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连续剧《潜伏》热播后,一位真正的潜伏英雄——廖运周走进了人们的记忆。他的经历和《敌营十八年》里的江波很相似,从1930年加入国民党军队,到1948年率部起义参加解放军,正好18年!
1948年11月,淮海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下,国民党军队掀起了起义、投诚的高潮。正在这时,原国民党第2兵团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在双堆集附近整师起义。从战局上说,廖运周领导的这次起义,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第12兵团突围的梦想,而且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廖运周,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堂堂一师之长,竟是长期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
廖运周,1903年出生,安徽凤台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为第5期毕业生。南昌起义后,他曾任国民党革命军25师的团参谋长、连长。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指派,来到国民党军队内部做兵运工作。
抗战期间,他在国民党内部的职位步步升迁,由团长而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师是冯玉祥的老部队,中下层官兵中不少人倾向中国共产党。
1946年,中共中央中原局派徐仁、刘扬、刘浩等,加强该师的地下工作。廖运周将这些同志安排在师里当副官。为了迎接关键时刻率众起义,对无法争取的国民党军官,廖运周想方设法向上"推荐"使其升官,离开他所在的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那些利令智昏的国民党军官皆大欢喜,而且进一步纯洁了队伍。接着,廖运周建立了秘密电台,加强了同党组织的联系。
1947年,经党批准,廖运周所在的110师成立了中共地下师党委。地下党员们期待在关键时刻为党和人民作出重大的贡献。然而,当时的少数同志却存在着一些急躁情绪,认为晚干不如早干。对此,地下师党委及时请示邓小平政委,邓小平很快传来批示让他们静等有利时机。
那时,廖运周的部队像国民党其他的军队一样,供应不足,有时不仅得不到给养,连军饷也发不出去。遇到这种情况国民党部队经常采取的办法是抢劫。然而,廖运周部队毕竟不是国民党反动军队,如何也下不了手。可为了掩护,廖运周也不得不这样做,指使部属抢粮抢物。不过,对抢劫,他们有一条秘密而严格的原则,抢老百姓的东西,秘密记账,过后派人一一偿还,而对地主老财的财物,照抢不误,越多越好。
蒋介石一向对非嫡系部队存有疑心,通过各种手段派去特务,有的名为整纪,其实是暗中监督。然而,在廖运周部队,特务们却没有得到任何证据,有的还向上面报告,说这是一支效忠国民党蒋介石的部队。
党组织虽然告知他们静待时机,但廖运周却时刻不忘尽可能地为党多做贡献。他们多次给解放军提供重要军事情报,使其免受损失。一次,他们将敌人偷袭的消息及时传给党组织,使敌人的计划完全落空。
淮海战役展开后,国民党决定85军增援徐州的第2兵团。二野领导与地下师党委不谋而合,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战场起义的大好时机,起义计划秘密实施。
当时,解放军在浍河岸埋伏了一个口袋阵,静等国民党85军及黄维兵团上钩。显然,如果廖运周所在110师此时战场起义,将使敌人陷入极大的被动,导致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全军失败。
人民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实施包围后,迫使他们不得不突围,举行起义时机渐渐成熟。
这天夜里,廖运周来到兵团长官黄维处,当面向他请示作战任务。此时,黄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面前这位国民党少将师长会是共产党员,而且是一名隐藏很深、将他这个国民党死硬派送进俘虏营的共产党员。
在黄维眼里,廖运周是一名英勇善战的国民党军将领。廖运周归属黄维兵团管辖后,一直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关键时刻,廖运周并不像有些军官那样畏缩不前,每接到命令,总是尽其所能。果然,前来领受任务的廖运周听说黄维计划突围,果断表示愿打头阵,为党国立功。廖运周说:“这次突围非同小可,如果长官相信我廖运周,我们110师的官兵愿以死效忠,请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
大难当头之时,黄维听到廖运周这样一番话,一时间,对这位忠心耿耿的部下感到十分满意。
黄维高兴地说:“不愧是黄埔的同学,你要什么武器装备都给你,坦克、榴弹炮,随你要。”
临走,他嘱咐廖运周,要当机立断,有机会就前进。
事后,廖运周将这一切报告给党组织,立即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命令——110师在黄维全军突围的当夜起义,拂晓前准时行动。
为担心时局多变,廖运周出发前两小时,再次来到黄维处。在黄维看来,这称得上“悲别”。陷入重围近于绝望的黄维心里明白,此次突围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壮士一去不复返。
表情悲壮的黄维拿出了一瓶保存多年的白兰地酒,对廖运周说:“老同学,这瓶酒藏之久矣,多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祝你成功。”
