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tb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结合职业教育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探讨了“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具体办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0-0117-02
  
  汽车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汽车行业职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汽车职业教育的内容无疑是汽车行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充分体现和贯彻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观。
  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订单”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供需的无缝对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正被众多职业院校逐步认同并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订单”原来是指产品的订购合同,是产品供需双方的一种协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的放矢,“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订单”的具体内容涵盖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考核与评价、企业选拔与录用等。职业教育的“订单”是一份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委托书,是校企双方的协议,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如果说“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具有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的话,那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具有岗位针对性特征。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需要或根据未来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出特定岗位人才需求的数量、人才所应具备或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标准;学校根据企业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这一培养计划将完全忠实于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以汽车职业教育为例,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孕育了上百种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具有普遍的共性,例如,必须掌握汽车基本知识,同时,不同的岗位乃至同一种岗位在不同的用人单位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传统的汽车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入职前仍然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以适应特定岗位的个性化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毕业生上岗之后能够很快进入状态,这也是用人单位最为企盼的。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从经济学角度讲其实等同于“以需求为导向”,而“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正是建立在社会需求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订单”即“定岗”,专业依托岗位设置,人才市场中紧缺什么样的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从而使专业设置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教学内容的实用化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能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知识甚至这门课程学了之后有没有用?坦率地讲,虽然学校教育不同于岗前培训,必须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思想道德培养,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但不容否认的是,在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安排中的确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安排了材料力学、金属热处理等课程,就有悖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对象的职业范围和职业技能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在内的教学内容均应围绕着满足职业需求,保证够用即可,教学内容应充分显现出实用化特征。
  教学环境的生产化为了达到用人单位“订单”中的要求,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时间,学校的教学环境必须接近企业的生产环境。例如,在汽车职业教育中,学生应在学校学习中感受到汽车企业的生产化氛围。因此,校企双方应极力把教学环境建造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凸显生产化特征。
  校企双方的协同性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就业率高,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发展前景。对企业而言,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用人标准培养的学生,录用后的岗前培训时间和费用将大大降低,甚至为零。这将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具有校企双方的协同性特征。
  “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
  建立配套的组织体系 筹划开展“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学校,首先必须在组织结构上使教学、生产、科研融于一体,以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会贯通。例如,目前开设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大多配备有实验实训中心,同时还设置有负责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汽车专业各学科教研室,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这两者几乎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如果将这两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衔接和联系,必然会事半功倍。这样,也将极大地激发汽车企业的合作兴趣,他们将充分利用学校人才高地的优势;而学校也应积极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的人才订单,最终达到共建共赢的目的。
  制定“两手抓”、“三步走”的培养计划 所谓汽车职业教育的“两手抓”指的是:學校抓基础教育,汽车企业抓实习培养;“三步走”是指1年学校为主的理论学习 1年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培养 1年企业为主的实习。当然,“三步走”每个阶段的实施主体并不孤立,也不完全以时间来划分,而是强调企业对人才培养自始至终的参与和由浅入深的渗透。培养专业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汽车职业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与汽车企业协同合作。校企双方在制定“订单”时,应根据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在培养过程中实施三阶段过渡法划分双方的培养任务。随着学生汽车专业知识学习积累的完备,双方的培养侧重也应发生转移。企业参与培养的力度渐渐加强,力求使学生感悟汽车企业文化,增强其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使其逐渐融入企业中,实现“无缝”对接。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任何计划的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按照汽车企业的合理要求,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如前所述,虽然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性,但因用人单位和岗位不同,其个性差别实际上更为显著,这对经费、设备、师资等条件均有限的学校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改革创新和资源整合。例如,学校应根据“订单”实行学分制、“双证”制、弹性学制、课程与教材开发制度、开放式教学组织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制度等。其中,学分制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依赖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因为学分制使学生能够按照汽车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选择,而这些课程必须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进行重新开发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制度是“订单”教育运行的基础,要求汽车职业院校下属各专业的教室、实训中心及实验室等全天候开放,实行滚动教学,充分提高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自行安排学习和训练时间提供方便,以适应学生工学结合的需要。因为“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到相应的汽车企业就业,所以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监控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需要。
  在学校内部模拟汽车企业“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毕业生快速融入汽车企业,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学校为汽车专业学生尽可能营造汽车企业氛围。例如,在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时,可以模仿企业的机构和部门设置,形成学校内部的“微缩企业”,再现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对汽车企业文化以及未来的职场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进行更为积极和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准备。
