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第一所不依附于
教会的大学——弗吉尼亚大学
杰斐逊年轻时,有一次与他的好朋友漫步到日后“蒙蒂塞罗”附近的一片山林,望着优美的景致,两人约定,今后一人去世后,另一人就将逝者埋葬在这里。后来朋友先行去世,杰斐逊按照两人的约定将朋友安葬于此。其后,陆续又有家族里的逝者埋葬于此,这里就成为了杰斐逊家族的墓地。从杰斐逊故居走不到10分钟,就可以看到杰斐逊家族的墓地。在所有墓葬中,杰斐逊的墓碑是最高大的一座方尖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在我看来,这块墓碑也许是整个“蒙蒂塞罗”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美国人公认的伟大总统、罕见的通才托马斯·杰斐逊在去世前就拟好自己的墓志铭。在其中,杰斐逊完全没有提到他显赫的政治生涯。他写上了他一生最重视、最骄傲的三件事:第一是《独立宣言》。这份文件不仅宣示了美国的独立,而且提出了美国的立国精神之一: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不可剥夺。第二个成就是《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这个弗吉尼亚州的法案奠定了日后美国宪法第一到第十修正案——也就是《人权法案》的基础,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第三件成就则是弗吉尼亚大学。杰斐逊认为,要捍卫美国共和国的性质,确保人民权利永远不受侵害,最根本的办法是推进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杰斐逊不仅一手创立了弗吉尼亚大学,使之成为美国第一个不依附于教会的大学,第一个提供建筑、天文、哲学等学科的大学,他还亲自设计了校园的主要建筑。
漫步在今天弗吉尼亚大学的中心,砖红色的建筑、白色的廊柱和屋顶,帕拉迪亚式建筑围合着一块绿色的草坪,风格与“蒙蒂塞罗”同出一辙。在这一圈建筑当中,最重要的是圆形大礼堂。当年学校的管理机构、图书馆、会议大厅都在此处。草坪的两侧,则是学生的宿舍以及各专业的公共区域。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之初,所有的老师与学生都居住在这一圈建筑当中,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这一教育理念显然有古希腊柏拉图的“雅典学园”的影子,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型塑人生。
今天,弗吉尼亚大学的规模当然远远超过当年,校园的规模也远远超出杰斐逊设计的规模,师生浑然一体的教育模式现在已经无法继续坚持。不过直到今天,杰斐逊设计的那部分宿舍当中仍然有学生居住,他们都是各系精选出来的获奖学生。由于蒙蒂塞罗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优美风景,更由于杰斐逊为其赋予的人文主义灵魂,蒙蒂塞罗和弗吉尼亚大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化遗产。
群星闪耀夏洛茨维尔
华盛顿带领美洲殖民地大陆军打赢独立战争后,13个美国殖民地组成了松散的邦联。邦联虽然有议会,但没有常备军,也没有独立的财政,以至后来马萨诸塞发生民变,邦联无力应对。于是在华盛顿主持下,各州代表开会讨论修改邦联条例。但是弗吉尼亚代表很快拿出了一个全新的《弗吉尼亚方案》,主张将邦联改造成联邦。《弗吉尼亚方案》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詹姆斯·麦迪逊,又一位来自弗吉尼亚、来自夏洛茨维尔的政治家。《弗吉尼亚方案》经与其他小州方案的妥协,成为新的宪法草案。
在争取各州批准宪法草案的过程中,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3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三人以共同笔名“帕布里乌斯”在报纸上发表81篇文章,为新宪法摇旗呐喊,这些文章后来被结集为《联邦党人文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美国最高法院曾经将《联邦党人文集》作为解释宪法原意的源头之一。麦迪逊也被后世美国人尊为“美国宪法之父”。