接着,黄维向在场的其他黄埔军校同学一一敬酒。烈酒下肚,更浇愁绪。在场的人似乎都感到这也许是最后的“壮别”酒了,有的人眼里甚至闪着泪光,情景颇为“壮烈”。
此刻,大约只有廖运周心里觉得好笑,然而,表面上却出奇的严肃。
廖运周向黄维回敬一怀,双脚并立,行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然后,转身而去,再没回头。
对廖运周说来,这是他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后,与上司的最后一次交往。壮别之后,他此行不再是为国民党和蒋介石继续卖命,而是回归革命队伍。
1948年11月27日清晨,廖运周领导的110师宣布起义。
起义前,廖运周与前线人民解放军通报了信号,起义部队以臂上扎白巾为标志在指定的地点集结。当部队全部进入解放军阵地后,立即将这个地域严密地封锁起来。
包围国民党部队的解放军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与廖运周是老相识。以前,他们同为党的事业奋斗,但双方的岗位却完全不同,甚至不止一次地成为对手。事隔多年,共同的革命目标终于使他们走到一起来了。彼此见面,怎能不万分激动。他们相互握手、拥抱。
这边,廖运周所部与解放军会合,王近山司令请廖运周的全师领导吃饭。而另一边,黄维等人依然很有信心地等待廖运周的胜利消息。正因为如此,黄维得到廖运周起义的消息,一时间被惊呆了。
110师起义的当天晚上,纵队政委王维纲代表刘、邓首长来看望廖运周等全师官兵。
会上,他道出了历史真情。王维纲说,你们师的师长廖运周是中共党员,他领导你们在战场上光荣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人民感谢你们,不会忘记你们。
110师起义后,被解放军编为二野第4兵团14军42师,廖运周继续当师长。
整编后,全师的不少官兵利用过去在国民党的关系,给熟人写信,导致许多国民党官兵毅然投诚,开始了更大的倒戈行动。回到解放军队伍中后,廖运周率全师参加了渡江战役,而后,进军广西、广东、云南、西藏等地,成为一支崭新的人民军队。
全国解放后,廖运周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学校校长,1956年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少将。有关部门授衔之际,将他作为国民党起义人员,发给他数量可观的奖金。从组织来说,这是落实有关政策,体现对原国民党起义人员的关怀、厚爱。可是,对长期战斗在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廖运周来说,却是个小小的遗憾。在他看来,自己并非真正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而是受党派遣,打入国民党军队做兵运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他可不想要这笔奖金。□
(责任编辑:褚永慧)
1948年11月,淮海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下,国民党军队掀起了起义、投诚的高潮。正在这时,原国民党第2兵团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在双堆集附近整师起义。从战局上说,廖运周领导的这次起义,不仅打破了国民党第12兵团突围的梦想,而且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廖运周,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堂堂一师之长,竟是长期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
廖运周,1903年出生,安徽凤台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为第5期毕业生。南昌起义后,他曾任国民党革命军25师的团参谋长、连长。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指派,来到国民党军队内部做兵运工作。
抗战期间,他在国民党内部的职位步步升迁,由团长而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师是冯玉祥的老部队,中下层官兵中不少人倾向中国共产党。
1946年,中共中央中原局派徐仁、刘扬、刘浩等,加强该师的地下工作。廖运周将这些同志安排在师里当副官。为了迎接关键时刻率众起义,对无法争取的国民党军官,廖运周想方设法向上"推荐"使其升官,离开他所在的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那些利令智昏的国民党军官皆大欢喜,而且进一步纯洁了队伍。接着,廖运周建立了秘密电台,加强了同党组织的联系。
1947年,经党批准,廖运周所在的110师成立了中共地下师党委。地下党员们期待在关键时刻为党和人民作出重大的贡献。然而,当时的少数同志却存在着一些急躁情绪,认为晚干不如早干。对此,地下师党委及时请示邓小平政委,邓小平很快传来批示让他们静等有利时机。
那时,廖运周的部队像国民党其他的军队一样,供应不足,有时不仅得不到给养,连军饷也发不出去。遇到这种情况国民党部队经常采取的办法是抢劫。然而,廖运周部队毕竟不是国民党反动军队,如何也下不了手。可为了掩护,廖运周也不得不这样做,指使部属抢粮抢物。不过,对抢劫,他们有一条秘密而严格的原则,抢老百姓的东西,秘密记账,过后派人一一偿还,而对地主老财的财物,照抢不误,越多越好。
蒋介石一向对非嫡系部队存有疑心,通过各种手段派去特务,有的名为整纪,其实是暗中监督。然而,在廖运周部队,特务们却没有得到任何证据,有的还向上面报告,说这是一支效忠国民党蒋介石的部队。
