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体育教研工作在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教研工作经验,感觉“项目教研”不失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教研方法,现将其实践后的思考和同仁分享。
  一、“项目教研”内涵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项目教研”是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研究载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研究活动,教研目标明确,切入点小,教研主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教研员或核心组成员担任“项目教研”负责人,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作为核心组成员(约10人),项目参与者为自愿加入“项目教研”的所有体育教师,每个小组有一名体育教师担任主持教研活动,其他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研任务。“项目教研”从人员分工和要求,到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均有明确的安排,教研活动中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分工,“项目教研”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互补、融合,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在教研活动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项目教研”流程
  教研员根据学年(期)教研工作计划,撰写项目计划书提交给核心组,并进行讨论。教研员组织核心组成员对“项目教研”的主题、时间及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经过核心组讨论、论证,形成正式的项目计划书,确定1名负责人,根据区域位置或者项目特长分成若干个教研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根据项目计划书的主题和时间节点,有序进行各个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将线上和线下教研形式相结合(疫情期间主要采用线上教研活动)。在每个主题教研之后,核心组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提出疑惑,提交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提交的问题,归类整理,向对应专业的高校专家或者省级名师寻求专业支持。根据专家指导意见,核心组重新设计,再次进行同样主题的教研活动,前后两次对比,总结得与失。“项目教研”结束后,安排参与者在不同区域进行公开课、微讲座、技能展示等展示,宣传“项目教研”成果。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教研”结束之后,不定期了解、考察教研成果在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运用情况(图1)。
  三、“项目教研”实施策略
  (一)研制科学高效的项目计划书
  “项目教研”是有计划有安排的系列教研活动,因此“项目教研”计划书是不可或缺的。“项目教研”计划书要根据区内体育教师的实际能力起点和师资水平,综合考虑教研背景、实施范围等要素,在项目计划书里要清晰阐述“项目教研”的主题、目标、次数和时间、日程安排、具体措施、时间节点、负责人、预期效果等,项目负责人可以是体育教研员,也可以是学科中心组成员或者片区教研负责人,实践证明经常轮换项目负责人教研效果更好。拟定“项目教研”计划书之前,对教研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了解一线体育教师的真实需求,体育教师最需要提升什么,剖析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研判教研的项目和教学的关联度,项目内容不能低级重复,应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要传递最前沿的教学改革信息。教研员要审视“项目教研”计划书的“性价比”,应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不能因为“项目教研”占用了教学大量的时间,让参与者做大量的低效重复劳动。
  (二)提炼项目主题,提高教研的针对性
  “项目教研”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教研主题主要来源于平时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主题的研究要为日常体育教学、业余训练、活动组织服务,要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每次教研活动不能苛求解决多个问题,切入点应小,力争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问题,商讨出有价值可借鉴的有效措施。“项目教研”主题有大小主题之分,大主题可以是某一类教材或者某一方面的研究主题,小主题是包含于整个项目教研的大主题之中,是大主题的细化和分支;小主题的选择应与大主题相辅相成,要符合同类教材前后逻辑关系。如,“田径投掷类教材教法研讨”“体操类教材教学研讨”“球类教材教法研讨”“室内理论课教学研讨”“武术教材教法研讨”“模拟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研讨”等主题。再如,“篮球系列教材教法研讨”项目主题下可设计“运球技术教学及其运用教法研讨”“传球技术教学及其运用教法研讨”“投篮技术教学及其运用教法研讨”“技术组合及战术运用教法研讨”等小主题项目研究,围绕这些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沙龙”“教学观摩”“微课展示”等项目教研活动,让参与者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探究,活动结束之后能让参与的教师对这一类教材教法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借鉴更多的成功做法,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
  (三)明确教研任务,人人都是教研主体
