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是文辞优美、思想内涵深刻、形式丰富的好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应利用美育的因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的思想和美的情感,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美;准确生动;内在美;艺术美
在学习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精彩的语言要素。通过品味这些语言要素,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一、品读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汉语的语音朗读起来和谐响亮,抑扬顿挫。尤其是韵母的四个声调语声母的完美配合,形成了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如《桂林山水》中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一段文字感情充沛、音调优美。在读这一段时“齐”“秀”“险”三个字要重读,读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豪之情。文段中的三个“啊”字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读三个“啊”声音要拉长,要让赞美之情,喷薄而出。
叠音也表现了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叠词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也是常见的,叠词就像两个反复的音符,欢快活泼,有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自然传神。
如《密西西比河风光》中的一段“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这里作者用了三个拟声叠词“笃笃”“沙沙”“咂咂”既展现了动物在森林中创作的不同生活乐章,更让读者感受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拟声叠词细细品味,引导学生字朗读这三个词时,要语音放轻,语速放缓,语调放柔。读出野外丛林的静谧和美好。
小学语文课文中富有音乐美的文章、段落比比皆是。教师要把握住每次教育熏陶感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品读词语的准确生动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咬文嚼字,欣赏语言文字之妙,有助于学生体会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词语中蕴含的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教师教会学生从文章中抓出关键词,挖掘出其中的妙处,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形容词来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人物描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就能把握住人物形象,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中“失魂落魄”一词写出了我对《青年近卫军》一书的渴望;“震耳欲聋”写出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之恶劣;母亲的脊背是“弯曲”的,眼神是“疲惫”的,手指是“皲裂”的,这几个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写出了买书钱来之不易,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恩情至深。母亲不但给了我生活的保障,更培育了我理想的种子;母亲的做法不但满足了我的愿望,更为我以后走上文学道路成为作家打下了根基。在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描写的词语,透过词语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抓住文章的的中心。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感受亲情美、人性美,从而受到美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来分析语言的内涵美。动词的准确运用是作者语言功底的体现,动词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动感,极具表现力,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中近义词分析,来体会语言的妙处。
如《精彩的马戏》用“直笑”“哄笑”“喝彩”三个词写观众的反映,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准确、生动。猴子爬竿,观众是“直笑”,因为猴子顽皮,它又怪模怪样地瞅着观众,让人忍不住笑。黑熊踩木球,观众“哄笑”是人们看到黑熊完成紧张动作后才发出一阵欢笑吧,山羊走钢丝,观众“喝彩”是因为山羊非常稳当地走钢丝,表现出色,因此观众更高声喝彩了。
词语往往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精彩的词语运用让文章血肉饱满,读起来亲切生动,感人至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抓住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精彩的词语,让他们成为语言文字的传承者,让祖国的语言文字代代相传,永葆魅力。
三、品读不同句式的内在美
同一个意思,用不同句式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不同的句式本身就有不同的美,长句的丰富美;短句的精悍美;长短句配合又能形成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祈使句富有力量美,倒装句富有意蕴美。不同的句式构成了生动多彩的文章。不同的句式都是为恰当的传递美的内容服务的,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选取恰当的句式来表达,学生不但要体会句式美,还要学会用不同的句式传递美。
四、品读修辞的艺术美
修辞是作者用来增加文章生动性、形象性常用的手法。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修辞的艺术美。
如《瀑布》一诗,诗人没有直接写瀑布,但由于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达到了良好的藝术效果。诗人用夸张手法绘形绘色“千丈青山称着一道银白”,又用比喻描近形:如“一座珍珠屏”,“如烟、如雾、如尘”。如此描写瀑布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睹其色。教师让学生从分析修辞手法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运用修辞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美生动的句子,感受语言美,生活美、自然美。
总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通过美文美读的引导,必将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美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我们要把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道麟.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美;准确生动;内在美;艺术美
在学习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精彩的语言要素。通过品味这些语言要素,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一、品读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汉语的语音朗读起来和谐响亮,抑扬顿挫。尤其是韵母的四个声调语声母的完美配合,形成了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如《桂林山水》中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一段文字感情充沛、音调优美。在读这一段时“齐”“秀”“险”三个字要重读,读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豪之情。文段中的三个“啊”字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读三个“啊”声音要拉长,要让赞美之情,喷薄而出。
叠音也表现了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叠词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也是常见的,叠词就像两个反复的音符,欢快活泼,有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自然传神。
如《密西西比河风光》中的一段“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这里作者用了三个拟声叠词“笃笃”“沙沙”“咂咂”既展现了动物在森林中创作的不同生活乐章,更让读者感受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拟声叠词细细品味,引导学生字朗读这三个词时,要语音放轻,语速放缓,语调放柔。读出野外丛林的静谧和美好。
小学语文课文中富有音乐美的文章、段落比比皆是。教师要把握住每次教育熏陶感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品读词语的准确生动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咬文嚼字,欣赏语言文字之妙,有助于学生体会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词语中蕴含的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教师教会学生从文章中抓出关键词,挖掘出其中的妙处,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形容词来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人物描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就能把握住人物形象,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中“失魂落魄”一词写出了我对《青年近卫军》一书的渴望;“震耳欲聋”写出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之恶劣;母亲的脊背是“弯曲”的,眼神是“疲惫”的,手指是“皲裂”的,这几个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辛劳,写出了买书钱来之不易,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恩情至深。母亲不但给了我生活的保障,更培育了我理想的种子;母亲的做法不但满足了我的愿望,更为我以后走上文学道路成为作家打下了根基。在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描写的词语,透过词语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抓住文章的的中心。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感受亲情美、人性美,从而受到美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来分析语言的内涵美。动词的准确运用是作者语言功底的体现,动词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动感,极具表现力,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中近义词分析,来体会语言的妙处。
如《精彩的马戏》用“直笑”“哄笑”“喝彩”三个词写观众的反映,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准确、生动。猴子爬竿,观众是“直笑”,因为猴子顽皮,它又怪模怪样地瞅着观众,让人忍不住笑。黑熊踩木球,观众“哄笑”是人们看到黑熊完成紧张动作后才发出一阵欢笑吧,山羊走钢丝,观众“喝彩”是因为山羊非常稳当地走钢丝,表现出色,因此观众更高声喝彩了。
词语往往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精彩的词语运用让文章血肉饱满,读起来亲切生动,感人至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抓住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精彩的词语,让他们成为语言文字的传承者,让祖国的语言文字代代相传,永葆魅力。
三、品读不同句式的内在美
同一个意思,用不同句式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不同的句式本身就有不同的美,长句的丰富美;短句的精悍美;长短句配合又能形成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祈使句富有力量美,倒装句富有意蕴美。不同的句式构成了生动多彩的文章。不同的句式都是为恰当的传递美的内容服务的,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选取恰当的句式来表达,学生不但要体会句式美,还要学会用不同的句式传递美。
四、品读修辞的艺术美
修辞是作者用来增加文章生动性、形象性常用的手法。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诗歌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修辞的艺术美。
如《瀑布》一诗,诗人没有直接写瀑布,但由于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达到了良好的藝术效果。诗人用夸张手法绘形绘色“千丈青山称着一道银白”,又用比喻描近形:如“一座珍珠屏”,“如烟、如雾、如尘”。如此描写瀑布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睹其色。教师让学生从分析修辞手法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运用修辞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优美生动的句子,感受语言美,生活美、自然美。
总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通过美文美读的引导,必将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美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我们要把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道麟.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