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上海工商联会所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工商联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了。60多年来,它的会所有多少变化?这些会所是从何而来?它的建筑有哪些风格?市工商联在这些会所究竟使用了多长时间?诸如此类的问题像个谜团,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市工商联的,当时市工商联会所分2处,一处在华山路,另一处在香港路,这两处会所我都亲历过。但是市工商联成立之初的会所并不是在香港路,也不是在华山路。寻访这些会所成了我近年来梦幻般的向往,当案头积累相关资料以后,便粗粗谋划了我的行程。
  上海总商会大楼,市工商联最早会所
  我寻访的第一站是市工商联最早的会所——北苏州路470号。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苏州河畔,河南路桥西北拐弯处,一座拱形的门楼映入眼帘。进入门楼,穿过一条约50米长的甬道,迎来的是一座颇具沧桑感的老建筑。仰首望去,外墙立面几何图形对称,窗户四周雕饰着簇簇花絮,颇具巴洛克风情。正门上方精致的细部,依稀还能看到镶嵌着椭圆形的玉刻“上海总商会”。这里原来是当年上海总商会留下的大楼,称上海总商会议事厅,原为三层,现已成为四层建筑。
  当年,建造上海总商会议事厅独具匠心的是它的门,门建造在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桥上,进门必须由东西两边拾级而上。当我站在桥上,进入大门,意象无限的广阔,好像桥下淌着涓涓流水,满载粮食的船鱼贯而入;又好比流水汇入江河、汇入大海,四通八达。以前商人往往把流水比作财源,滚滚而来,这是不是建筑文化学?不得而知。90多年前,这座桥,不知是商会的老前辈创意,还是设计师的创造,无论是创造还是创意,对于商会来说,“桥”的意味实在太深刻了,耐人寻味。
  老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人文价值,许多名人故居,看似房屋建筑普普通通,由于它独特历史背景,使得它予以保留,供人们瞻仰。有文献记载:上海总商会的前身成立于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这幢楼是1913年上海总商会发起集资建造的,1915年落成。当时的上海总商会在全国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商业图书馆,第一个商业夜校,第一个商品陈列所……又如: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市民的游行队伍就是从上海总商会出发的。1950年工商界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在此酝酿并发动,示威游行队伍也是从此出发,建国初期,上海工商联的许多重大活动均在此酝酿而形成。工商界的老前辈陈叔通、荣毅仁、经叔平、盛丕华、刘靖基、郭秀珍都曾经在此工作和学习。老建筑深深的留下上海工商界几代人的痕迹,其人文价值不亚于它的建筑艺术特色本身的价值。
  曾在浙兴银行、中央银行大楼短暂办公
  20世纪50年代后期,市、区工商界人士分批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而部分工商联机关干部和各同业公会干部则下放上海县的纪王乡、嘉定县的外冈人民公社。资料显示:1958年4月,上海总商会议事厅大楼由政府调拨军工企业,发展电子工业。市工商联迁往江西中路406号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初春,万物吹醒。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道路两旁,一排排行道树,萌芽初发。晴空、嫩芽淡淡的绿与路旁的建筑浑然一体,似乎透出一丝丝清新。我沿着江西中路由南向北,寻访第二个目标——浙兴大楼。浙兴大楼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东北方向交汇处,现在门牌号为北京东路230号。
  浙江兴业银行在旧上海银行业享有盛誉,当年,它与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虽然是工商联的暂时办公地,但是它与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工商界的耆宿陈叔通曾是浙江兴业银行的董事、总办事处主任,蒉延芳曾是浙兴银行的地产部经理。这幢楼是30年代设计建造的。设计者是华盖建筑设计师事务所,“华盖”的3个合伙人陈植、赵深、童寯,其中陈植是陈叔通的侄子,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建国后曾任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总设计师。而浙兴银行大楼的主设计者是童寯,他运用简洁酣畅、高雅不张扬的现代表现手法,把一座凝重大方、银行功能完备的作品呈现于世。
  当时,市工商联在浙兴大楼除办公以外,曾经办过《上海市工商界整风图片展》。市工商联进驻这栋大楼仅仅6个月,1958年11月,又得到上级调配的通知,搬迁至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即中山东一路15号,市工商联与各民主党派机关一起办公。
  外滩中央银行大楼离浙兴大楼不远,我沿着北京东路向东,寻找市工商联第三个会所。
