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装袋与灭菌:将培养料装袋扎紧,虚实相适。装袋后及时装锅灭菌,料袋装锅后要有一定的空隙,批与批之间留4~6厘米空隙,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彻底。开始加热升温时用旺火,从凉袋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当温度到100℃后,开始计算时间,用中火维持20~24小时,中间不能降温,以达到灭菌彻底的效果。停火后焖10分钟即可出锅。将锅门或塑料膜打开,温度降到70℃时,工作人员带上棉手套抢温出袋,不能拖延时间以防杂菌感染。在出袋前,应把生石灰撒在养菌的房间或养菌棚地上,然后再用硫黄熏24小时(以每7~8平方米用量为500克为宜),将运输工具用清水洗净后铺上灭过菌的农膜或编织袋方可出袋。
四、接种
1.养菌房或养菌棚内接种:当灭菌后的菌袋在养菌房或养菌棚内温度降到30℃以下后再接种。接种前做好以下准备:把菌种在消毒液(用克霉王一包兑水25公斤)中清洗,晾干后放在消毒的菌袋上。把工作人员穿的外套、要用的工具以及75%的酒精全部放在接种菌袋上,然后用一张新农膜盖在上面,在五点位置用气雾消毒盒灭菌(2立方米/盒)45分钟后方可接种。工作人员应带上口罩、帽子、脚套,用75%酒精洗手后,把熏好的菌袋从一边角处打开,把门关上,打开一侧电灯(非工作人员不得接近),方可正常接种。接种时4个人一组,1人打眼,2人点种,1人套袋摆垛,这样可发挥最大效率。
2.箱式接种:根据接种箱的大小,把灭好菌的菌袋放进箱内(温度降到30℃以下),再把菌种外套袋放进箱内,然后把酒精、镊子、小刀等工具放进箱内,用2盒气雾消毒盒熏蒸,然后封严。45分钟后,工作人员用75%酒精洗手后,两手从两个工作孔探进去,打开电灯进行接种。第一步将菌种薄膜撤掉,把菌种掰成适合点种的小块,然后打眼、接种、套袋,每接完一袋后把它放在一边,再接下一袋,往返接完为止,再安排下一箱接种。
五、养菌管理
接好种一周内,只能开门或开窗通风,工作人员在室内或棚内放上温度计(在接好菌袋上,自上往下数第二层把温度计夹在中间,多放几处,避免意外),室内或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这时袋温比室温低1~2℃。7~14天时,透过外套袋可看到穴口有白色菌丝向四周扩展,此时室内或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6~28℃;14~21天时工作人员开始翻堆,翻过堆的大垛摆成条,条与条之间留有空间,以利于换气,菌丝此时长势很快,很容易升温;21~26天时菌丝生长至5~7厘米,袋内菌丝需氧量增大,解开外套袋口或直接脱掉外套袋,这时摆条垛,摆一层中间放两根竹子,避免袋子起高温,摆放时袋与袋间距3~5厘米,只能摆5~6层,不宜过高。刺孔应灵活运用,这时袋内温度比室温要高2~3℃,应注意调温供氧,如观察到穴孔菌丝上面长有白色小硬疙瘩,就需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穴周边刺孔3~5个,不能深刺,更不能刺到无菌丝的培养料上。注意只有温度在25℃以下方可刺孔,因为菌袋刺孔后袋内温度会迅速提高3~5℃,超过30℃时菌丝会停止生长,甚至会烧死菌丝,因此,宁可晚刺、少刺,也不能把菌袋烧坏。养菌期间要刺孔1~3次,前后总计刺孔80个左右,刺孔掌握“先少后多、先浅后深,孔穴先细后粗”的原则,第一次用毛衣针刺2~3厘米,第二次用4毫米钢针刺4~5厘米,第三次用6毫米钢丝刺到袋子中心,温度高了少刺。如果温度过高,刺孔后应把棚内所有通风门窗打开通风降温;26~40天时是菌丝长势最快、温度提升最快、需氧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最容易烧坏菌袋的关键时刻,所以刚上手的种植户要高度重视;40~50天时菌丝长满全袋,此时需增光;菌袋50~60天期间,如果温度、通风、光照都正常,白色菌丝上面产生瘤状物,像爆米花大小,如松软,这时菌袋进入转色期,继而分泌出黄、红、棕色水珠,此时温度应控制在23~25℃,白色菌丝逐渐转变成褐色的菌膜,转色期间袋上红棕色水珠要及时用钢丝针把膜挑起,菌袋的水就会排出。转色期间温度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转好色后,袋子养菌过程完成,根据天气温差情况泡袋、浸水、上架。
