题,考查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习得与内化.通过考查评价体现教学思想和理念,用测评来引领教学,改进教学,体现“教学评一体”的理念.
[教学缘起]rn如何利用统编版教材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是一个全新的单元,归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本单元专业性较强,大部分内容都是从逻辑学这一专门领域辑录来的,这可能也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放弃这一单元的原因.细细看来,其中第三部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中所提到的“学会间接论证”(如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以及“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对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此次教学设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虚拟论敌
期刊
用诗的精神去感化世人是我国悠久的文学教育传统.对于红色经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应充分把握其新旧诗体交融的文体特质,结合红色经典中的党史记忆,体悟诗词中的革命情怀和凌云壮志,从独特的教学视角去发挥其特有的诗教意义.rn《沁园春·雪》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之作,把握好这一首词的诗教意义和教学视角,对于开展红色经典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章回体小说中的一朵奇葩,不仅以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惊奇玄妙而引人入胜,更有不少诗词佳作令人传颂.研究《红楼梦》中咏物诗的阅读价值,探索对《红楼梦》阅读鉴赏价值的挖掘与转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实现学生鉴赏审美能力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