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对比小学,学习任务加重,导致从开始,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阶段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小学阶段更为明显。然而数学成绩差的这部分学生的智力绝大部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数学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心理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就会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就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厌恶和反抗等的不良心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本文从学困生的心理出发,探究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找出根源,提出相应对策。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数学学习,主动学习的效率将会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主动学习;数学
1.观察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
1.1观察群体
本人在南沙小学任教一年,任教一(3)班和一(4)班的数学。以自己任教的3、4班作为观察对象,该年级没有分尖子班,全部班级为普通班级且各班级间数学总体成绩差异不大。结合数学的上个学期期末考成绩、单元测试成绩、中段考成绩,三次考试均低于70分(满分100)的定义为数学学困生。被观察群体总人数为89人,且智力均属正常范围内。
1.2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1)数学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该群学生课堂上参与不足,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爱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不知道老师讲哪里,有的甚至连书都没拿出来,老师课堂上布置练习就拿出练习本做做样子,其实根本没有思考,等待老师讲解,对老师依赖性太强。课堂上老师提问,他们几乎不参与,除非被点到名字也是敷衍了事。
(2)数学学困生的课后表现
该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难题,但是他们课后很少会去找老师或同学解除疑惑,而是就此了之。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数学学困生比较缺乏意志力,遇到问题不会去翻阅书本笔记或者向他人请教,而是直接抄袭他人答案,有的甚至不交作业。
(3)数学学困生对待考试的表现
数学学困生对待考试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看到比较复杂的题目,特别是比较长的题目,在看题之前,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暗示自己这个题目很难,所以不去深入思考,容易放弃做题。还有一种就是不屑于考试,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行为,他们对数学已经完全地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的数学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2.对被观察人群的问卷调查
针对数学学困生自制调查问卷,为了不让数学学困生们感觉到自己被区别看待,以免增强他们的自卑心理,此问卷发放300份到6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此调查为本人论文研究所用,所填问卷不会给家长和教师们看,请他们务必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如实地填写,并且记名回收。问卷发放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3.调查结果分析
3.1学生自身因素
(1)对数学的兴趣度很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的热爱与否跟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哪位伟大的科学家不爱科学,音乐家不爱音乐,数学家不爱学习?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和分析,其中筛选出1.3.4.6.8.9(对应的数据序号)数据进行绘图研究,美国数学家哈斯勒-惠特尼,他大学读的是音乐专业,取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他被送到欧洲最好的音乐中心学习。大学除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必修课外,还要上专业外的选修课。于是他选择了量子力学,可是他完全听不懂。任课教授叫他去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并点名了几本数学教科书。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对数学一见钟情,他说:“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回到美国之后,他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开始了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他的研究领域遍及和拓扑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特惠尼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其他外界因素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就算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数学,但是依然毫无兴趣,只是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这只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没有兴趣的努力结果只会事倍功半,而有了兴趣就会化成学习动力,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2)惰性心理
通过对数据3.4.5.6的研究,发现5有较严重的問题,有部分学生甚至不做作业,惰性心理是指主观上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为的一种心理,它是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数学学困生大部分不喜欢上数学课,上课喜欢开小差,遇到难题时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作业大部分不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是直接抄袭他人的,依赖性太强,求知欲不足,不思进取,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很难改变。
(3)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
大家都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然而这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有效,而对于数学学困生,他们并不缺乏失败的经验,失败并没有成就他们走上成功,而削减了他们的自信心,促成了自卑心理的产生。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小学大部分还算不上数学学困生,而进入阶段,数学变得抽象,难学,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就会急剧下降,久而久之,他们就认定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常常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成绩好的同学羡慕,对自身不自信,一看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就会觉得,这题我是不会做的,而且也不会去向老师请教,因为这些题别人都会,而自己去问老师怕被取笑。日积月累,难题会越来越多,自然会丧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而这些学困生学习中,他们并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是得过且过。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目标带着前进,而有了一个学习目标(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就给自己规划好了航向,沿着一条特定的轨迹努力向前,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踌躇;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总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会变得慵懒,碌碌无为。 (5)自控能力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通过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远没有稳定注意力的作用大。如今这个时代娱乐活动越来越多,而学困生们有一种贪图享乐心理,他们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去追求一时的快活而把学习任务抛诸脑后,心想总会有时间解决的,于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永远也解决不了。