距夏洛茨维尔不远,有麦迪逊的故居蒙彼利埃(Montpelier)。在法语当中,“蒙彼利埃”意为“绿色的山岭”。我们造访这里时,恰逢故居正在实施复原工程。当年麦迪逊去世后,蒙彼利埃多次易手。后来这里被杜邦家族收购,房舍被大规模扩建。如今的复原工程,目标就是让蒙彼利埃回复到麦迪逊时期的样子。在复原施工的同时,故居仍然对游客开放。我们看到装修工人正在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导游则在一旁介绍为何要如此施工,当年每一个房间的面貌与功用,以及杜邦家族居住时期这里的面貌。
还是回到杰斐逊的“蒙蒂塞罗”。杰斐逊与麦迪逊是终身挚手。在杰斐逊家有一间专门的卧室,被称作“麦迪逊室”。顾名思义,这个房间是给造访“蒙蒂塞罗”的麦迪逊准备的。在鼓吹立宪时期、撰写《联邦党人文集》时,麦迪逊与汉密尔顿、杰伊都是强大联邦政府的鼓吹者。然而联邦政府建立、华盛顿担任总统后,麦迪逊很快与汉密尔顿分道扬镳。围绕联邦政府的财政权、特别是中央银行问题,曾经的战友发生了尖锐的分歧。汉密尔顿等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派别被称为“联邦党人”,杰斐逊与麦迪逊这两个弗吉尼亚人则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主张维护州的权力,反对强大的联邦政府。后来,麦迪逊出面建立了“民主共和党”,这是美国第一个政党,也是今日美国民主党的由来。而在麦迪逊的背后,民主共和党的真正灵魂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另一个弗吉尼亚人华盛顿作为总统不属于任何派别,他也强烈反对这类党争。不过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实际上华盛顿还是支持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的政策。
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满后退休,偏向联邦党人的亚当斯击败杰斐逊担任总统。他是美国建国最初的36年间唯一来自弗吉尼亚以外的总统。但是4年后,杰斐逊赢得选举,再次将领导权夺回到弗吉尼亚人手中。8年后,曾在杰斐逊政府中担任国务卿的麦迪逊成为总统。又8年后,麦迪逊的总统职位由第四个弗吉尼亚人、第三个夏洛茨维尔人詹姆斯·门罗继承。杰斐逊、麦迪逊、门罗三人任期相连,政策主张也比较相似,因此也有历史学家排除掉华盛顿,仅仅将这3个夏洛茨维尔人称为“弗吉尼亚王朝”。
“门罗中校”和“门罗主义”
门罗故居“阿什罗高地”与杰斐逊故居“蒙蒂塞罗”相距只有5公里。杰斐逊退休后苦心经营的弗吉尼亚大学的地产实际上就是从门罗那里购买的。如果说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3人的故居都算得上豪宅的话,门罗的家就要寒酸得多了。实际上,“阿什罗高地”的宅邸比之今日普通美国中产阶级的住宅,也未见得好多少。门罗虽然也出身于拥有奴隶的农场主家庭,但是其家境比起他之前的3位弗吉尼亚总统则相差甚多。今天我们看到的门罗故居的一大部分,也是后来房屋拥有者扩建的。原来的房舍规模更小,每一个房间也颇为局促。导游带着十来个游客进屋参观,房间里就有点转不开身了。
与杰斐逊和麦迪逊不同,门罗早年弃笔从戎,行伍出身,在独立战争中立过不少战功,这一点倒是与华盛顿更为相似。终其一生,门罗最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门罗中校”,而不是“门罗总统”。美国革命成功后,他与杰斐逊逐渐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是杰斐逊的门生与助手。在杰斐逊1800年竞选总统时,门罗立下了汗马功劳。
门罗本人的政治履历也颇为丰富。他当过两任弗吉尼亚州长、邦联国会议员、驻法大使、驻英特使、国务卿、战争部长等职务。门罗可能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掌握过外交、防务两部门权力的人。不过,今人提到门罗,第一反应可能只有“门罗主义”了。门罗本人虽然并没有说过“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句话,但是这句话的确成为门罗外交主张的最好概括。“门罗主义”是美国度过建国草创期、逐步站稳脚跟之后应运而生的外交政策,也是美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成功开端。
从华盛顿到杰斐逊,从麦迪逊到门罗,弗吉尼亚人在美国建国后为这个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在后世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之一,与“弗吉尼亚王朝”奠定的制度与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这些历史的足迹与思想的光芒,正是弗吉尼亚这块土地最富有魅力的部分。
