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情局当间谍,然后……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吗,母亲?”他问道。此刻的他正被关押在德黑兰郊外的一座军事监狱里,透过一个小窗和母亲对话。被伊朗政府请来探监的母亲满心希望她的儿子能被释放。但儿子自己却明白这并不可能。“你是来跟我见最后一面的。”数日之后,他的尸体被送回了家,脖子上还留有绞刑的痕迹。随后,伊朗司法机构公开了这桩案子:“沙哈姆·艾米瑞因为叛国罪被处以绞刑。”
  38岁的物理学家艾米瑞生前卷入了一场国际纷争:伊朗核问题。几十年来,美国持续指责伊朗有制造核武器的野心,伊朗则一直否认。
  完美的间谍
  美国政府苦于无法获得来自伊朗内部的第一手情报,因为在这个国家安插间谍的难度实在太高。一位美国情报人员将刺探伊朗的任务称为“史上最艰巨”的任务。特别在1979年伊朗革命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几乎失去了在这个国家的所有资源。此后CIA曾努力试着重新招募间谍,但迄今已经有超过30位伊朗籍间谍的身份暴露,而后被伊朗政府处决。
  上世纪90年代末,CIA开始鼓励伊朗核设施内部的工作人员叛变。那一时期有多达五人成为CIA的间谍,但没有一位向CIA提供真正有用的情报——直到沙哈姆·艾米瑞的出现。CIA特工于2007年首次在德国与艾米瑞取得联络,而后他开始向美国透露有关伊朗铀浓缩设施的情报。正是由于他提供的第一手资料,CIA得以在2010年做出结论称伊朗政府早已在2003年中止了核武器计划。
2010年7月,突然返回伊朗的艾米瑞(中)曾受到英雄般的礼遇

  作为一名间谍,艾米瑞近乎完美: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上佳,而且对伊朗核设施的各处细节都了解甚深。不过就在投靠CIA后不久,艾米瑞又“背叛了”CIA。他在媒体上宣称自己被美国人绑架了。CIA开始怀疑艾米瑞实际上是双面间谍——如果这个猜想属实,那将是美国现代情报史上最大的败笔之一。要知道,此前CIA已经向他支付了多达500万美元的酬劳。
  刚刚回归到祖国怀抱的艾米瑞曾被视为英雄。但很快麻烦接踵而至。数月之后,他就以叛国罪被起诉,伊朗司法机构拒绝相信他所谓双面间谍的身份。
  距离艾米瑞被绞死已经过去五年,他究竟忠于何方仍没有定论。
  克格勃特工诺申科
  对很多CIA老员工来说,一位名叫诺申科的俄国间谍至今仍让他们印象深刻。在很多方面,这名前克格勃特工就是“完美到不太真实”的典型案例。
  尤里·诺申科是里根时代从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内部招募到的一位帮助美国侦察苏联军队动向的间谍。诺申科本人从不忌讳谈论起他对苏联政府和军队的蔑视和憎恨,甚至还经常直接批判苏联人民是多么的“愚蠢和软弱”,这让很多CIA员工自然而然地对他抱有好感,尽管这种用力过度的方式看起来很可疑。
  更值得怀疑的是,诺申科本人在赫鲁晓夫时代后就逐渐远离了苏联军队的核心决策圈,他对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军事情报可以说是无从掌握。但就算如此,美国政府还是招募了他。动机是什么?难道仅仅因为他比较会讨好美国人吗?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被证实是一名双面间谍。克格勃将他安插进CIA,最初目标是为了让他调查之前叛变了的另一位俄国特工安托林·戈里特申。知情也好,不知情也罢,诺申科最后还是成了CIA内部的明星间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对抗离不了思想教育方面的渗透,美国政府能有法子请到一位苏联人在各地巡回地演讲,吐槽苏联有多么“邪恶”,也算是值回票价了。
  萨达姆女婿卡迈尔
  诺申科的荒唐案例说明了做间谍之不易:到头来或许间谍本人都搞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忠于哪一方,而情报机构则更是对他们采取“用完就丢”的无情态度。
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尔

  被情报机构抛弃以至于惨死的经典案例还要数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尔。出身于伊拉克名门望族的卡迈尔起初只是军队里的小司机,但由于家族背景显赫,萨达姆对他一路加以提拔。卡迈尔在工作中也相当努力,逐渐成为萨达姆身边的重要亲信。在两伊战争后他当上了将军,又娶了萨达姆的女儿,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接近成为伊拉克政权的二号人物。
  好景不长,由于和萨达姆的儿子产生矛盾,卡迈尔于1995年决定叛变。由于他曾负责管理伊拉克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事务长达10年,西方情报机构迅速联络到他,希望他能提供第一手的情报。卡迈尔原本以为,凭借着自己“大义灭亲”的举动,美国一定会发兵攻打巴格达,并将其扶植为伊拉克新领导人。不过,令他失望的是,美国当年毫无此意,结果卡迈尔在约旦流亡六个月后,眼见没有什么政治前途,只能寻求萨达姆的原谅,希望能够返回祖国。萨达姆当时承诺“一定保证他的安全”,但他一回国就被强制和妻子离婚,而后整个卡迈尔家族包括数名孩子在内共计16人全部被杀害。
  既然这类从“敌国”叛逃的间谍存在如此多的先天缺陷以及不明的动机,CIA为何还要大量招募他们呢?唯一的解释是在通讯不够发达的上个世纪,这些人是美国情报机构能够获取到的最方便和最快捷的消息源。“信任但不轻信”,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亲自为这些叛逃者作出的评价。
其他文献