3.2家庭因素
(1)管教不严,监督不到位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而且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彼此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如果家长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这确实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多大的家庭压力,基本上都是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因为许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成绩好坏都取决于他们自己,家长逼着学习也没有。而有些家长对孩子是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为叛逆埋下祸根。实际上管教太松反而会纵容他们的惰性,这些学生本来就自控能力差,惰性太强,比起一般学生更需要家长的严格监督管教,收敛他们的脾性。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而家庭的环境也关系着孩子的学习。调查报告可看出家长们几乎都还是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的,这一点与普通学生家庭并没有存在多大的差异。而家庭的成员关系,家庭文化氛围也会影响着孩子,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在家里没有父母数学知识的引导灌输,就没有办法做到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还有些家庭经常有矛盾产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情,没有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怎么能好好学习。
3.3教师因素
(1)没有对数学学困生有足够的关注
学困生一般不会得到老师太多的关注,他们很少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鼓励,他们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而老师可能曾经好好地教化过他们但是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老师会认为他们的学习是没救的了。另一方面,学校的评比制度很严峻,对老师要求很高,而学校的荣誉都是优等生挣来的,学校和老师都主要把精力花在优等生上,而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不捣乱纪律,在学习上会适当地放松。这恰恰助长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自己不会在老师、同学们眼里发光发亮,在班上被丢在一角无人理会。
(2)课后作业任务太重
我在实习任教的班级上发现班上存在很多的作业抄袭现象,其中优等生也不少,学困生就更不用说。当我询问他们,他们给我的答案却是,作业太多,而只要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来不及做,而又必须要上交作业,只能拿他人作业来抄袭。可是作业任务布置太多,反而成为了他们的负担,更会激发了对数学厌恶、反抗的心理,这样反而弊大于利,所以,作业应当适可而止。
4.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4.1针对学生自身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提出了引导学习步骤的前两步就是:第一,提出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唤起他们的好奇心。第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不确定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数学是活的,特别的数学,并没有高中数学那样抽象难解,而且灵活性很高,老师应该把数学转化成很有趣的东西让学生爱上数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一。”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先跟同学们玩个游戏,你心理默念一个数,然后将这个数乘2,所得的数再减15,所得差再加上22,告诉我答案是什么,我就知道你心里默念的数是什么。这时就算是不爱学习的学困生也会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己动手探究,弄清其中缘由。让学生对学数学感兴趣,那么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2)常给数学学困生鼓励和信心,消除自卑
坚信每一个数学学困生都有能把数学学好的潜力,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会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认可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在学习数学上自然也会有信心,才会有动力去把数学学好。
(3)让他们给自己设定学习安排和目标
这里要提一下著名的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指的是用高频的活动去强化低频的活动,简单地来说就是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为动力驱使孩子去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比如今天有作业要做,但是又想看电视,那就给自己设定好安排,电视可以看,但必须先完成作业才能看。这样有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后面等着,做作业自然有了动力,而且不会拖拖拉拉。这个学习方式在家长的配合下会更有效,学生慢慢习惯了这个学习节奏,自控能力自然也会增强,效果是学到也玩到了。
(4)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习态度是个体的非认知因素,增加积极迁移产生的机会,需要主动学习的态度用强烈的内部动机去利用迁移的机会。主动学习的自我调控,使得学习者减少了头脑中的惰性知识经验的存在,提高了已有经验的可利用性。一些研究和实际教学都发现,有时尽管学生头脑中储存了迁移所必需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似乎处于惰性状态,不能被有效地加以利用,那是因为缺乏主动迁移的意识是有关系的。学困生往往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以致习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而主动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的效率。
4.2针对家庭
(1)加强学习的监督
正值青少年的生最需要家长的管教和领导,而大部分的学困生都缺少家长的学习监督和管教,家长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管理孩子,有的甚至把孩子留守在家,这样会让本来就自控能力差的学困生更加无拘无束,懒慵散漫。家长再忙也应该多挤出点时间监督管教孩子,并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只会盯着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安排家长都关注到并加以引导。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一個家庭父母不和,总是吵吵闹闹,或者家庭经常邀请朋友来打麻将,孩子又怎么能集中精力安心学习。
4.3针对教师
(1)多关注学困生,照顾他们的感受
老师不能拿学困生的成绩和优等生比较,应该对他们降低要求,有进步就要表扬,多给他们点鼓励和信心。大部分学困生会有一点对学习的自卑,但是自尊心又很强,老师不能当面批评他们,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更会激起学生的厌恶以及反抗。平时多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疏通他们的思想,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合理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作业的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布置作业不求多,而要精,要有针对性,内容形式多样。通过做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作业过量,做作业让学生太过劳累,这会逼得他们去抄袭他们的作业,这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让学生对做作业产生厌恶,反抗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作业量一定要适量,宁可少不求多。
参考文献:
[1]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3-25.
[2]胥兴春.数学学习困难及其心理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邵纯.温州重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9.
[5]杨作义,周希杰.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分析[J].数学教学参考,1997:4-8.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30-32
[7]张爱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和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5-21
[8]http://xlzx.dqsy.net/3jyxl/3-1jzxx/304.html.
