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淤地坝是沟道工程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拦泥淤地,是我国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入手,重点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淤地坝;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农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千沟万壑,减少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地产出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何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入手,重点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所获得的效益。
一、水土流失给农业带来的危害
(一)洪水灾害频发,土壤侵蚀强度大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该区域多是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径流量小,蒸发旺盛,产流不均匀,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一般来说,一场占年均雨量39%左右的暴雨,可形成占年均径流量越67%的径流。该区域的泥沙特点是:侵蚀强度大,产区集中,洪水含沙量高,高含沙水流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洪水灾害,而洪水又会导致泥沙的大量流失。而且从实际的调查看,除了汛期,在一次大洪水中也会引发径流泥沙,由数据资料可知,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占到了80%的年径流量不仅集中在汛期。
(二)淤积河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该流域的生态平衡,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文献资料可知,准格尔旗西南部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左右,沟岸的扩张速度为15-17cm/年,沟头延伸速度为1-1.5m/年,最为明显的是洪水期沟塔地沟岸的崩塌,短时的暴雨会导致农田塌落,破坏土地资源,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淤地坝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
(一)淤地坝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淤地坝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显著的作用。由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30%来自于坡面,70%来自于沟道,修建了淤地坝之后,就可以拦蓄大量泥沙,泥沙减少显著,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淤地坝建设后,可以增加耕地的利用面积,据调查,淤地坝建成后,每公顷坝地可产生4-6hm2的耕地,农民在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收入同样会提高。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道路交通条件差,修筑淤地坝后,可以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目前,淤地坝已经成为当地主要公路的组成部分,因此,淤地坝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属于水源工程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地表径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蓄积水流的作用,这样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说,可以有效的解决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另外,淤地坝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资源的利用,使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
(三)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淤地坝的建成后,可以将周围的荒沟、河滩和荒坡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其变为农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面积,关键是淤地坝建成后的耕地的土壤主要是由淤泥组成,淤泥中的腐殖物质较多,使这些土壤的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优于其他耕地,根据对准格尔旗淤泥地坝的调查结果显示,淤地坝所形成耕地的土壤肥力超过了其他土壤费力的40%,可以大大的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
(四)拦截泥沙,防洪减灾
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黄河泥沙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淤地坝可谓是一块人工屏障,可以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将沟床固定,对当地的水土治理作用显著。根据调查显示,每年大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12000吨以上,中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9000吨以上,小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45000吨以上,目前,内蒙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已经成为了拦截泥沙的主要措施。除可拦截泥沙外,淤地坝的防洪减灾效果明显,其防洪效益主要受到坝的稳定性、积水面积和库容量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库容量大、来沙量多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好,而库容量小,来沙量大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差,因此,在建设淤地坝前,应经分析,建设合理的淤地坝,充分利用淤地坝的防洪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益。淤地坝在使用过程中,其蓄水拦泥效果会随着其淤满的情况而变化,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淤地坝拦泥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时,其减沙减水的效益就已经实现了60%以上,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效益逐渐减小。另外,淤地坝的主导作用就是防洪减洪,通过滞洪和蓄洪,减少洪峰的流量,减少洪水的危害,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五)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益
淤地坝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利用面积,而且由于土壤的多年淤积,其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因此,肥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在此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产量也就相应的提高。根据准格尔旗某一站点的监测数据显示,从含水量上看,坝地土壤比坡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了1.86倍,粮食的平均亩产量高于4500kg/km2,高于梯田耕地2倍以上的产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受到人民收入高低的影响,淤地坝的建设使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淤地坝发展的展望
在今后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中,应以入黄河流为单元,修筑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坝,建立稳定的淤地坝系统,提高拦蓄入黄泥沙,蓄混放清以及淤地造田的能力。扭转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为该地区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根据遥感卫星的资料现实,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有3.55万条0.5-1km的沟道,1.71万条1-3km的沟道,1.52万条3-10km的沟道,按43%-55%计算各级沟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建设6500座骨干坝,7900座中型淤地坝,19000座小型淤地坝。综合看来,各级淤地坝运行期末的累计拦泥沙量可达到74.3亿t,可以明显的改善该区域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结束语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重要举措,在改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建设与运动淤地坝,可以有效的拦截泥沙、预防洪水危害,通过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洪水的时长,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有效的利用了地表水资源,提高了地下水位,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水资源环境,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明显的改善了黄河下游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淤地坝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不仅具有拦截泥沙,防洪减灾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在生态、经济与社会多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解决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治久安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鲁炳义.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2:133.