党组织虽然告知他们静待时机,但廖运周却时刻不忘尽可能地为党多做贡献。他们多次给解放军提供重要军事情报,使其免受损失。一次,他们将敌人偷袭的消息及时传给党组织,使敌人的计划完全落空。
淮海战役展开后,国民党决定85军增援徐州的第2兵团。二野领导与地下师党委不谋而合,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战场起义的大好时机,起义计划秘密实施。
当时,解放军在浍河岸埋伏了一个口袋阵,静等国民党85军及黄维兵团上钩。显然,如果廖运周所在110师此时战场起义,将使敌人陷入极大的被动,导致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全军失败。
人民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实施包围后,迫使他们不得不突围,举行起义时机渐渐成熟。
这天夜里,廖运周来到兵团长官黄维处,当面向他请示作战任务。此时,黄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面前这位国民党少将师长会是共产党员,而且是一名隐藏很深、将他这个国民党死硬派送进俘虏营的共产党员。
在黄维眼里,廖运周是一名英勇善战的国民党军将领。廖运周归属黄维兵团管辖后,一直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关键时刻,廖运周并不像有些军官那样畏缩不前,每接到命令,总是尽其所能。果然,前来领受任务的廖运周听说黄维计划突围,果断表示愿打头阵,为党国立功。廖运周说:“这次突围非同小可,如果长官相信我廖运周,我们110师的官兵愿以死效忠,请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
大难当头之时,黄维听到廖运周这样一番话,一时间,对这位忠心耿耿的部下感到十分满意。
黄维高兴地说:“不愧是黄埔的同学,你要什么武器装备都给你,坦克、榴弹炮,随你要。”
临走,他嘱咐廖运周,要当机立断,有机会就前进。
事后,廖运周将这一切报告给党组织,立即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命令——110师在黄维全军突围的当夜起义,拂晓前准时行动。
为担心时局多变,廖运周出发前两小时,再次来到黄维处。在黄维看来,这称得上“悲别”。陷入重围近于绝望的黄维心里明白,此次突围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壮士一去不复返。
表情悲壮的黄维拿出了一瓶保存多年的白兰地酒,对廖运周说:“老同学,这瓶酒藏之久矣,多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祝你成功。”
接着,黄维向在场的其他黄埔军校同学一一敬酒。烈酒下肚,更浇愁绪。在场的人似乎都感到这也许是最后的“壮别”酒了,有的人眼里甚至闪着泪光,情景颇为“壮烈”。
此刻,大约只有廖运周心里觉得好笑,然而,表面上却出奇的严肃。
廖运周向黄维回敬一怀,双脚并立,行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军礼。然后,转身而去,再没回头。
对廖运周说来,这是他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后,与上司的最后一次交往。壮别之后,他此行不再是为国民党和蒋介石继续卖命,而是回归革命队伍。
1948年11月27日清晨,廖运周领导的110师宣布起义。
起义前,廖运周与前线人民解放军通报了信号,起义部队以臂上扎白巾为标志在指定的地点集结。当部队全部进入解放军阵地后,立即将这个地域严密地封锁起来。
包围国民党部队的解放军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与廖运周是老相识。以前,他们同为党的事业奋斗,但双方的岗位却完全不同,甚至不止一次地成为对手。事隔多年,共同的革命目标终于使他们走到一起来了。彼此见面,怎能不万分激动。他们相互握手、拥抱。
这边,廖运周所部与解放军会合,王近山司令请廖运周的全师领导吃饭。而另一边,黄维等人依然很有信心地等待廖运周的胜利消息。正因为如此,黄维得到廖运周起义的消息,一时间被惊呆了。
110师起义的当天晚上,纵队政委王维纲代表刘、邓首长来看望廖运周等全师官兵。
会上,他道出了历史真情。王维纲说,你们师的师长廖运周是中共党员,他领导你们在战场上光荣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人民感谢你们,不会忘记你们。
110师起义后,被解放军编为二野第4兵团14军42师,廖运周继续当师长。
整编后,全师的不少官兵利用过去在国民党的关系,给熟人写信,导致许多国民党官兵毅然投诚,开始了更大的倒戈行动。回到解放军队伍中后,廖运周率全师参加了渡江战役,而后,进军广西、广东、云南、西藏等地,成为一支崭新的人民军队。
全国解放后,廖运周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学校校长,1956年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少将。有关部门授衔之际,将他作为国民党起义人员,发给他数量可观的奖金。从组织来说,这是落实有关政策,体现对原国民党起义人员的关怀、厚爱。可是,对长期战斗在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廖运周来说,却是个小小的遗憾。在他看来,自己并非真正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而是受党派遣,打入国民党军队做兵运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他可不想要这笔奖金。□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