[9]李晓东,赵群.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28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主动学习;数学
1.观察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
1.1观察群体
本人在南沙小学任教一年,任教一(3)班和一(4)班的数学。以自己任教的3、4班作为观察对象,该年级没有分尖子班,全部班级为普通班级且各班级间数学总体成绩差异不大。结合数学的上个学期期末考成绩、单元测试成绩、中段考成绩,三次考试均低于70分(满分100)的定义为数学学困生。被观察群体总人数为89人,且智力均属正常范围内。
1.2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1)数学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该群学生课堂上参与不足,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爱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不知道老师讲哪里,有的甚至连书都没拿出来,老师课堂上布置练习就拿出练习本做做样子,其实根本没有思考,等待老师讲解,对老师依赖性太强。课堂上老师提问,他们几乎不参与,除非被点到名字也是敷衍了事。
(2)数学学困生的课后表现
该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难题,但是他们课后很少会去找老师或同学解除疑惑,而是就此了之。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数学学困生比较缺乏意志力,遇到问题不会去翻阅书本笔记或者向他人请教,而是直接抄袭他人答案,有的甚至不交作业。
(3)数学学困生对待考试的表现
数学学困生对待考试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看到比较复杂的题目,特别是比较长的题目,在看题之前,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暗示自己这个题目很难,所以不去深入思考,容易放弃做题。还有一种就是不屑于考试,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行为,他们对数学已经完全地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的数学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2.对被观察人群的问卷调查
针对数学学困生自制调查问卷,为了不让数学学困生们感觉到自己被区别看待,以免增强他们的自卑心理,此问卷发放300份到6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此调查为本人论文研究所用,所填问卷不会给家长和教师们看,请他们务必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如实地填写,并且记名回收。问卷发放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3.调查结果分析
3.1学生自身因素
(1)对数学的兴趣度很低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的热爱与否跟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哪位伟大的科学家不爱科学,音乐家不爱音乐,数学家不爱学习?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和分析,其中筛选出1.3.4.6.8.9(对应的数据序号)数据进行绘图研究,美国数学家哈斯勒-惠特尼,他大学读的是音乐专业,取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他被送到欧洲最好的音乐中心学习。大学除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必修课外,还要上专业外的选修课。于是他选择了量子力学,可是他完全听不懂。任课教授叫他去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并点名了几本数学教科书。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对数学一见钟情,他说:“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回到美国之后,他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开始了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他的研究领域遍及和拓扑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特惠尼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其他外界因素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就算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数学,但是依然毫无兴趣,只是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这只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没有兴趣的努力结果只会事倍功半,而有了兴趣就会化成学习动力,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2)惰性心理
通过对数据3.4.5.6的研究,发现5有较严重的問题,有部分学生甚至不做作业,惰性心理是指主观上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为的一种心理,它是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数学学困生大部分不喜欢上数学课,上课喜欢开小差,遇到难题时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作业大部分不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是直接抄袭他人的,依赖性太强,求知欲不足,不思进取,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很难改变。
(3)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
大家都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然而这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有效,而对于数学学困生,他们并不缺乏失败的经验,失败并没有成就他们走上成功,而削减了他们的自信心,促成了自卑心理的产生。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小学大部分还算不上数学学困生,而进入阶段,数学变得抽象,难学,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就会急剧下降,久而久之,他们就认定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常常怀疑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成绩好的同学羡慕,对自身不自信,一看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就会觉得,这题我是不会做的,而且也不会去向老师请教,因为这些题别人都会,而自己去问老师怕被取笑。日积月累,难题会越来越多,自然会丧失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而这些学困生学习中,他们并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而是得过且过。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目标带着前进,而有了一个学习目标(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就给自己规划好了航向,沿着一条特定的轨迹努力向前,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踌躇;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总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会变得慵懒,碌碌无为。 (5)自控能力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通过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远没有稳定注意力的作用大。如今这个时代娱乐活动越来越多,而学困生们有一种贪图享乐心理,他们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去追求一时的快活而把学习任务抛诸脑后,心想总会有时间解决的,于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永远也解决不了。
3.2家庭因素