六、选择出菇场地与棚架出菇管理
1.选择出菇场地:出菇场地要选择坐北向南、通风、向阳、地平、清洁、下雨不积水的地方,泡袋池子要距棚架近。
2.棚架出菇管理:泡菌袋选择温差大的一天,早上泡袋,这样出菇快、出菇齐,好管理,节省劳力。泡袋前每个袋上用6毫米钢针刺2~3个孔,要把袋子刺透。气温12~20℃时,浸泡24个小时,出池上架,上架后晾一天,然后用农膜把棚盖严,棚内温度达到16~25℃时3~5天菇即可出齐,每出一个菇蕾时用小刀把袋子划一个三角口。若没有出菇,则挑出袋子放进另一个没有出菇的棚架上,盖上薄膜,增温出菇。把出齐菇的菌袋摆放在架子上,间距10厘米,每袋挑选菇形好的菇留5~7朵为宜,然后晾棚晒菇。菇蕾要在低温下缓慢生长,当夜间温度低于0℃时,盖上薄膜;如果温度在0℃以上,则持续7~9天,观察菇蕾面外壳,若菇质坚硬,菇表面有裂纹时,即可催花。
七、催花
每天早上掀薄膜,晚上盖好,白天通风日晒,晚上增温上潮,菇蕾上裂纹每天都会增大,这样就会生产出优质的花菇。
八、采菇
菇生长至直径5~6厘米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料,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紧捏菌柄,左右旋转轻轻采下。如遇阴雨天气,也要采收,然后立即上炕烘烤。
九、烘烤
把采收的菇放在篦子上,菇脚朝上摆开,点燃炕火,打开风机,把装好菇的篦子放进风炕里面烘干。烘干时前8个小时温度控制在38~45℃,这样低温慢慢把菇面吹干,菇表面花纹小,经济效益好;9~18小时温度升到45~55℃,这样中温有利于排湿,此时把风炕排湿通道打开,菇褶由黑色变成米黄色,为最佳色泽;18~22小时温度升到55~60℃,排湿通道关掉2/3,利用循环风增温烘烤;最后2个小时关闭排湿通道,温度升到65~67℃,彻底烤干。这样烘烤的菇质量符合出口标准,保质期可达18个月。(全文完)
(河南省舞阳县农林局 谢晓兵 邮编:462400)
四、接种
1.养菌房或养菌棚内接种:当灭菌后的菌袋在养菌房或养菌棚内温度降到30℃以下后再接种。接种前做好以下准备:把菌种在消毒液(用克霉王一包兑水25公斤)中清洗,晾干后放在消毒的菌袋上。把工作人员穿的外套、要用的工具以及75%的酒精全部放在接种菌袋上,然后用一张新农膜盖在上面,在五点位置用气雾消毒盒灭菌(2立方米/盒)45分钟后方可接种。工作人员应带上口罩、帽子、脚套,用75%酒精洗手后,把熏好的菌袋从一边角处打开,把门关上,打开一侧电灯(非工作人员不得接近),方可正常接种。接种时4个人一组,1人打眼,2人点种,1人套袋摆垛,这样可发挥最大效率。
2.箱式接种:根据接种箱的大小,把灭好菌的菌袋放进箱内(温度降到30℃以下),再把菌种外套袋放进箱内,然后把酒精、镊子、小刀等工具放进箱内,用2盒气雾消毒盒熏蒸,然后封严。45分钟后,工作人员用75%酒精洗手后,两手从两个工作孔探进去,打开电灯进行接种。第一步将菌种薄膜撤掉,把菌种掰成适合点种的小块,然后打眼、接种、套袋,每接完一袋后把它放在一边,再接下一袋,往返接完为止,再安排下一箱接种。
五、养菌管理