  推行“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汽车专业学生就业,推动汽车职业教育乃至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办学条件、企业参与度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传统观念的阻碍在推行“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的来自传统观念的阻碍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在学校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的诸多原因,许多职业院校仍存在较严重的“职教普教化”现象,盲目强调学科性,弱化了自身的职业性特色,从而使职业教育实际上沦为本科或专科教育的“压缩版”。在学生方面,就业双向选择的制约和对合作企业经营状况的不乐观预期导致学生及其家长难以接受“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几乎都是旷日持久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汽车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不例外。因此,从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合约到学生真正就业必然存在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差,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两三年以后企业的经营状况走向不是普通学生或家长能够预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和家长对“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而这正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之一。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要想突破阻碍,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从自身角度讲,应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强化办学特色;从与企业合作上讲,应努力寻求实力强、效益好、发展前景光明企业的人才订单,规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办学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汽车专业教师无相關企业的从业背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汽车职业技能训练,师资队伍素质很难满足“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技术日新月异,汽车职业教育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且价格较为昂贵,加上学校经费短缺,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实训环境与真实生产环境相差甚远,设备陈旧,捉襟见肘,学生实训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而非生产阶段,致使“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其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针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可借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首创的“本科 技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该模式为全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同时,该校汽车与交通学院还积极安排年轻教师去汽车企业顶岗实习,积累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回到学校之后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这些举措在“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值得推广。此外,针对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较为落后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加以逐步解决。首先,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其次,应充分发挥“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优势,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共建汽车实训基地;再次,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寻求校际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企业的生存与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准确预测今后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要求,加之在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愿意签订“提前预订员工”的订单,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其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虽然国内汽车保有量连年攀升,汽车企业产能屡创新高,汽车产业规模日益庞大,但“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着汽车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倘若失去企业的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能成为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空想。要想激发企业参与“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趣和热情,就要让他们看到利益,看到对企业发展的好处。职业院校应在这方面多做文章,除了自身苦练内功、筑巢引凤之外,还应注重宣传和交流,让更多的汽车企业正确认识“订单式”培养模式。此外,在实施“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学校必须坚持汽车企业先赢到双方共赢的宗旨,这样才能留住一家、吸引多家,才能实现“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崔玉宝,荆淑霞.关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38):176-177.
  [2]邹小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作用和运行要素分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8,(2):34-35.
  [3]纪艳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办学新思路[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6):42-43.
  [4]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5]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N].中国教育报,2003-12-13:(2).
  [6]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25-26.
  作者简介:
  张伯俊(1956—),男,河北邯郸人,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系统。
  金永兴(1985—),男,江苏南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车辆动力学仿真。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国务院启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这次专项整治与我国的历次经济整顿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经过此次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是在发展方向和规模上,还是在
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现状,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应该具备应用型、地方性、集群性、前瞻 性等特征,从强化特色、突出学科专业一体化、坚持面向产业发展、突出人才
学习风格是体现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式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这些不同的学习方式对
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消费空间塑造的实质,指出其实际上是在资本的驱动下针对特定目标人群创造 的一种诱导性空间,并借助文化外衣无形中异化了消费逻辑.探讨消费空间生产与再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通过工程改造项目介绍了蜂窝状蓄热体和蓄热小球混装的新型蓄热体结构,分析得出新型结构成本低,蓄热能力可提高20%以上,对于全新蓄热式加热炉蓄热室的设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被磨削的工件一般精度要求较高,但工件在装卸时极易造成拉毛。本文采用翘、吊、空心方铁或空心圆柱以及三点支撑等方法,解决了工件拉毛问题。
根据射孔器材耐高温高压试验装置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井式双循环电加热炉系统,建立了该加热炉炉膛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该加热系统工艺参数对沿程湿度场分布均匀性
提出时滞系统的模糊控制规则和控制策略,及一种实时减少模糊控制余差的方法,仿睦和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模糊控制具体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改善了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效果。
在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居前十位的省级行政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指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指标关联程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