  中央银行大楼原称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的大楼,华俄道胜银行由中国、俄国、法国资本组成。1926年该总行因金融投机被迫停业,上海分行相应关闭。后中国政府派员清理。华俄道胜银行关闭之际正值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之初,刚刚建立政权的蒋介石亟需建立自己的国家银行,也就是现在常讲的央行,并决定把总行设在全国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总行在上海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华俄道胜银行行址,外滩15号内。1949年5月上海解放,该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清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春天阳光下的原中央银行大楼虽然只有3层,但其风格独具,装饰华丽,在外滩壮伟的建筑群中却毫不逊色。原工商业者和老机关干部曾经回忆,当时外滩15号大门两旁的塔什干式柱顶上立有一对精美的女神雕像。大楼虽多次更换主人,但“女神”一直安然无恙,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与外壁的装饰一起被砸毁,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市工商联在此办公也只有5个月,至1959年4月,离开这幢楼。
  银行公会大楼,市工商联办公最久的会所
  香港路是一条东西走向不足百米的小道,位于虎丘路以西,江西中路以东。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坐落于香港路59号。大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为5层楼建筑,80年代中期加了2层。
  1917年,当时上海的几家大银行发起成立银行公会,花了5.65万规元连同地产一起买下香港路的2幢小洋房作会所。此时的香港路树木葱笼,空气清新,北濒苏州河,东临外滩,闹中取静。洋房后面有一块空地,可以作运动场地,工余时间打球之类,环境非常优美。1923年,银行公会首脑们集议在原地翻建房屋,由20余家会员单位出资建造,东南建筑公司承建,1925年落成,即现香港路59号大楼。请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南通人张(謇)季直先生题写楼名。   银行公会是总商会时期的会员,也是市商会时期的会员。解放以后,银行商业同业公会也是上海市工商联的会员单位。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全市工商界整风反右,举办工商界政治学校,工商界政治学校就开办在香港路59号。工商界政治学校临近结束之际,市工商联会所迁至香港路59号。当时民建工商联开始合址办公,两会的正副主任委员均在香港路5楼办公,干部分散于以下各层。历史照片见证当时领导在香港路大楼接待来宾和召开会议的场景。
  我进市工商联在档案室工作。档案室和档案库房均在香港路一楼。老式大楼的一楼不是现在大楼一楼的概念,现在大楼的一楼是底楼,老式大楼的一楼要走上一层,实际上是现在二楼的概念。当时,香港路59号二楼是爱建公司;三楼是工商联组织处、史料室,还有一间大会议室;四楼是民建市委组织处。后来爱建金融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借香港路底楼作营业场所;爱建纺织品公司成立,隔门卫室的一部分,约20平方米作门市部;上海工商经济开发公司成立,利用五楼空置的房屋作公司办公场地。也是在那时,六楼七楼加层完毕,上海工商学院开始招生办学。我上班下班每天往来于香港路,见到都是人头攒动、热闹的场面。后来,爱建公司、爱建金融公司发展壮大,相继迁往他处。民建市委迁往陕西北路128号民主党派大楼,工商联的部分处室也于2000年5月迁往延安东路55号上海工商联大厦。时隔多年,再回到香港路寻访,人去楼空,触景生情,不由我感慨万千。
  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是上世纪20年代的作品,据史料载,当时曾请中外多家建筑公司设计,结果上海银行家还是采用了中国人自己的设计方案。时隔80多年,这幢大楼无论是建筑理念、细部设计,还是坚固程度都不亚于外国人设计的建筑。上世纪90年代,它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立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现已作为“外滩源”保留的建筑之一。
  华山路893号,郭棣活别墅做会所
  “文化大革命”10年,工商联停止活动,工商界代表人士各自在所在单位挨批遭斗,有的下放车间劳动,有的打扫卫生;机关干部有的下放五七干校,有的下放工厂劳动。当时,香港路仅留有少数人看守,“文革”大串联时,这里曾经是红卫兵小将的接待站之一。“文革”以后,工商联恢复活动,工商界代表人士参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1977年11月起,部分干部陆续从干校、工厂回到工商联机关,当时工商联领导和部分处室的办公借在泰兴路306号,即上海市政协机关办公地。部分处室仍在香港路59号办公。隔了一年不到一点,1978年10月在泰兴路办公的领导和干部迁至华山路893号办公。
