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价值,也是学科的固有特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以及最需满足个人综合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关系到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探讨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意义十分重要,有助于教师树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从而重视地理学科的逻辑性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创设现实生活地理教学情境。
【關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方式。地理核心素养使学习者可以适时地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观察事物规律,合理地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教师应围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素养的特点
(一)地理素养的终身性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形成的心里品格,对个体全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诸多技能,如综合思维、地理位置、区域认知和人地关系等;另一方面,地理素养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着长期作用,例如,地理素养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识图绘图技能、全球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让学生学会必要的地理知识,掌握丰富的地理能力,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常识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地理素养具有渐进性
学科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高中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他们处于特定的学习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所差别,因此,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经过特定的学习过程来改进完善,而且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终点。在渐进性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应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地理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二、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地理的学习是以考试成绩为最终导向,学生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课堂氛围过于拘谨,学生的活力不能充分绽放,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将地理知识生活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地理的思想融于生活当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部分同学进入高中后仍保持初中的学习状态,严重依赖教师,时刻跟随教师步伐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摆脱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授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以外,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长。以下将对高中地理课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
地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的重要教学工具。现阶段的地图学知识应用相当广泛,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也有人们通过手机、导航常用的电子地图。
地图视觉思维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地图图例,继而在理解地图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线路分布”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的各种交通线路,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和综合思维。
(二)地理空间思维的应用,使学生构建自己的地理模型
地理空间思维是在地图视觉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地理空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由书本上展示的一维地理空间扩展到多维地理空间,即让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地理环境,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例如教师在讲解“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地形、气压带、海陆位置等,让学生在脑海中自主的构建自己的地理模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提高其知识理解效率。地理空间思维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建立地理模型,但是,如果仅靠教师口头教授,教学效果仍旧不太明显。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就势必要和现代高科技教学设备相结合,通过展示、拆解地理环境,剖析地理环境要素,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地理模型,避免学生在构建地理模型时的盲目性。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应积极争取有利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或到当地天文台、地质馆、植物园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即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地理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四)创设地理生活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地理思维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向学生渗透应用地理知识。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源于生活,本着应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将高中地理的学习融入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熟悉场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地理问题生活化,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增添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参与性,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例如,我国的雾霾问题,从地理学科来看待这一问题,除了雾霾给我们造成的困扰,还应分析雾霾形成的位置与空间分布,雾霾的物质来源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人地关系来思考减少雾霾的办法。
结束语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理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李金刚.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提高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關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方式。地理核心素养使学习者可以适时地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观察事物规律,合理地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教师应围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素养的特点
(一)地理素养的终身性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形成的心里品格,对个体全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诸多技能,如综合思维、地理位置、区域认知和人地关系等;另一方面,地理素养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着长期作用,例如,地理素养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识图绘图技能、全球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让学生学会必要的地理知识,掌握丰富的地理能力,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常识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地理素养具有渐进性
学科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高中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他们处于特定的学习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所差别,因此,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经过特定的学习过程来改进完善,而且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终点。在渐进性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应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地理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二、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地理的学习是以考试成绩为最终导向,学生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课堂氛围过于拘谨,学生的活力不能充分绽放,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将地理知识生活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地理的思想融于生活当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部分同学进入高中后仍保持初中的学习状态,严重依赖教师,时刻跟随教师步伐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摆脱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授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以外,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长。以下将对高中地理课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
地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的重要教学工具。现阶段的地图学知识应用相当广泛,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也有人们通过手机、导航常用的电子地图。
地图视觉思维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地图图例,继而在理解地图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线路分布”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的各种交通线路,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和综合思维。
(二)地理空间思维的应用,使学生构建自己的地理模型
地理空间思维是在地图视觉思维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地理空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由书本上展示的一维地理空间扩展到多维地理空间,即让学生在脑海中“还原”地理环境,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例如教师在讲解“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地形、气压带、海陆位置等,让学生在脑海中自主的构建自己的地理模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提高其知识理解效率。地理空间思维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真正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建立地理模型,但是,如果仅靠教师口头教授,教学效果仍旧不太明显。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就势必要和现代高科技教学设备相结合,通过展示、拆解地理环境,剖析地理环境要素,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地理模型,避免学生在构建地理模型时的盲目性。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应积极争取有利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或到当地天文台、地质馆、植物园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即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地理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四)创设地理生活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地理思维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向学生渗透应用地理知识。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源于生活,本着应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将高中地理的学习融入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熟悉场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地理问题生活化,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增添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参与性,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例如,我国的雾霾问题,从地理学科来看待这一问题,除了雾霾给我们造成的困扰,还应分析雾霾形成的位置与空间分布,雾霾的物质来源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人地关系来思考减少雾霾的办法。
结束语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理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李金刚.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提高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