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观察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 1a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DC不同程度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1].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对DC具有诱导作用,并且促使其表面免疫有关分子的表达增强.最近有研究在体内观察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DC的诱导作用[2].体外研究表明干扰素(IFN)α诱导的DC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可能发挥作用[3].IFN α在体内对DC的影响,特别是对DC表面免疫有关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尚少.CD1 α是DC的重要标志,本研究旨在IFN 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探讨IFN α在体内对DC的免疫调节作用,观察乙型肝炎外周血CD1αDC抗原提呈有关的免疫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CD80的表达状况,试图阐明IFN α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是否对DC产生影响,探讨IFN α通过DC途径增强机体免疫的机制。

其他文献
利用已得到的FX-01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内扩散有效因子校正内扩散影响;用有关关联式计算外扩散传质系数;对不同操作方式的反应器,如等温床、单段绝
CD133作为一种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表达.甲状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还未明确.研究报道已经发现在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中有CD133表达,且这类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能够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有发展成癌的潜力,也具有抵抗放化疗的作用.笔者针对CD133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
复杂断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的复杂性和多解性一直困扰着勘探开发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在多物源方向、多沉积旋回、多构造运动期次等多变的成藏因素控制的东部陆相裂谷型盆地内,直
将倍酸和焦倍酸两个多羟基化合物与Fe(Ⅱ)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苯的过氧化氢直接羟化反应,获得良好的苯的转化率和对苯酚的选择性.反应体系中未引入有害物质.重点考察了Fe(Ⅱ)
期刊
@@
编者按:2002年8月,中油集团公司领导在中明确提出,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关键环节.为此,2003年2月,中油集
1 .8 施氮时期对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时期追施相同氮肥 ,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 ,随追氮时期的后移 ,子粒蛋白质含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据
采用ICP、XRD、DSC、BET、SEM、TEM、IR对负载型Ni-M-B(M为Zn、Ag、Cu、Co、Mn、Mo、W、Fe)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类催化剂对乙烯中微量乙炔的选择加氢性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