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这一人生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关键人物。由于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从一个学生身份向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过渡性因素。因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涯中主要的管理者与参与者,其身心健康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 键 词] 辅导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6-0077-03
一、辅导员自身素养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地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提升国民素质,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则是实现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国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根本标准对教育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者是关键。显然,在高校中更加凸显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尤其是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辅导员自身的素养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与能力,进而在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不同的特质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地、全面地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辅导员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主线,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也是其价值取向——人发展的最高境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方针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相一致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不是对全面发展的否定,而是对全面发展的充实,并消除人们对个性发展的偏见,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这一方针,充分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2]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智慧品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和选择。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在这一人生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关键人物。由于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从一个学生身份向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过渡性因素。因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涯中主要的管理者与参与者,其身心健康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当前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与问题
(一)辅导员思想的不稳定
由于人们对大学辅导员,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辅导员思想极不稳定。这既表现在社会对辅导员这个岗位的认同感不强,同时也表现在学校本身的不重视。与专业教师相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等形式显示其科研水平和能力,然而辅导员的成果仅仅就是带了几届学生,很难用一个可行的标准去衡量或量化。高校辅导员中大多数人从没想过要把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一项终身职业,仅是将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其暂时的“跳板”,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转岗。此外,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强,迫使一些毕业生被迫选择高校辅导员工作。另外,现实中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强也加剧了这种思想。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均表明辅导员存在不稳定性,这样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设优质辅导员队伍的步伐。
(二)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项: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和教学服务者。但由于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学习、思想、社会实践、文体、生活、创业、就业等各项指标都压在辅导员身上。于是,辅导员虽然是教师的身份,实际上经常起着“消防员”“小保姆”的作用。再者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大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很多时间,无法安心学一些专业知识,无法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缺乏创新性,自己的理论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burnout)值得关注
心理学上将职业倦怠描述为由于长期的工作重压而出现的一种以情感耗竭、自我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生活的麻木为特征的心理失衡现象,其突出的表现为对工作的厌倦或麻木,甚至离职。一般认为,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作为一种需要随时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职业,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日常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同时还要陪伴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成员角色转变,这是大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过渡期。在这些繁琐的工作中,极容易使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各种表现,甚至离职。当前,由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其生活、学习习惯都与传统的学生有所区别;同时,由于此问题,这一代大学生的社会关注程度又明显较高。这些都使辅导员所承担的压力更大。因此,为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为保证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很好的保障,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全面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促进大学生合理发展 (一)培养辅导员坚定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保证
政治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核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大学里,辅导员不仅是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同时也是学校各级组织与学生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观点的辅导员,能够自觉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具有较强政治敏锐性的辅导员能及时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坚定政治素养的辅导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主动地把学生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升辅导员高尚的道德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前提
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其依据在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随着多元价值的日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特点。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日益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用自身高尚的品格去潜移默化地教育及影响学生。其次,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所以,能最为有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问题时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情况的有效处理无形中都要求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但是,由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其效果具有无形性、迟效性的特点,往往让人误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可有可无,这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一个敢于探索,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平凡的辅导员岗位的教师本身要成为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乐于奉献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
(三)推动提供辅导员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动力及重要保证。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面对较冲动、敏感、人数众多的学生群体,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辅导员能够沉着处理、合理解决各种问题和事件。首先,辅导员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更容易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聚合力,进而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容易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沟通,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有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可以消除“以发号施令者自居,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错误思想,在集体中树立应有的威信,更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辅导员要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做到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自我,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让学生始终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再次,辅导员可以敏锐地洞察大学生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有效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式
素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科学合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变革的可行方式。加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科学合理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难以驾驭的。因此,渊博的知识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
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批驳各类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辅导员还要站在知识的前沿,掌握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修养,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向导,并对学生在专业前途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自觉接受终身教育,这样才有可能担当新时代教师的重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为了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要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与素养。先要鼓励年轻的专职政工人员攻读对口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学位,使之与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相适应。最重要的还是搞好业务上的在职进修,这是最根本的途径。辅导员个人也要制定自身的业务进修计划,更要把学习培训的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要定期检查考核,并注意和辅导员晋级提薪等挂钩,努力使高校政工人员的培训、深造等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
(五)培养辅导员较强的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衡量大学生是否科学合理的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技术等各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国际竞争力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加大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学习能力。一个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辅导员,其应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理解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策划与决策能力等。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3).