(1)管教不严,监督不到位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而且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彼此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如果家长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这确实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多大的家庭压力,基本上都是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因为许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成绩好坏都取决于他们自己,家长逼着学习也没有。而有些家长对孩子是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为叛逆埋下祸根。实际上管教太松反而会纵容他们的惰性,这些学生本来就自控能力差,惰性太强,比起一般学生更需要家长的严格监督管教,收敛他们的脾性。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而家庭的环境也关系着孩子的学习。调查报告可看出家长们几乎都还是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的,这一点与普通学生家庭并没有存在多大的差异。而家庭的成员关系,家庭文化氛围也会影响着孩子,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在家里没有父母数学知识的引导灌输,就没有办法做到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还有些家庭经常有矛盾产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情,没有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怎么能好好学习。
3.3教师因素
(1)没有对数学学困生有足够的关注
学困生一般不会得到老师太多的关注,他们很少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鼓励,他们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而老师可能曾经好好地教化过他们但是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老师会认为他们的学习是没救的了。另一方面,学校的评比制度很严峻,对老师要求很高,而学校的荣誉都是优等生挣来的,学校和老师都主要把精力花在优等生上,而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不捣乱纪律,在学习上会适当地放松。这恰恰助长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自己不会在老师、同学们眼里发光发亮,在班上被丢在一角无人理会。
(2)课后作业任务太重
我在实习任教的班级上发现班上存在很多的作业抄袭现象,其中优等生也不少,学困生就更不用说。当我询问他们,他们给我的答案却是,作业太多,而只要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来不及做,而又必须要上交作业,只能拿他人作业来抄袭。可是作业任务布置太多,反而成为了他们的负担,更会激发了对数学厌恶、反抗的心理,这样反而弊大于利,所以,作业应当适可而止。
4.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4.1针对学生自身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提出了引导学习步骤的前两步就是:第一,提出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唤起他们的好奇心。第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不确定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数学是活的,特别的数学,并没有高中数学那样抽象难解,而且灵活性很高,老师应该把数学转化成很有趣的东西让学生爱上数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一。”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先跟同学们玩个游戏,你心理默念一个数,然后将这个数乘2,所得的数再减15,所得差再加上22,告诉我答案是什么,我就知道你心里默念的数是什么。这时就算是不爱学习的学困生也会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己动手探究,弄清其中缘由。让学生对学数学感兴趣,那么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2)常给数学学困生鼓励和信心,消除自卑
坚信每一个数学学困生都有能把数学学好的潜力,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会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认可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在学习数学上自然也会有信心,才会有动力去把数学学好。
(3)让他们给自己设定学习安排和目标
这里要提一下著名的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指的是用高频的活动去强化低频的活动,简单地来说就是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为动力驱使孩子去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比如今天有作业要做,但是又想看电视,那就给自己设定好安排,电视可以看,但必须先完成作业才能看。这样有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后面等着,做作业自然有了动力,而且不会拖拖拉拉。这个学习方式在家长的配合下会更有效,学生慢慢习惯了这个学习节奏,自控能力自然也会增强,效果是学到也玩到了。
(4)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习态度是个体的非认知因素,增加积极迁移产生的机会,需要主动学习的态度用强烈的内部动机去利用迁移的机会。主动学习的自我调控,使得学习者减少了头脑中的惰性知识经验的存在,提高了已有经验的可利用性。一些研究和实际教学都发现,有时尽管学生头脑中储存了迁移所必需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似乎处于惰性状态,不能被有效地加以利用,那是因为缺乏主动迁移的意识是有关系的。学困生往往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以致习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而主动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的效率。
4.2针对家庭
(1)加强学习的监督
正值青少年的生最需要家长的管教和领导,而大部分的学困生都缺少家长的学习监督和管教,家长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管理孩子,有的甚至把孩子留守在家,这样会让本来就自控能力差的学困生更加无拘无束,懒慵散漫。家长再忙也应该多挤出点时间监督管教孩子,并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只会盯着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安排家长都关注到并加以引导。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一個家庭父母不和,总是吵吵闹闹,或者家庭经常邀请朋友来打麻将,孩子又怎么能集中精力安心学习。
4.3针对教师
(1)多关注学困生,照顾他们的感受
老师不能拿学困生的成绩和优等生比较,应该对他们降低要求,有进步就要表扬,多给他们点鼓励和信心。大部分学困生会有一点对学习的自卑,但是自尊心又很强,老师不能当面批评他们,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更会激起学生的厌恶以及反抗。平时多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疏通他们的思想,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合理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作业的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布置作业不求多,而要精,要有针对性,内容形式多样。通过做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作业过量,做作业让学生太过劳累,这会逼得他们去抄袭他们的作业,这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让学生对做作业产生厌恶,反抗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作业量一定要适量,宁可少不求多。
参考文献:
[1]钱在森.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3-25.
[2]胥兴春.数学学习困难及其心理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邵纯.温州重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9.
[5]杨作义,周希杰.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分析[J].数学教学参考,1997:4-8.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30-32
[7]张爱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和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5-21
[8]http://xlzx.dqsy.net/3jyxl/3-1jzxx/304.html.
[9]李晓东,赵群.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