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模式迅速转型阶段,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整体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广东省区域特色,以我院医疗器械高职毕业生为调研样本,分析目前就业现状,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并围绕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分析,得出各项胜任特征的权重,促进广东高职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职;医疗器械;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45-03
一、医疗器械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即获得工作和胜任工作的能力。”从上述定义看,劳动者的特质是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从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以及在获得工作后保持工作与晋升职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发展模式迅速转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和开发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它关系到高职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改革与长期发展。广东是医疗器械大省、强省,需求规模大,同时具有人才需求的引领性。本文将立足广东省,面向医疗器械行业,跟踪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质量跟踪,进而提炼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建议。
二、广东医疗器械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
对广东省内医疗器械行业三届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培养结果及毕业生评价进行分析,发现整体就业数量较好,且较稳定,就业质量较高,专业相关度呈持续提升趋势,且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有优势。而从就业满意度来看,从2012届到2014届的就业满意度为64%、62%、60%,三届呈持续下降趋势,同期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现状满意度则逐年攀升,因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优势在缩小,因此需关注并采取优化措施。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罗列。
(一)就业专业相关度呈提升趋势
毕业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能够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放问卷,采用计算公式,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得出统计结果,本专业从2012至2014届的专业相关度呈持续提升趋势,同期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相关度为62%,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有优势,如图1所示:
图1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就业相关度与全国高职变化趋势图
从比例上来看,普通招生毕业生的工作相关度低于3 证书毕业生,本专业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43%),第二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2%)。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麦可思公司选择部分2014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四类人群:“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入伍”,让其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数据显示,本专业2012至2014届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为64%、62%、60%,同期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为51%、54%、59%,本校毕业生三届呈持续下降趋势,且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优势在缩小,具体见图2:
图2就业满意度趋势图
就业满意度有所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未来职业发展空间不够,其中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造成。
(三)母校教学总体知识的满足度略低于全国水平
本校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78%,比全国高职院校(81%)低3个百分点,对于核心课程及实验实训条件作了调查分析,还涉及35项基本工作能力的统计,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人、解决负责问题的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图3总体知识满意度对比
(四)離职率较高
离职率是用以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这项数据,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以及员工自身的情绪波动和主观预期。离职率太高,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一定的离职率则可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而对于培养方来说,如果毕业生离职率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
图4本校2012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布
本校2012届在毕业半年内平均的离职率为48%,比全国职业院校(42%)高出6个百分点,而离职的类型主要为主动离职,被动离职的比例较小。
三、广东高职医疗器械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择业动机与心理、身体素质、家庭因素、就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主观因素对学生就业所起的作用最大。普遍意义上,高职生认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合的自我强度、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较强的社会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健全的个人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及情绪素质相结合,将成为他们在未来就业和初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就业能力是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生主动适应和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根据上述培养质量跟踪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办学单位对就业能力提升政策建议
学校是毕业生的主体培养方,而课程是培养的主要载体,在学生希望的教学改进方面,改进期待度最高的是“实习实践环节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期待度高于全国职教水平。 图5本校2014届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
本校医疗器械专业2014届的核心课程重要度为82%,与2013届持平;而核心课程满足度为63%,比2013届低4个百分点。这说明核心课程对工作实际需求的支撑度有所降低,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最新的职业能力动态,针对毕业工作实际需要加以改善,以保持较好的支撑度。
其次,在就业指导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新生入校应对其进行专业方向指导,要求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变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就业指导课程应突出实际,必要时可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讲解,在保持就业指导的组织力度的同时,要采取措施,重点提高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质量,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
除了核心的就业能力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校要尽可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系统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该教育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积极参加各项创业大赛,并实践于现实,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
(二)学习对象对就业能力提升主观改进
广东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跟踪及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对比于客观因素,个人因素对学生就业所起的作用最大。绝大多数的高职生及用人单位在访谈中表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是保障就业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毕业后离职的学生中,90%以上是主动离职,有个别是用人单位请退的。个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主观因素,主观要素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内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
1综合素质。综合素質,是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也称综合表现力。据此可知,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竞争和创新观念、审美及沟通能力等。
2心理素质。人类在面对环境压力时,通过各种反应形式,以对个体或群里有利的变化来对付这种压力,使得个体或群体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成为心理调适能力。每个毕业生应通过增强自身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改变认知模式及对压力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撰写文书,准备各种材料,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自己的事业和前途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就业能力提升政策建议
由政府牵头,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目前来看私营企业是吸纳高职毕业生的主渠道,占80%左右,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改善高职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除了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应鼓励和发展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参与到就业体系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其次还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高职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也能享受到各种保险福利,有效降低学生的离职率。
用人单位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确定规范的职业能力标准。就业市场信号功能的有效发挥,及时发布企业的真实需求,不仅能帮助其找到合格的员工,也能让高校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同时,用人单位应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其工作目标更清晰。同时也应提供公平公正的待遇,保障学生的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配合高校工作,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发展计划和实际需求,确定人才类型和工作胜任力,参与课程开发与授课。同时成为实习基地,有利于毕业生掌握工作中的关键技能,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而且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本文以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跟踪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因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均会影响毕业生就业,应以就业的主客观外部环境为切入点,依次从学校、就业主体、用人单位三方出发,分析各自对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贡献,三方应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积极行动,构建提升高职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最佳路径。
(备注:本文参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参考文献:
[1]季俊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34
[2]杨青云论高职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52
[3]何雪莲教育生态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2):45
[4]徐丽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1
[5]方军霞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87