  华山路893号是著名实业家郭棣活先生的私人别墅。郭棣活是永安集团的第二代传人。“永安”起初经营百货商业,后经营纺织工业。永安百货公司是当时南京路“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之一。永安纺织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初起步,至30年代已经发展成具有5个纺织厂、1个印染厂的全国数一数二的棉纺织印染企业。郭棣活1923年留学美国麻省纽毕德纺织学院纺织工程专业,1927年毕业考试全学院第一,获美国棉纺织同业组织奖牌。回国后,担任永安纺织二厂参事,永安纺织三厂工程师,1929年担任永安纺织公司副经理。抗战时,郭棣活的伯父永安纺织公司总监督郭乐、总经理郭顺赴美后,郭棣活实际主持公司事务。抗战胜利后,郭棣活担任永安纺织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这一职务担任到上海解放。
  郭棣活别墅位于复兴西路与华山路转角处,建于1948年,建筑面积2层约800平方米,南向花园面积颇大。属于现代式建筑风格,外貌追求新潮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体凹凸交错,被称为“流动空间理念”作品。
  市工商联在华山路郭棣活别墅办公时,同时租用比邻的华山路889号花园别墅。当时,大家都称它为南楼,称郭棣活别墅为西楼。两楼之间有扇小门相连。当时西楼2楼主要是领导办公室,一楼有秘书处(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和食堂。南楼二楼有联络处、宣教处、人事处,一楼有图书资料室、会议室。民建工商联两会当时合址办公,两会召开人数较多的会议,往往将南楼103、104室中间隔断打开,形成一个较大的会议场所。记得《工商界老年书画展》、《花卉展》、《市工商联成立四十周年图片展》都是在此举办。
  我们香港路办公的同志除有特别事,遇有开会、听报告,或春节团拜才到华山路会所去。华山路会所给人的印象确实是郁郁葱葱、秀色弥漫。起先几年还没有意识对它留下一点照片之类的东西,后来听说要搬迁了,便注意收集它的资料。好在同事中有爱好摄影的,前前后后为华山路室内室外拍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仔细揣摩,可以看出郭棣活别墅设计者的理念。室内采用宽大的走廊,楼梯间外墙砌半圆形玻璃砖墙,圆弧状大楼梯用玻璃屏风隔断,使各部位空间融合、流畅。楼梯的铸铜栏杆呈S型,做工考究,铸花细腻。住宅北立面是一个弧形和长方形的组合体,造型简洁,线条流畅,体现外形立体效果完美。北入口经过道入内,即是当时被称作103室,落地钢窗,门宽大而明亮。站在低矮的窗台前,就像站在一座风景瞭望台前,仰望天空,满园的翠色尽收眼底。
  如果不是寻访市工商联会所,或许我已经不会再去华山路,因此,我特意选择在秋日寻访,因为秋天的阳光是金色的,秋风是柔和的,秋日的天空最清澈……
  六十年一个轮回,市工商联前后搬迁了5次,会所6处。最初在北苏州河路470号上海总商会大楼办公,共7年零9个月。在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和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中央银行大楼短暂过渡,前后11个月。在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办公时间最长41年。在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办公的同时,借泰兴路市政协机关过渡了11个月,在华山路893号会所办公近22年。上海工商联大厦落成后,于2000年5月市工商联会所迁至延安东路55号上海工商联大厦。
其他文献
10月30日,上海城隍庙的老饭店门前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街道两边橙绿两色庆祝豫园商圈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刀旗迎风飘展,两大两小四只火红的舞狮正腾挪转移,尽情表演。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舞狮口中吐出一条条横幅,鞭炮齐鸣,彩花飞溅,民生银行豫园商圈七家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藏宝楼合作社、福佑合作社、福民合作社、福都合作社、悦园合作社、上海滩合作社、鄂尔多斯合作社宣告成立!  豫园是上海滩最古老的小商户集中地
期刊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上海市黄浦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法律论坛”于2012年11月1日在上海外滩半岛酒店成功举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区长周伟、上海市司法局局长吴军营和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上海市黄浦区区长周伟致开幕辞,他表示黄浦区提出的
期刊
即便9月7日股市大幅反弹,69只非ST个股涨停,近150只涨超7%,仅35只下跌,但这对于“辣手摧花”的股市也仅是“惊鸿一瞥”。不仅2132点的所谓“钻石底”轻易攻破,连2100点也毫不留情的击穿,再往下谁也不知底在哪。因为股民“买了石油,锅里没油;买了浦发,白了头发;买了太保,三餐不保;买了人寿,越来越瘦;买了平安,彻夜难安;买了工商,全身是伤;买了基金,天天抽筋”,最终只好“兴高采烈进去,伤痕
期刊