[3][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关 键 词] 辅导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6-0077-03
一、辅导员自身素养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地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提升国民素质,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则是实现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国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根本标准对教育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者是关键。显然,在高校中更加凸显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尤其是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辅导员自身的素养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与能力,进而在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不同的特质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地、全面地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辅导员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主线,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也是其价值取向——人发展的最高境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方针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相一致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不是对全面发展的否定,而是对全面发展的充实,并消除人们对个性发展的偏见,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这一方针,充分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2]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不同的智慧品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和选择。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在这一人生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关键人物。由于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从一个学生身份向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过渡性因素。因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生涯中主要的管理者与参与者,其身心健康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当前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与问题
(一)辅导员思想的不稳定
由于人们对大学辅导员,以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辅导员思想极不稳定。这既表现在社会对辅导员这个岗位的认同感不强,同时也表现在学校本身的不重视。与专业教师相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等形式显示其科研水平和能力,然而辅导员的成果仅仅就是带了几届学生,很难用一个可行的标准去衡量或量化。高校辅导员中大多数人从没想过要把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一项终身职业,仅是将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其暂时的“跳板”,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转岗。此外,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强,迫使一些毕业生被迫选择高校辅导员工作。另外,现实中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强也加剧了这种思想。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均表明辅导员存在不稳定性,这样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设优质辅导员队伍的步伐。
(二)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项: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和教学服务者。但由于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学习、思想、社会实践、文体、生活、创业、就业等各项指标都压在辅导员身上。于是,辅导员虽然是教师的身份,实际上经常起着“消防员”“小保姆”的作用。再者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大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很多时间,无法安心学一些专业知识,无法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缺乏创新性,自己的理论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
(三)辅导员职业倦怠(burnout)值得关注
心理学上将职业倦怠描述为由于长期的工作重压而出现的一种以情感耗竭、自我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生活的麻木为特征的心理失衡现象,其突出的表现为对工作的厌倦或麻木,甚至离职。一般认为,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作为一种需要随时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职业,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日常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同时还要陪伴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成员角色转变,这是大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过渡期。在这些繁琐的工作中,极容易使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各种表现,甚至离职。当前,由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其生活、学习习惯都与传统的学生有所区别;同时,由于此问题,这一代大学生的社会关注程度又明显较高。这些都使辅导员所承担的压力更大。因此,为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为保证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很好的保障,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全面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促进大学生合理发展 (一)培养辅导员坚定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保证
政治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核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大学里,辅导员不仅是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同时也是学校各级组织与学生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观点的辅导员,能够自觉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具有较强政治敏锐性的辅导员能及时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坚定政治素养的辅导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主动地把学生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升辅导员高尚的道德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前提
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其依据在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随着多元价值的日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特点。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日益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用自身高尚的品格去潜移默化地教育及影响学生。其次,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所以,能最为有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问题时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情况的有效处理无形中都要求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但是,由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其效果具有无形性、迟效性的特点,往往让人误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可有可无,这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一个敢于探索,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平凡的辅导员岗位的教师本身要成为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乐于奉献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
(三)推动提供辅导员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动力及重要保证。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面对较冲动、敏感、人数众多的学生群体,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辅导员能够沉着处理、合理解决各种问题和事件。首先,辅导员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更容易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聚合力,进而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容易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沟通,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有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可以消除“以发号施令者自居,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错误思想,在集体中树立应有的威信,更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辅导员要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做到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自我,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让学生始终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再次,辅导员可以敏锐地洞察大学生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有效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式
素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科学合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变革的可行方式。加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科学合理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难以驾驭的。因此,渊博的知识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
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批驳各类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辅导员还要站在知识的前沿,掌握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修养,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向导,并对学生在专业前途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自觉接受终身教育,这样才有可能担当新时代教师的重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为了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要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与素养。先要鼓励年轻的专职政工人员攻读对口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学位,使之与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相适应。最重要的还是搞好业务上的在职进修,这是最根本的途径。辅导员个人也要制定自身的业务进修计划,更要把学习培训的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要定期检查考核,并注意和辅导员晋级提薪等挂钩,努力使高校政工人员的培训、深造等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
(五)培养辅导员较强的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衡量大学生是否科学合理的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技术等各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国际竞争力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加大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学习能力。一个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辅导员,其应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理解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策划与决策能力等。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3).
[3][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