教会的大学——弗吉尼亚大学
杰斐逊年轻时,有一次与他的好朋友漫步到日后“蒙蒂塞罗”附近的一片山林,望着优美的景致,两人约定,今后一人去世后,另一人就将逝者埋葬在这里。后来朋友先行去世,杰斐逊按照两人的约定将朋友安葬于此。其后,陆续又有家族里的逝者埋葬于此,这里就成为了杰斐逊家族的墓地。从杰斐逊故居走不到10分钟,就可以看到杰斐逊家族的墓地。在所有墓葬中,杰斐逊的墓碑是最高大的一座方尖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在我看来,这块墓碑也许是整个“蒙蒂塞罗”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美国人公认的伟大总统、罕见的通才托马斯·杰斐逊在去世前就拟好自己的墓志铭。在其中,杰斐逊完全没有提到他显赫的政治生涯。他写上了他一生最重视、最骄傲的三件事:第一是《独立宣言》。这份文件不仅宣示了美国的独立,而且提出了美国的立国精神之一: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不可剥夺。第二个成就是《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这个弗吉尼亚州的法案奠定了日后美国宪法第一到第十修正案——也就是《人权法案》的基础,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第三件成就则是弗吉尼亚大学。杰斐逊认为,要捍卫美国共和国的性质,确保人民权利永远不受侵害,最根本的办法是推进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杰斐逊不仅一手创立了弗吉尼亚大学,使之成为美国第一个不依附于教会的大学,第一个提供建筑、天文、哲学等学科的大学,他还亲自设计了校园的主要建筑。
漫步在今天弗吉尼亚大学的中心,砖红色的建筑、白色的廊柱和屋顶,帕拉迪亚式建筑围合着一块绿色的草坪,风格与“蒙蒂塞罗”同出一辙。在这一圈建筑当中,最重要的是圆形大礼堂。当年学校的管理机构、图书馆、会议大厅都在此处。草坪的两侧,则是学生的宿舍以及各专业的公共区域。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之初,所有的老师与学生都居住在这一圈建筑当中,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这一教育理念显然有古希腊柏拉图的“雅典学园”的影子,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型塑人生。
今天,弗吉尼亚大学的规模当然远远超过当年,校园的规模也远远超出杰斐逊设计的规模,师生浑然一体的教育模式现在已经无法继续坚持。不过直到今天,杰斐逊设计的那部分宿舍当中仍然有学生居住,他们都是各系精选出来的获奖学生。由于蒙蒂塞罗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优美风景,更由于杰斐逊为其赋予的人文主义灵魂,蒙蒂塞罗和弗吉尼亚大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化遗产。
群星闪耀夏洛茨维尔
华盛顿带领美洲殖民地大陆军打赢独立战争后,13个美国殖民地组成了松散的邦联。邦联虽然有议会,但没有常备军,也没有独立的财政,以至后来马萨诸塞发生民变,邦联无力应对。于是在华盛顿主持下,各州代表开会讨论修改邦联条例。但是弗吉尼亚代表很快拿出了一个全新的《弗吉尼亚方案》,主张将邦联改造成联邦。《弗吉尼亚方案》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詹姆斯·麦迪逊,又一位来自弗吉尼亚、来自夏洛茨维尔的政治家。《弗吉尼亚方案》经与其他小州方案的妥协,成为新的宪法草案。
在争取各州批准宪法草案的过程中,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3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三人以共同笔名“帕布里乌斯”在报纸上发表81篇文章,为新宪法摇旗呐喊,这些文章后来被结集为《联邦党人文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美国最高法院曾经将《联邦党人文集》作为解释宪法原意的源头之一。麦迪逊也被后世美国人尊为“美国宪法之父”。
距夏洛茨维尔不远,有麦迪逊的故居蒙彼利埃(Montpelier)。在法语当中,“蒙彼利埃”意为“绿色的山岭”。我们造访这里时,恰逢故居正在实施复原工程。当年麦迪逊去世后,蒙彼利埃多次易手。后来这里被杜邦家族收购,房舍被大规模扩建。如今的复原工程,目标就是让蒙彼利埃回复到麦迪逊时期的样子。在复原施工的同时,故居仍然对游客开放。我们看到装修工人正在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导游则在一旁介绍为何要如此施工,当年每一个房间的面貌与功用,以及杜邦家族居住时期这里的面貌。