早在17年前,我在美国就与著名企业家童石军先生熟识并有愉快合作。不久前,看到全国媒体大量报道童先生的事迹: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海南省总商会会长童石军为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连续奔走6年之久。他的《关于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使他获得“中国信用提案第一人”的美誉。我通过海南省总商会联系,想要采访我的这位老朋友。  A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
期刊
自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保增长”,到2012年经济下滑形势下的“稳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大幅度的摇摆。但在内外综合因素的困扰之下,很大程度上,宏观决策更像是在与这难以避免到来的经济转型相对抗。在高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在一轮又一轮的政策“保驾”下,形成高强度的路径依赖,尽显转身之难。  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这是软着陆的理想结果,也是中国政经格局中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如
期刊
201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甚至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相继卷入,欧元将走向何方?美国出现了从经济危机的泥沼中复苏的迹象,但是其推出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胀的压力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继续传导。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结构调整关键阶段的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增速回落,世界经济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期刊
日前,笔者采访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秘书长首席经济顾问萨克斯。近年来,萨克斯教授非常关注上海的经济,包括上海许多高科技的民营经济。他写过许多专论,主题都是“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改革开放35年来,虽然经济碰到许多困难,但是中国确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问题不能用“休克疗法”  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时,萨克斯教授说,只有经济的可
期刊
作为新当选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晔就如何履职寄语本刊:  作为一名新任政协委员,倍感荣幸与喜悦,我更明白这个称号所赋予我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我将本着谨慎、务实的态度,认真参政,建言献策,也将以身作则,开拓进取,带动与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创新创业。  14年前,1999年,我硕士毕业,选择到上海一所知名女中教书,开始安稳的生活;  14年前,1999年,张晔,交通大学毕业,在外企工作六年后,创办
期刊
当前民营经济的困境,折射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诸多矛盾与无奈,但其背后主要症结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所谓民间融资,即非正式金融市场,其实就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渠道,对此需要有进一步理论分析和特定对策。    贷款难需要认真分析  众多实证研究早已得出结论, 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的确存在着所谓的“融资缺口”(Financing Gap),即使有些企业在愿意付出高利率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
期刊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为国内所熟知,他对中国民营企业、民间资本也十分关注,他最有名的一本英文著作的副标题是“企业家精神和国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黄亚生梳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民营经济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指出:有公正、法治的制度设计,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对于当下的民营经济扶持政策,黄亚生认为,没有需求的拉动,扶持政策的推动效果有限。发展民营经济应是持之以恒的国策。  民营“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