  “带着任务参加教研活动”是“项目教研”的主要特征之一,参与者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要有明确的任务,这个任务清单都是结合自身能力起点和专业特长而指定。一般在正式教研活动之前,教研员或者项目负责人会单独联系与会对象,告知本次教研活動的目的和主题,把公开课的教案提前发给与会者,要求所有参与者提前收集与教研主题相关的资料,带着丰富的资料参加教研活动,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教师巩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过程。如,教研活动主题“篮球技术战术化教学——以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要求参与者提前了解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动作结构、运用时机和价值、易犯错误等相关专项知识,便于在交流时能合理运用。
  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为数不少的参与教师都是“围观者”,为杜绝这种现象,教研活动正式之前,“项目教研”组织者要布置任务,在活动中每名教师要有具体的责任分工,让每名教师都处于工作状态,而不是“围观者”。如,在听课过程中,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听课记录,有“技能展示组”“教学语言组”“负荷测试组”“纠错评价组”“场地器材组”等,每个组别的教师重点关注本组任务,及时记录相关情况,然后在点评课时作专项点评,不发言的要及时把记录表上交给教研员。这样每名听课教师都有任务,在听课过程中,关注度就高,同时评课的指向性也强,也可就某一部门内容深入挖掘,这样指导性强,不会造成浮光掠影的现象。   一次主题教研活动结束之后,要安排专人了解教研所达成的共识在不同学校的落实情况,学校的创新举措有哪些,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把问题汇总,进行反馈信息收集目的是为二次教研收集素材和提供思路。在二次教研之前及时向相关专家团队寻求专业支持,通过一些案例研析,纠正一线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四)跳出学科界限,多渠道获取优质教研资源
  “项目教研”可以跳出学科界限,体育与健康学科可以和其他学科融合教研,学科之间有共性也各有特点,“跨界教研”能让体育教师开拓眼界,汲取其他学科教研的方法,基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审视其他学科的教学,通过观摩其他学科的展示获取更多更精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如,科学课的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快速完成实验任务,这些与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合作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再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技能研讨,可以与语文、计算机等学科联合教研,演讲(语言表达)、课件制作是规定比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英语教师的演讲,从演讲稿、表达形式到个人综合表现都能吸取到可借鉴的东西,可以向计算机教师学习课件制作技巧。
  (五)展示教研成果,促进“项目教研”落地生根
  经过一个周期的“项目教研”,参与教师是否真正有收获,能否将教研的成果和自己的个性认知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专业素养和能力是否通过“项目教研”得到了一定进步,有待于实践考证。检验“项目教研”的成效,可以通过成果物化的呈现,促进教研活动落地生根。
  1.“三个一”展示。项目教研组可以要求每名参与项目教研的教师根据“项目教研”的内容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在一定范围内开设一次有关项目内容的公开课和微讲座,通过“三个一”展示要求,让体育教师带着任务真正参与到“项目教研”中,在教研过程中做有心人,而不是旁观者,长期如此,体育教师对不同教材的教学都能做到驾轻就熟,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让所有参与“项目教研”的教师将教学论文、观摩随想、公开课教案、讲座视频、公开课视频上传到区域学科网页“项目教研”专栏上,与全区教师共享,及时交流,同时也为以后考核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每个项目教研结束之后,可以制作教研美篇,向外宣传扩大影响力。教研员可以对所有参与“项目教研”的教师,根据所负责的项目发放相应证书,既是对体育教师工作的肯定,也丰富了体育教师个人专业资料,教师的积极性会被大大调动。
  四、“项目教研”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教研”要让体育教师知道教研的“前因后果”
  很多教研活动,观摩教师看到的都是“雕琢”过的公开课和现场展示,至于为什么要安排这个主题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之前的课堂教学真实情况如何、本次项目教研活动之后教师有哪些理念和行为上的改变,等等问题,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不得而知。因此,“项目教研”要在项目计划书中详细介绍教研的背景和目的,在教研过程中要让执教教师介绍“原生态课”和磨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应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专业网站专题栏目展示教师的教学行为记录,包括视频和文字材料,这样的教研体系则显得较为完整,让全体参与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教研主题“如何提高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这样的主题提出是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出的大背景,可以让体育教师先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二)“项目教研”要基于体育教学的真实环境和真实问题
  “项目教研”的主题来源于一线教学、服务于一线教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察和课后的及时反思,同时也来源于学生的反馈,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教学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操作性。因此,“项目教研”组应该及时收集这些真實的教学问题,由此确定相应的教研主题,在项目教研过程中,要基于真实的教学环境研究真实的教学问题,研讨过程中要让参与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真实感受进行点评分析,从中找出共性化和个性化的问题,集体通过实证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三)教研员在“项目教研”过程中要注意“角色”转变