还是回到杰斐逊的“蒙蒂塞罗”。杰斐逊与麦迪逊是终身挚手。在杰斐逊家有一间专门的卧室,被称作“麦迪逊室”。顾名思义,这个房间是给造访“蒙蒂塞罗”的麦迪逊准备的。在鼓吹立宪时期、撰写《联邦党人文集》时,麦迪逊与汉密尔顿、杰伊都是强大联邦政府的鼓吹者。然而联邦政府建立、华盛顿担任总统后,麦迪逊很快与汉密尔顿分道扬镳。围绕联邦政府的财政权、特别是中央银行问题,曾经的战友发生了尖锐的分歧。汉密尔顿等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派别被称为“联邦党人”,杰斐逊与麦迪逊这两个弗吉尼亚人则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主张维护州的权力,反对强大的联邦政府。后来,麦迪逊出面建立了“民主共和党”,这是美国第一个政党,也是今日美国民主党的由来。而在麦迪逊的背后,民主共和党的真正灵魂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另一个弗吉尼亚人华盛顿作为总统不属于任何派别,他也强烈反对这类党争。不过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实际上华盛顿还是支持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的政策。
华盛顿两届总统任满后退休,偏向联邦党人的亚当斯击败杰斐逊担任总统。他是美国建国最初的36年间唯一来自弗吉尼亚以外的总统。但是4年后,杰斐逊赢得选举,再次将领导权夺回到弗吉尼亚人手中。8年后,曾在杰斐逊政府中担任国务卿的麦迪逊成为总统。又8年后,麦迪逊的总统职位由第四个弗吉尼亚人、第三个夏洛茨维尔人詹姆斯·门罗继承。杰斐逊、麦迪逊、门罗三人任期相连,政策主张也比较相似,因此也有历史学家排除掉华盛顿,仅仅将这3个夏洛茨维尔人称为“弗吉尼亚王朝”。
“门罗中校”和“门罗主义”
门罗故居“阿什罗高地”与杰斐逊故居“蒙蒂塞罗”相距只有5公里。杰斐逊退休后苦心经营的弗吉尼亚大学的地产实际上就是从门罗那里购买的。如果说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3人的故居都算得上豪宅的话,门罗的家就要寒酸得多了。实际上,“阿什罗高地”的宅邸比之今日普通美国中产阶级的住宅,也未见得好多少。门罗虽然也出身于拥有奴隶的农场主家庭,但是其家境比起他之前的3位弗吉尼亚总统则相差甚多。今天我们看到的门罗故居的一大部分,也是后来房屋拥有者扩建的。原来的房舍规模更小,每一个房间也颇为局促。导游带着十来个游客进屋参观,房间里就有点转不开身了。
与杰斐逊和麦迪逊不同,门罗早年弃笔从戎,行伍出身,在独立战争中立过不少战功,这一点倒是与华盛顿更为相似。终其一生,门罗最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门罗中校”,而不是“门罗总统”。美国革命成功后,他与杰斐逊逐渐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是杰斐逊的门生与助手。在杰斐逊1800年竞选总统时,门罗立下了汗马功劳。
门罗本人的政治履历也颇为丰富。他当过两任弗吉尼亚州长、邦联国会议员、驻法大使、驻英特使、国务卿、战争部长等职务。门罗可能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掌握过外交、防务两部门权力的人。不过,今人提到门罗,第一反应可能只有“门罗主义”了。门罗本人虽然并没有说过“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句话,但是这句话的确成为门罗外交主张的最好概括。“门罗主义”是美国度过建国草创期、逐步站稳脚跟之后应运而生的外交政策,也是美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成功开端。
从华盛顿到杰斐逊,从麦迪逊到门罗,弗吉尼亚人在美国建国后为这个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在后世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之一,与“弗吉尼亚王朝”奠定的制度与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这些历史的足迹与思想的光芒,正是弗吉尼亚这块土地最富有魅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