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要想打造一流中职教育品牌,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班级集体。而一流的班级建设是建立在班主任管理执行力上的。那么,如何提升班级管理执行力呢?下面结合我班实际,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统一目标打基础
班级发展规划是班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班级的发展中具有指向性的意义,是班级沿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指南针。在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班级缺少核心竞争力,制订的目标往往和现实发展情况有很大出入,究其原因是班级管理水平没跟上,或者说是执行力度打折造成的。既然班级制订了统一目标,那么全班上下应形成工作、学习合力,把学校决策意志转化为班级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下好全局一盘棋
中职学校班级规模一般25~40人,但工作千头万绪。作为班级决策者,班主任要正确指导,学生分工要依据实际能力而定,提升每个人的执行力,让所有的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全局观点引导人,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这对班级目标实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每个成员都因这个团队而自豪,每个成员都因为这个团队作出贡献而自豪,每个成员都因分享到这个团队集体荣誉的快乐而自豪。所以,提升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把班级发展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行“制度管人”方式
学校有学校制度,班级有班级班规,这些制度与规定绝不是想针对哪一个人,而是让大家有一个行为准则、尺度。班级实行“制度、规定管人”的管理方式,解决人情管理的弊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学生无一例外,既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又形成了班级执行力文化。
四、态度转变是关键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是由班级制度的执行力度决定的。一个优秀、管理规范科学的班级,学生的行为常常是自觉的,而一个制度、规定虽然健全但执行力度打折的班级,学生工作、学习松散懈怠,怨声载道,常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勉强学习也是为了敷衍家长,很难相信这样的班级会有惊人的成就。其实,认真负责、富有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做好工作的态度。一个班级学生一旦定下来是很难有大的结构改变,班主任虽然不能改变人员结构,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执行力。
五、细节落实是核心
“班级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学生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细节成为班级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为此,班主任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感受,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了解民意”,细心倾听学生呼声,发现并研究班级工作的问题,避免班级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这样做既凝聚了人心,又和谐了师生关系,真正让每件事都有人落实、都有人去做。当然,每个班级都有觉悟不高的学生,对这部分人,我班的做法是:“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六、“以人为本”添虎翼
以人为本,科学运作,建立相对完善、相对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是前提。而班级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风气建设和纪律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相关校纪校规、班纪班规制定后,就必须严格执行,真正发挥它的约束力。在强化班级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形成内驱力、约束力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环境,辅之以在不牺牲纪律制度为前提的条件下的“人情制度”。因此,要把铁的纪律制度和活的“人情制度”进行卓有成效的组合,使班级工作在人性化的管理中逐步开展、不断推进、提升管理效能。
1.利用科学管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目标制订要明确具体,要增强学生行为的动机诱因和强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班制定奖励方案,对在国家、省、市获奖同学分别予以不同的物质奖励,并纳入学期期终各种评优中。二是目标制订的要切实可行,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长短结合、科学适度、便于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自觉学习,不断追求。
2.抓住学生需求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也是最根本、最朴实的。班级管理者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1)抓住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他们的上进心;(2)抓住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3)抓住学生追求新知、与时俱进的需求,激发他们树立刻苦学习、矢志成才的理想;(4)抓住学生具有昂扬向上的思想需求,激发他们培养真正去做学校主人、班级主人的责任心。
3.积极提供优质服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生为了自己理想,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为此,班级的管理者应从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全面着想,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丰富与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体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一、统一目标打基础
班级发展规划是班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班级的发展中具有指向性的意义,是班级沿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指南针。在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班级缺少核心竞争力,制订的目标往往和现实发展情况有很大出入,究其原因是班级管理水平没跟上,或者说是执行力度打折造成的。既然班级制订了统一目标,那么全班上下应形成工作、学习合力,把学校决策意志转化为班级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下好全局一盘棋
中职学校班级规模一般25~40人,但工作千头万绪。作为班级决策者,班主任要正确指导,学生分工要依据实际能力而定,提升每个人的执行力,让所有的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全局观点引导人,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这对班级目标实现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每个成员都因这个团队而自豪,每个成员都因为这个团队作出贡献而自豪,每个成员都因分享到这个团队集体荣誉的快乐而自豪。所以,提升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把班级发展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行“制度管人”方式
学校有学校制度,班级有班级班规,这些制度与规定绝不是想针对哪一个人,而是让大家有一个行为准则、尺度。班级实行“制度、规定管人”的管理方式,解决人情管理的弊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学生无一例外,既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又形成了班级执行力文化。
四、态度转变是关键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是由班级制度的执行力度决定的。一个优秀、管理规范科学的班级,学生的行为常常是自觉的,而一个制度、规定虽然健全但执行力度打折的班级,学生工作、学习松散懈怠,怨声载道,常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勉强学习也是为了敷衍家长,很难相信这样的班级会有惊人的成就。其实,认真负责、富有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做好工作的态度。一个班级学生一旦定下来是很难有大的结构改变,班主任虽然不能改变人员结构,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执行力。
五、细节落实是核心
“班级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学生无小事,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细节成为班级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为此,班主任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感受,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了解民意”,细心倾听学生呼声,发现并研究班级工作的问题,避免班级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这样做既凝聚了人心,又和谐了师生关系,真正让每件事都有人落实、都有人去做。当然,每个班级都有觉悟不高的学生,对这部分人,我班的做法是:“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六、“以人为本”添虎翼
以人为本,科学运作,建立相对完善、相对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是前提。而班级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风气建设和纪律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相关校纪校规、班纪班规制定后,就必须严格执行,真正发挥它的约束力。在强化班级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形成内驱力、约束力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环境,辅之以在不牺牲纪律制度为前提的条件下的“人情制度”。因此,要把铁的纪律制度和活的“人情制度”进行卓有成效的组合,使班级工作在人性化的管理中逐步开展、不断推进、提升管理效能。
1.利用科学管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目标制订要明确具体,要增强学生行为的动机诱因和强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班制定奖励方案,对在国家、省、市获奖同学分别予以不同的物质奖励,并纳入学期期终各种评优中。二是目标制订的要切实可行,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长短结合、科学适度、便于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自觉学习,不断追求。
2.抓住学生需求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也是最根本、最朴实的。班级管理者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1)抓住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他们的上进心;(2)抓住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3)抓住学生追求新知、与时俱进的需求,激发他们树立刻苦学习、矢志成才的理想;(4)抓住学生具有昂扬向上的思想需求,激发他们培养真正去做学校主人、班级主人的责任心。
3.积极提供优质服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生为了自己理想,知难而进、开拓进取,为此,班级的管理者应从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全面着想,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丰富与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体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