  以往的体育教研,都习惯于教研员“一言堂”,教研员的认知与理解决定了后续教学行为的方向。“项目教研”是一线体育教师、学生、专家导师和体育教研员的深度合作研讨,在共同教学探讨中,教研员由“发号施令”“教学指导”转变为“专业支持”,教研员作为“合伙人”,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现代化的服务,在项目教研过程中,要营造平等的教研氛围,培养参与者质疑的批判意识,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教研要与时俱进,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其他文献
“技能改练券”是笔者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制的一种奖券,即在体育课上练习某项目时,如果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该项目的动作技术,并达到相应的发券标准时,学生就可以获得1张改练其他项目的奖券(表1)。巧妙地使用“技能改练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在比较枯燥的体测项目上使用更加行之有效。  一、特例特办,结合记录表巧妙发券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
颈前伸是指人体从侧面观察耳垂过度超过肩峰现象(图1),颈前伸也是上交叉综合征的症状之一。颈椎从侧面观看存在轻度的C形,但过度的肌肉失衡,不良的颈前伸姿势使颈椎改变了正常的弯曲弧度,导致关节病变,病变后的颈椎就像一个斜方向即将倒塌的灯塔一样,过度向前延伸,失去了正常前凸的生理弯曲。  除了先天性的骨骼病变和外界硬力造成的开放性创伤外,如车祸或重物砸伤造成的颈椎错位等,由于长期不良身体姿势和肌肉失衡导
常州市天宁区小学体育钱亢教师发展工作室于2015年9月正式成立,工作室以“打造天宁青年体育教师的研究平台、成长阶梯和智慧中心”为宗旨,以培养“会做、会说、会写”的新一代体育骨干教师为目标,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1期课题“基于校本指导纲要的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研究”为抓手,围绕校本课程指导纲要的研发、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教学手段多元应用、教学行为诊断等方面开展教学优化研究。  领衔人探索多元的培养模式
一、合理分组,提升比赛兴趣  案例: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往返跑比赛。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了4个组。在比赛中,能力弱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赶超不了能力强的学生,而能力强的学生不用全力却已经遥遥领先。再次比赛时,学生的比赛状态发生巨大变化,消极和自大取代了积极向上,比赛也变得乏味无聊。  分析:案例中教师的分组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课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情况,课中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令优秀生和学困生都失去
为了帮助肥胖和超重的学生学好跪跳起的方法,笔者借助于小小弹簧床进行了探索。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跪跳起。”课的开始时我说。学生们看着我,用力地点了点头。练习开始了,我在巡视指导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A和学生B两个偏胖的学生正歪着脑袋,一脸颓势地站在那里。由于他们体重大,腰腹力量弱,协调性也较差,导致跪跳起时腾空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双脚落地,两只膝盖就已经重重地砸到垫子上了。于是我走过去摸着他们
第6集 水晶人风波  虫虫很担心丁老师会责怪他把小cool龙带进了教室。可奇怪的是,丁老师不但没有责怪虫虫把小cool龙带到了学校,反而对小cool龙特别好,并给小cool龙安排座位,给他发了新书,让他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小cool龙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泪水差点儿淹了五(1)班教室。  “小cool龙,你应该去花坛里哭啊。”虫虫指了指花坛。  小cool龙不明白虫虫为什么要让他到花坛里去哭,奇怪地
近年来,自从某校校长带领学生在大课间跳“鬼步舞”火了之后,各地学校大课间的“鬼步舞”“街舞”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2019年3月,天津某小学1000多人大课间齐跳“街舞”;4月,江苏某小学将“鬼步舞”引入课间操;5月,黑龙江某小学500名学生课间操齐跳“鬼步舞”;甘肃某中学学生课间操齐跳“网红舞”……  传统的课间操,如广播体操、跑步等,因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虽然参与其中,但积
在定向运动中,位置感是一种隐性的技能,是基于熟练掌握定向地图进而灵活运用定向地图与现地对照后作出的一种判断。只有具备较强位置感,才能够凭借地物及地物间的位置关系快速判断并精准捕捉点位。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个颇有实效的训练方法,即“修测地图训练法”。修测地图的工作本是由定向地图制图员等相对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制图员在修测地图时,常常会遇到底图上缺失部分现地地物的状况,即现地存在某些地物而底图上却没有。这时
研讨背景: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研究者一直提倡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与之对应,“学法指导”也就成为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已的学习与实践中,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对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