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学会关心”的报告,将“学会关心”这一目标和主题定为21 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经过这次研讨会,世界各国都把“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列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改革中渗入“学会关心”的教育理念,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形成关心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学视角下;中学体育老师;关怀行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242
关怀教育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伦理學的演进,美国教育家诺丁斯创立了关怀教育理论。她的关怀教育理论对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也受到了这一热潮的影响,开始了关怀教育的引进和实验,并开始在中小学实施关怀教育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积极行为尤为受到重视。然而,近年来,我国暴露出的教师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因此,对教师关怀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文献综述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人学内涵:所谓人学,即是对人本质问题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界和宇宙中人的一种方式。所谓人类学就是对人性的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人是身体与精神辩证物质的统一体。精神的本质是物质的,以“生活中的人”为出发点,是人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即展现现实生活。人学的视角就是从“人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2教师关怀的相关研究
1.2.1教师关怀的价值
教师关怀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在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上,更有在知识的获得上,教师对学生关怀越多,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Scholsser(1992)对获得成功的中学生研究中,学生们认为具有以下行为素质的教师是好教师:教师注意到学生的困难,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后可以找到老师。综合上述,教师关怀已然成为了教师的基础素质,教师的关怀可以推进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学对教师关怀的研究也有着深入挖掘的迫切需要。
1.2.2教师对关怀的认知
关于教师关怀认知的研究与发现,大多来自国外研究者与台湾学者,他们一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关怀意识。大量研究者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教师和学生的教师关怀意识与教师的关心意识密切相关,学生理解差异,以激发教师自身的反思,使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教师关怀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关怀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体育教师关怀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主体环境都不容乐观,主要困境是指教师因自身因素和条件的限制阻碍了教师关怀行为的实施。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是具备关怀能力的,也不是每个教师都是精力充沛的,能力欠缺让教师关怀的实现面临困难。高水平的教师可以做到人人可教、事事可教,他们坚信教育能深入人的教育信念,具有崇尚美、崇尚进步的文明信念。有一种教师,虽然能力尚不足,但时时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担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2中学体育教师关怀行为角色定位的认识
在体育课堂关怀行为中,体育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哪种角色更有助于学生自我理想化的实现,我们需要对体育教师关怀行为的角色进行定位,从学生角度看,体育教师关心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和尊重学生;二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然而,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关心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爱好和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体育教师更注重“传道授业”的职责,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理解和关爱学生,为学生建立一个师生间相互理解、尊重的关怀型体育课堂环境。
2.3教师关怀行为的三维结构分析
教师的关怀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对教师关怀行为的理论分析,发现教师关怀行为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自觉性、支持性和包容性,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即教师关怀行为必须由三者共同体现。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师关怀行为三维结构的合理性,运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结构方程的结构图也非常直观。理论上构建的三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教师关怀行为由责任感、支持性和包容性三个维度构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教师的关怀行为是可培养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的关爱行为由弱变强。因此,重视教师关怀行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师评价中,可以把它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2建议
(1)增强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认知
(2)提高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实施
(3)加强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沈晓阳.关怀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丽.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彭兴蓬,雷江华.教育关怀:融合教育教师的核心品质[J].教师教育研究,2015,(1):17-22.
关键词:人学视角下;中学体育老师;关怀行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242
关怀教育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伦理學的演进,美国教育家诺丁斯创立了关怀教育理论。她的关怀教育理论对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也受到了这一热潮的影响,开始了关怀教育的引进和实验,并开始在中小学实施关怀教育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积极行为尤为受到重视。然而,近年来,我国暴露出的教师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因此,对教师关怀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文献综述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人学内涵:所谓人学,即是对人本质问题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界和宇宙中人的一种方式。所谓人类学就是对人性的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人是身体与精神辩证物质的统一体。精神的本质是物质的,以“生活中的人”为出发点,是人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即展现现实生活。人学的视角就是从“人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2教师关怀的相关研究
1.2.1教师关怀的价值
教师关怀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在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上,更有在知识的获得上,教师对学生关怀越多,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Scholsser(1992)对获得成功的中学生研究中,学生们认为具有以下行为素质的教师是好教师:教师注意到学生的困难,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后可以找到老师。综合上述,教师关怀已然成为了教师的基础素质,教师的关怀可以推进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学对教师关怀的研究也有着深入挖掘的迫切需要。
1.2.2教师对关怀的认知
关于教师关怀认知的研究与发现,大多来自国外研究者与台湾学者,他们一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关怀意识。大量研究者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教师和学生的教师关怀意识与教师的关心意识密切相关,学生理解差异,以激发教师自身的反思,使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教师关怀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关怀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体育教师关怀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主体环境都不容乐观,主要困境是指教师因自身因素和条件的限制阻碍了教师关怀行为的实施。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是具备关怀能力的,也不是每个教师都是精力充沛的,能力欠缺让教师关怀的实现面临困难。高水平的教师可以做到人人可教、事事可教,他们坚信教育能深入人的教育信念,具有崇尚美、崇尚进步的文明信念。有一种教师,虽然能力尚不足,但时时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担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2中学体育教师关怀行为角色定位的认识
在体育课堂关怀行为中,体育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哪种角色更有助于学生自我理想化的实现,我们需要对体育教师关怀行为的角色进行定位,从学生角度看,体育教师关心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和尊重学生;二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然而,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关心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爱好和兴趣的培养。由此可见,体育教师更注重“传道授业”的职责,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交流。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理解和关爱学生,为学生建立一个师生间相互理解、尊重的关怀型体育课堂环境。
2.3教师关怀行为的三维结构分析
教师的关怀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对教师关怀行为的理论分析,发现教师关怀行为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自觉性、支持性和包容性,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即教师关怀行为必须由三者共同体现。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师关怀行为三维结构的合理性,运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结构方程的结构图也非常直观。理论上构建的三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教师关怀行为由责任感、支持性和包容性三个维度构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教师的关怀行为是可培养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的关爱行为由弱变强。因此,重视教师关怀行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师评价中,可以把它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2建议
(1)增强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认知
(2)提高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实施
(3)加强体育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沈晓阳.关怀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丽.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彭兴蓬,雷江华.教育关怀:融合教育教师的核心品质[J].教师教育研究,2015,(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