[6]周晨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88
[7]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R]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高职;医疗器械;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045-03
一、医疗器械高职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即获得工作和胜任工作的能力。”从上述定义看,劳动者的特质是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从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以及在获得工作后保持工作与晋升职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发展模式迅速转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和开发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它关系到高职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改革与长期发展。广东是医疗器械大省、强省,需求规模大,同时具有人才需求的引领性。本文将立足广东省,面向医疗器械行业,跟踪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质量跟踪,进而提炼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建议。
二、广东医疗器械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
对广东省内医疗器械行业三届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培养结果及毕业生评价进行分析,发现整体就业数量较好,且较稳定,就业质量较高,专业相关度呈持续提升趋势,且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有优势。而从就业满意度来看,从2012届到2014届的就业满意度为64%、62%、60%,三届呈持续下降趋势,同期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现状满意度则逐年攀升,因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优势在缩小,因此需关注并采取优化措施。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罗列。
(一)就业专业相关度呈提升趋势
毕业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能够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放问卷,采用计算公式,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得出统计结果,本专业从2012至2014届的专业相关度呈持续提升趋势,同期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相关度为62%,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有优势,如图1所示:
图1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就业相关度与全国高职变化趋势图
从比例上来看,普通招生毕业生的工作相关度低于3 证书毕业生,本专业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43%),第二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2%)。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麦可思公司选择部分2014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四类人群:“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入伍”,让其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数据显示,本专业2012至2014届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为64%、62%、60%,同期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为51%、54%、59%,本校毕业生三届呈持续下降趋势,且相对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优势在缩小,具体见图2:
图2就业满意度趋势图
就业满意度有所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未来职业发展空间不够,其中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造成。
(三)母校教学总体知识的满足度略低于全国水平
本校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78%,比全国高职院校(81%)低3个百分点,对于核心课程及实验实训条件作了调查分析,还涉及35项基本工作能力的统计,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人、解决负责问题的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图3总体知识满意度对比
(四)離职率较高
离职率是用以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这项数据,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以及员工自身的情绪波动和主观预期。离职率太高,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一定的离职率则可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而对于培养方来说,如果毕业生离职率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
图4本校2012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布
本校2012届在毕业半年内平均的离职率为48%,比全国职业院校(42%)高出6个百分点,而离职的类型主要为主动离职,被动离职的比例较小。
三、广东高职医疗器械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择业动机与心理、身体素质、家庭因素、就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主观因素对学生就业所起的作用最大。普遍意义上,高职生认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合的自我强度、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较强的社会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健全的个人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及情绪素质相结合,将成为他们在未来就业和初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就业能力是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生主动适应和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根据上述培养质量跟踪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办学单位对就业能力提升政策建议
学校是毕业生的主体培养方,而课程是培养的主要载体,在学生希望的教学改进方面,改进期待度最高的是“实习实践环节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期待度高于全国职教水平。 图5本校2014届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
本校医疗器械专业2014届的核心课程重要度为82%,与2013届持平;而核心课程满足度为63%,比2013届低4个百分点。这说明核心课程对工作实际需求的支撑度有所降低,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最新的职业能力动态,针对毕业工作实际需要加以改善,以保持较好的支撑度。
其次,在就业指导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新生入校应对其进行专业方向指导,要求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变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就业指导课程应突出实际,必要时可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讲解,在保持就业指导的组织力度的同时,要采取措施,重点提高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质量,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
除了核心的就业能力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其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高校要尽可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系统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该教育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积极参加各项创业大赛,并实践于现实,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
(二)学习对象对就业能力提升主观改进
广东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跟踪及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对比于客观因素,个人因素对学生就业所起的作用最大。绝大多数的高职生及用人单位在访谈中表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是保障就业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毕业后离职的学生中,90%以上是主动离职,有个别是用人单位请退的。个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主观因素,主观要素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内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
1综合素质。综合素質,是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也称综合表现力。据此可知,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竞争和创新观念、审美及沟通能力等。
2心理素质。人类在面对环境压力时,通过各种反应形式,以对个体或群里有利的变化来对付这种压力,使得个体或群体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成为心理调适能力。每个毕业生应通过增强自身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断改变认知模式及对压力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撰写文书,准备各种材料,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自己的事业和前途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就业能力提升政策建议
由政府牵头,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目前来看私营企业是吸纳高职毕业生的主渠道,占80%左右,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改善高职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除了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应鼓励和发展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参与到就业体系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其次还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高职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也能享受到各种保险福利,有效降低学生的离职率。
用人单位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确定规范的职业能力标准。就业市场信号功能的有效发挥,及时发布企业的真实需求,不仅能帮助其找到合格的员工,也能让高校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同时,用人单位应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其工作目标更清晰。同时也应提供公平公正的待遇,保障学生的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配合高校工作,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发展计划和实际需求,确定人才类型和工作胜任力,参与课程开发与授课。同时成为实习基地,有利于毕业生掌握工作中的关键技能,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而且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本文以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跟踪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因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均会影响毕业生就业,应以就业的主客观外部环境为切入点,依次从学校、就业主体、用人单位三方出发,分析各自对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贡献,三方应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积极行动,构建提升高职医疗器械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最佳路径。
(备注:本文参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参考文献:
[1]季俊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J]职业教育研究,2012(31):34
[2]杨青云论高职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52
[3]何雪莲教育生态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2):45
[4]徐丽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1
[5]方军霞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87
[6]周晨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88
[7]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R]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