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逐渐深入,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课堂上丰富的阅读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才能逐渐掌握并强化阅读技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的经验,对提升当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素养提出以下三点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创设生动阅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联系自我深入感悟,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素养;有效策略
目前,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阅读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比较固定老套,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不能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自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较低,参与课堂阅读的自主意识不强,没有对阅读产生太大的热情和兴趣等等。因此,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创新阅读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设计灵活的阅读活动,刺激学生的阅读动力和兴趣,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在内心上产生丰富的感受和情感,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一、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独特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人物的喜爱或怀念,是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慨,教科书上看似简单的几行文字却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文本,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学习简单的语言材料,更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诵读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体验以及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倾向,反复诵读文本的内容,挖掘其中涵盖的思想,从而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加强学生的阅读初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不同情感的诵读。师:“同学们,我请大家带着以下几点问题大声诵读,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2.作者的思想感情?3.作者对生命产生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一齐带着感情诵读文本,真正做到声情并茂。生“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通过描写藤萝花生命的美丽表达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悟。2.作者的感情经历了开头的幸福、之后的悲伤、最后的希望。3.即使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也要勇敢无畏地走下去。”学生通过诵读文本初步体验到作者情感的遭遇和变化,加深自己的认知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产生想要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阅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创设阅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切身感受文章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减少学生对阅读课缺少情趣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语文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文本,结合学生的爱好和接受知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为学生营造直观具体的阅读氛围,既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能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产生丰富的感受,在情境中对文本产生深刻的认识、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进入阅读状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具体的情境,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还原。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文章是《苏州园林》,我们先来欣赏多媒体中展示的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投影上的图片多姿多彩,学生们看得应接不暇,纷纷表达赞叹。生一:“苏州园林好美呀,不愧是人间的‘天堂’。”生二:“原来苏州园林不止一处,难怪人们都说苏州就是一座‘园林城市’呢!”生三:“真想去苏州园林亲眼看一看,感受它的壮观。”……师:“请大家带着对苏州园林的憧憬来体验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吧!”教师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苏州园林》变成具体的、可供学生之间感受的图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有效地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赞叹,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自我深入感悟,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最终都要内化成为自我的感悟,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内在的理解与自我素养提升的过程。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都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因此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有效吸取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根据文本的中心思想联系自我的人生经历和理解,最终提升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时,要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联系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父爱进行深入的感悟。师:“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情节就是‘步履蹒跚’的父亲为儿子跨过栏杆去买橘子,彰显了沉重却伟大的父爱。那么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父亲之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情感体验呢?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父爱。”生一:“父亲总是在周末放假的时候为我下厨,都是符合我口味的饭菜。”生二:“开学的时候父亲帮我拎着沉重的行李,默默地走在我的前面,父亲的话不多,却总是无默默地为我付出。”生三:“我觉得父爱的伟大正是体现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琐事上,只有细节才能体现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我的经历和感受,对文本赞美的父爱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体悟了人生中亲情的伟大,对父爱有了深入的思考,丰富自我文化素养和感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采用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師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根据阅读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总的表达文本能力;灵活选择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多种阅读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更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和自我的经历,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感悟,升华自己内心的情感,掌握并运用文本中的文化内涵,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5):122.
[2] 白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32+34.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素养;有效策略
目前,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阅读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比较固定老套,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不能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自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较低,参与课堂阅读的自主意识不强,没有对阅读产生太大的热情和兴趣等等。因此,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创新阅读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设计灵活的阅读活动,刺激学生的阅读动力和兴趣,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在内心上产生丰富的感受和情感,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一、引导学生诵读文本,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独特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人物的喜爱或怀念,是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慨,教科书上看似简单的几行文字却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文本,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学习简单的语言材料,更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诵读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体验以及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倾向,反复诵读文本的内容,挖掘其中涵盖的思想,从而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加强学生的阅读初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不同情感的诵读。师:“同学们,我请大家带着以下几点问题大声诵读,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2.作者的思想感情?3.作者对生命产生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一齐带着感情诵读文本,真正做到声情并茂。生“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通过描写藤萝花生命的美丽表达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悟。2.作者的感情经历了开头的幸福、之后的悲伤、最后的希望。3.即使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也要勇敢无畏地走下去。”学生通过诵读文本初步体验到作者情感的遭遇和变化,加深自己的认知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产生想要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阅读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创设阅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切身感受文章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减少学生对阅读课缺少情趣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语文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文本,结合学生的爱好和接受知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为学生营造直观具体的阅读氛围,既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能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产生丰富的感受,在情境中对文本产生深刻的认识、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进入阅读状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增强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具体的情境,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还原。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文章是《苏州园林》,我们先来欣赏多媒体中展示的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投影上的图片多姿多彩,学生们看得应接不暇,纷纷表达赞叹。生一:“苏州园林好美呀,不愧是人间的‘天堂’。”生二:“原来苏州园林不止一处,难怪人们都说苏州就是一座‘园林城市’呢!”生三:“真想去苏州园林亲眼看一看,感受它的壮观。”……师:“请大家带着对苏州园林的憧憬来体验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吧!”教师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苏州园林》变成具体的、可供学生之间感受的图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有效地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赞叹,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联系自我深入感悟,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最终都要内化成为自我的感悟,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内在的理解与自我素养提升的过程。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都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因此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有效吸取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根据文本的中心思想联系自我的人生经历和理解,最终提升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时,要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联系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父爱进行深入的感悟。师:“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情节就是‘步履蹒跚’的父亲为儿子跨过栏杆去买橘子,彰显了沉重却伟大的父爱。那么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父亲之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情感体验呢?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父爱。”生一:“父亲总是在周末放假的时候为我下厨,都是符合我口味的饭菜。”生二:“开学的时候父亲帮我拎着沉重的行李,默默地走在我的前面,父亲的话不多,却总是无默默地为我付出。”生三:“我觉得父爱的伟大正是体现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琐事上,只有细节才能体现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我的经历和感受,对文本赞美的父爱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体悟了人生中亲情的伟大,对父爱有了深入的思考,丰富自我文化素养和感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采用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師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根据阅读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总的表达文本能力;灵活选择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多种阅读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更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和自我的经历,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感悟,升华自己内心的情感,掌握并运用文本中的文化内涵,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5):122.
[2] 白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