美国大选期间,网站上出现很多假新闻。逆根溯源,很多假新闻的起源都来自马其顿韦莱斯,而且很多撰写假新闻的始作俑者都是当地年轻的学生。韦莱斯青年格兰说,像他这样靠着写网络段子,特别是美国大选假新闻赚外快的马其顿青年非常多,至少有近千人。格兰给Facebook付钱,专门把这些有针对性的假新闻或者段子发给饥渴、极端的社交网站用户。用户每点击一次、点赞一次,或者分享一次这些新闻,格兰就在后台靠着广告收钱。他
二十年前。马拉维的这片森林里几乎没有任何野生动物。最后一头大象日被掳走,一个又一个陷阱抓走了一只又一只狮子,其他物种也未能逃过农民手中挥舞的大砍刀,逐渐消失。  如今。现代“诺亚方舟”正在将这些动物带回这片森林。这个现代“诺亚方舟”,是私人慈善家和环保人士的一个大胆尝试,旨在把非洲大陆其他地方的野生动物搬运到这里来。  在这片茂密森林的数百英里外,起重机吊起兜着这些动物的网,把它们放进白色的金属储
曾经有朋友和我开玩笑说,日本料理的特点是有“料”无“理”。虽然是玩笑,但这句话抓住了日本料理的精髓。  日本著名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有一句话,日本料理的秘诀是“黄瓜就是黄瓜,蚕豆就是蚕豆”,意思是食物都有自身的天然味道,烹饪时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保持和发挥食材原有的滋味。  他甚至认为,日本料理比中国菜更优越。因为中国菜特别重视“调味”,反而影响了食材的“本味”。他这样说显然有失偏颇,中国菜系里并不乏突
5月6日,华特迪士尼公司首席运营官托马斯·斯塔格斯正式卸任。第二天,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始试运营。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是迪士尼公司“二把手”斯塔格斯的一大“政绩”,园内一座主城堡的塔尖在去年留下了他和迪士尼“一把手”罗伯特·艾格的签名,但这位从五年前开始运营上海迪士尼项目的负责人最终缺席了6月16日的乐园开幕庆典。华特·迪士尼(左)和哥哥罗伊·迪士尼  斯塔格斯在去年击败了竞争对手,被外界普遍视为首席执
《诗意的宇宙:蔷薇、时空与21世纪物理学》  [奥] 斯特凡·克莱因 著  陈轶荣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  我们用智能设备通话,借助导航设备穿越陌生的街区,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我的朋友与自己选择的配偶,第一次步入婚姻殿堂后以失败告终,可现在却与计算机为他选择的伴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使我感到惊讶。  原则上,我并不反对机器干预我的决定
法国总统萨科齐,众所周知的“三爱”总统:爱名模妻子布吕尼、爱自己帅气的仪表、爱胡言乱语,不过他还有“一爱”,就是爱钱。  最爱钱和乱花钱的总统  曾出版过《我们总统的钱》一书的法国记者让·马克·菲利贝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萨科齐应该算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最爱钱的总统,当他宣布自己的薪水涨了两倍之时,法国的失业率却同时在节节攀升,这曾使得民众对他这位总统的支持率跌到了希拉克都未曾遇到过的历史最低点,还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一部不流血的B级片,终于在中国内地上映了,虽然被删掉了最精彩的教堂屠杀5分钟的戏份,但仍不妨碍影片继续秉持着口碑和票房爆棚的骄人战绩,10天时间内地票房已累计超过3.5亿元。社交网络“豆瓣电影”上有超过11万人给该影片评分(评分高达8.7),网友发布的影片短评超过56000条。短短两个星期内,《王牌特工》俨然成为一部话题电影。  有人将今年称作好莱坞的特工年,因为今年会有多
布达佩斯城堡  自201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带队进行一次“东欧转型历史之旅”,通常会途经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德国。那些矗立在东欧历史名城街头的博物馆、纪念碑、雕塑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建筑,可谓名副其实的“看得见的历史”。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捷克首都布拉格,则是整个行程的重中之重。得天独厚的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是由历史上的三个独立城市,即位于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和老布达,以及位
也许,澳洲给人以遥远和边缘的意象。但对我而言,澳洲是勇敢者所追寻的蓝色天堂。  25岁之前,我是什么样子?  大学本科,为去云南支教,我筹备了一年,但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签字同意,不得不放弃这个宝贵的支教机会。念研究生,即使逃离了父母管束,在相对自由的国外,想要将头发染成粉色,我不敢;想将头发剪短,我也胆怯剪完变丑……对于别人这是容易完成的微小愿望,对我而言,是巨大的障碍。  我也曾有过一次克服恐惧
就在叙利亚战乱爆发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于3月14日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从叙利亚撤军。普京表示:“交付给国防部及其军队的任务已经达成,所以我下令国防部长从明天开始,自叙利亚撤军。”普京的决定当然令人都大跌眼镜。几个月前,当俄罗斯进入叙利亚,尽管一切低调进行,但仍然有迹可循,有着清楚的架构逻辑;而这一次的突然撤出,没有人看到预先的信号。  自去年9月底起,普京宣布,应叙利亚政府的要求,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