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文献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以党史、战史为基础,以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程为脉络,沿三大主力红军在四川的长征行军路线,实地实景采访拍摄,辅以多位党史、军史专家的论述,生动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该片同时遴选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军后代,讲述父辈的长征故事,再现长征记忆、彰显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在四川》集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四川印记”“四川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几个“最”,在该片中均有所体现。比如,红军长征在四川累计时间最长。又如,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要战役最多。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四川。再如,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的重大会议最多,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懋功会议等14次政治局会议和重要会议,确定了中国革命正确的战略方向。概括来讲,四川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和“精彩篇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开始于四川;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发生在四川境内;第二集《彝海结盟》、第六集《夹金风雪》、第七集《血沃红原》、第八集《转战康巴》更是分别记录了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等重要事件和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发生在四川。
《紅军长征在四川》自《赤水四渡》开始至《北上北上》,不局限于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的宏大叙事,而是切合了长征是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的恢弘主题,兼有“四个远征”的微观聚焦、生动述说、有力印证。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长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革命的理想信念。该片在描绘红军靠理想信念、靠革命的英雄主义征服人类极限的同时,也刻画了红军将士革命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一面。翻越夹金山时,红军战士和团长杨得志谈论发盐的事。大家笑着笑着竟打破了“到了夹金山,把命交给天,要想回头再相见,除非神仙到人间”的神话。过茫茫草地时,处处是危险,朱德总司令却还在用“土钓具”钓鱼,原来是为了将钓到的鱼送给任弼时产后的夫人补充营养,革命的友爱瞬间让人肃然起敬。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以及革命的友爱,才使红军的革命理想坚不可摧,红军最终走向了胜利。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赤水四渡》中彰显了毛泽东灵活机动战术的优越性,自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得到印证。红军长征在四川,南下还是北上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矛盾的焦点,直到百丈关战役失利后,战士们不得不感叹:“毛泽东说南下是死路确实是真理。”
长征是宣传队,是唤醒民众的远征。《彝海结盟》中,彝族头领小叶丹经过接触后迅速认同红军,与刘伯承结拜,并帮助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川陕苏区》中,大量贫苦的群众参加了红军,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其中,过去深受封建“四权”压迫的妇女翻了身,妇女解放运动空前发展,先后有了妇女独立团、妇女独立师。《转战康巴》《会师甘孜》中,大量藏族群众对红军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特别是积极参与了筹粮。藏族青年天宝的故事、格达活佛与朱德交往的往事,都印证了群众相信红军、支持红军。
长征是开创新局的远征。自四渡赤水开始,红军打的胜仗越来越多;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由被动逐渐变得主动;红军长征在四川,《北上北上》方针逐渐确立,最终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部新的电视文献纪录片,《红军长征在四川》用鲜为人知的新史料、新故事勾勒了地球上的红飘带,讲好了“长征故事”;通过镜头呈现了诸如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碑、苍溪红军渡纪念雕塑等“长征印记”;与此同时,通过全景客观地反映了四川红军长征经过地的“绿色长征”“生态长征”“民生长征”等。归结起来,就是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长征路上的新风景、新气象,让人不禁感受到:长征永远在路上。
总之,《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长征记忆,而更多的是新长征重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红军长征在四川》集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四川印记”“四川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几个“最”,在该片中均有所体现。比如,红军长征在四川累计时间最长。又如,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要战役最多。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四川。再如,红军长征在四川境内的重大会议最多,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懋功会议等14次政治局会议和重要会议,确定了中国革命正确的战略方向。概括来讲,四川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和“精彩篇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开始于四川;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发生在四川境内;第二集《彝海结盟》、第六集《夹金风雪》、第七集《血沃红原》、第八集《转战康巴》更是分别记录了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等重要事件和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发生在四川。
《紅军长征在四川》自《赤水四渡》开始至《北上北上》,不局限于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的宏大叙事,而是切合了长征是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的恢弘主题,兼有“四个远征”的微观聚焦、生动述说、有力印证。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长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革命的理想信念。该片在描绘红军靠理想信念、靠革命的英雄主义征服人类极限的同时,也刻画了红军将士革命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一面。翻越夹金山时,红军战士和团长杨得志谈论发盐的事。大家笑着笑着竟打破了“到了夹金山,把命交给天,要想回头再相见,除非神仙到人间”的神话。过茫茫草地时,处处是危险,朱德总司令却还在用“土钓具”钓鱼,原来是为了将钓到的鱼送给任弼时产后的夫人补充营养,革命的友爱瞬间让人肃然起敬。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以及革命的友爱,才使红军的革命理想坚不可摧,红军最终走向了胜利。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赤水四渡》中彰显了毛泽东灵活机动战术的优越性,自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得到印证。红军长征在四川,南下还是北上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矛盾的焦点,直到百丈关战役失利后,战士们不得不感叹:“毛泽东说南下是死路确实是真理。”
长征是宣传队,是唤醒民众的远征。《彝海结盟》中,彝族头领小叶丹经过接触后迅速认同红军,与刘伯承结拜,并帮助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川陕苏区》中,大量贫苦的群众参加了红军,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其中,过去深受封建“四权”压迫的妇女翻了身,妇女解放运动空前发展,先后有了妇女独立团、妇女独立师。《转战康巴》《会师甘孜》中,大量藏族群众对红军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特别是积极参与了筹粮。藏族青年天宝的故事、格达活佛与朱德交往的往事,都印证了群众相信红军、支持红军。
长征是开创新局的远征。自四渡赤水开始,红军打的胜仗越来越多;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由被动逐渐变得主动;红军长征在四川,《北上北上》方针逐渐确立,最终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部新的电视文献纪录片,《红军长征在四川》用鲜为人知的新史料、新故事勾勒了地球上的红飘带,讲好了“长征故事”;通过镜头呈现了诸如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碑、苍溪红军渡纪念雕塑等“长征印记”;与此同时,通过全景客观地反映了四川红军长征经过地的“绿色长征”“生态长征”“民生长征”等。归结起来,就是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长征路上的新风景、新气象,让人不禁感受到:长征永远在路上。
总之,《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长征记忆,而更多的是新长征重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