接好种一周内,只能开门或开窗通风,工作人员在室内或棚内放上温度计(在接好菌袋上,自上往下数第二层把温度计夹在中间,多放几处,避免意外),室内或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这时袋温比室温低1~2℃。7~14天时,透过外套袋可看到穴口有白色菌丝向四周扩展,此时室内或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6~28℃;14~21天时工作人员开始翻堆,翻过堆的大垛摆成条,条与条之间留有空间,以利于换气,菌丝此时长势很快,很容易升温;21~26天时菌丝生长至5~7厘米,袋内菌丝需氧量增大,解开外套袋口或直接脱掉外套袋,这时摆条垛,摆一层中间放两根竹子,避免袋子起高温,摆放时袋与袋间距3~5厘米,只能摆5~6层,不宜过高。刺孔应灵活运用,这时袋内温度比室温要高2~3℃,应注意调温供氧,如观察到穴孔菌丝上面长有白色小硬疙瘩,就需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穴周边刺孔3~5个,不能深刺,更不能刺到无菌丝的培养料上。注意只有温度在25℃以下方可刺孔,因为菌袋刺孔后袋内温度会迅速提高3~5℃,超过30℃时菌丝会停止生长,甚至会烧死菌丝,因此,宁可晚刺、少刺,也不能把菌袋烧坏。养菌期间要刺孔1~3次,前后总计刺孔80个左右,刺孔掌握“先少后多、先浅后深,孔穴先细后粗”的原则,第一次用毛衣针刺2~3厘米,第二次用4毫米钢针刺4~5厘米,第三次用6毫米钢丝刺到袋子中心,温度高了少刺。如果温度过高,刺孔后应把棚内所有通风门窗打开通风降温;26~40天时是菌丝长势最快、温度提升最快、需氧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最容易烧坏菌袋的关键时刻,所以刚上手的种植户要高度重视;40~50天时菌丝长满全袋,此时需增光;菌袋50~60天期间,如果温度、通风、光照都正常,白色菌丝上面产生瘤状物,像爆米花大小,如松软,这时菌袋进入转色期,继而分泌出黄、红、棕色水珠,此时温度应控制在23~25℃,白色菌丝逐渐转变成褐色的菌膜,转色期间袋上红棕色水珠要及时用钢丝针把膜挑起,菌袋的水就会排出。转色期间温度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转好色后,袋子养菌过程完成,根据天气温差情况泡袋、浸水、上架。
六、选择出菇场地与棚架出菇管理
1.选择出菇场地:出菇场地要选择坐北向南、通风、向阳、地平、清洁、下雨不积水的地方,泡袋池子要距棚架近。
2.棚架出菇管理:泡菌袋选择温差大的一天,早上泡袋,这样出菇快、出菇齐,好管理,节省劳力。泡袋前每个袋上用6毫米钢针刺2~3个孔,要把袋子刺透。气温12~20℃时,浸泡24个小时,出池上架,上架后晾一天,然后用农膜把棚盖严,棚内温度达到16~25℃时3~5天菇即可出齐,每出一个菇蕾时用小刀把袋子划一个三角口。若没有出菇,则挑出袋子放进另一个没有出菇的棚架上,盖上薄膜,增温出菇。把出齐菇的菌袋摆放在架子上,间距10厘米,每袋挑选菇形好的菇留5~7朵为宜,然后晾棚晒菇。菇蕾要在低温下缓慢生长,当夜间温度低于0℃时,盖上薄膜;如果温度在0℃以上,则持续7~9天,观察菇蕾面外壳,若菇质坚硬,菇表面有裂纹时,即可催花。
七、催花
每天早上掀薄膜,晚上盖好,白天通风日晒,晚上增温上潮,菇蕾上裂纹每天都会增大,这样就会生产出优质的花菇。
八、采菇
菇生长至直径5~6厘米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料,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紧捏菌柄,左右旋转轻轻采下。如遇阴雨天气,也要采收,然后立即上炕烘烤。
九、烘烤
把采收的菇放在篦子上,菇脚朝上摆开,点燃炕火,打开风机,把装好菇的篦子放进风炕里面烘干。烘干时前8个小时温度控制在38~45℃,这样低温慢慢把菇面吹干,菇表面花纹小,经济效益好;9~18小时温度升到45~55℃,这样中温有利于排湿,此时把风炕排湿通道打开,菇褶由黑色变成米黄色,为最佳色泽;18~22小时温度升到55~60℃,排湿通道关掉2/3,利用循环风增温烘烤;最后2个小时关闭排湿通道,温度升到65~67℃,彻底烤干。这样烘烤的菇质量符合出口标准,保质期可达18个月。(全文完)
(河南省舞阳县农林局 谢晓兵 邮编:4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