[2]聂挺,吴恩兰,魏晓巍.淤地坝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用水中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05:88.
【关键词】淤地坝;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农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千沟万壑,减少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地产出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何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入手,重点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所获得的效益。
一、水土流失给农业带来的危害
(一)洪水灾害频发,土壤侵蚀强度大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该区域多是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径流量小,蒸发旺盛,产流不均匀,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一般来说,一场占年均雨量39%左右的暴雨,可形成占年均径流量越67%的径流。该区域的泥沙特点是:侵蚀强度大,产区集中,洪水含沙量高,高含沙水流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洪水灾害,而洪水又会导致泥沙的大量流失。而且从实际的调查看,除了汛期,在一次大洪水中也会引发径流泥沙,由数据资料可知,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占到了80%的年径流量不仅集中在汛期。
(二)淤积河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该流域的生态平衡,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文献资料可知,准格尔旗西南部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左右,沟岸的扩张速度为15-17cm/年,沟头延伸速度为1-1.5m/年,最为明显的是洪水期沟塔地沟岸的崩塌,短时的暴雨会导致农田塌落,破坏土地资源,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淤地坝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
(一)淤地坝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淤地坝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显著的作用。由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30%来自于坡面,70%来自于沟道,修建了淤地坝之后,就可以拦蓄大量泥沙,泥沙减少显著,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淤地坝建设后,可以增加耕地的利用面积,据调查,淤地坝建成后,每公顷坝地可产生4-6hm2的耕地,农民在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收入同样会提高。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道路交通条件差,修筑淤地坝后,可以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目前,淤地坝已经成为当地主要公路的组成部分,因此,淤地坝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属于水源工程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地表径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蓄积水流的作用,这样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说,可以有效的解决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另外,淤地坝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资源的利用,使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
(三)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淤地坝的建成后,可以将周围的荒沟、河滩和荒坡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其变为农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面积,关键是淤地坝建成后的耕地的土壤主要是由淤泥组成,淤泥中的腐殖物质较多,使这些土壤的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优于其他耕地,根据对准格尔旗淤泥地坝的调查结果显示,淤地坝所形成耕地的土壤肥力超过了其他土壤费力的40%,可以大大的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
(四)拦截泥沙,防洪减灾
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黄河泥沙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淤地坝可谓是一块人工屏障,可以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将沟床固定,对当地的水土治理作用显著。根据调查显示,每年大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12000吨以上,中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9000吨以上,小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45000吨以上,目前,内蒙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已经成为了拦截泥沙的主要措施。除可拦截泥沙外,淤地坝的防洪减灾效果明显,其防洪效益主要受到坝的稳定性、积水面积和库容量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库容量大、来沙量多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好,而库容量小,来沙量大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差,因此,在建设淤地坝前,应经分析,建设合理的淤地坝,充分利用淤地坝的防洪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益。淤地坝在使用过程中,其蓄水拦泥效果会随着其淤满的情况而变化,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淤地坝拦泥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时,其减沙减水的效益就已经实现了60%以上,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效益逐渐减小。另外,淤地坝的主导作用就是防洪减洪,通过滞洪和蓄洪,减少洪峰的流量,减少洪水的危害,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五)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益
淤地坝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利用面积,而且由于土壤的多年淤积,其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因此,肥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在此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产量也就相应的提高。根据准格尔旗某一站点的监测数据显示,从含水量上看,坝地土壤比坡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了1.86倍,粮食的平均亩产量高于4500kg/km2,高于梯田耕地2倍以上的产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受到人民收入高低的影响,淤地坝的建设使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淤地坝发展的展望
在今后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中,应以入黄河流为单元,修筑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坝,建立稳定的淤地坝系统,提高拦蓄入黄泥沙,蓄混放清以及淤地造田的能力。扭转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为该地区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根据遥感卫星的资料现实,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有3.55万条0.5-1km的沟道,1.71万条1-3km的沟道,1.52万条3-10km的沟道,按43%-55%计算各级沟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建设6500座骨干坝,7900座中型淤地坝,19000座小型淤地坝。综合看来,各级淤地坝运行期末的累计拦泥沙量可达到74.3亿t,可以明显的改善该区域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结束语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重要举措,在改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建设与运动淤地坝,可以有效的拦截泥沙、预防洪水危害,通过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洪水的时长,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有效的利用了地表水资源,提高了地下水位,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水资源环境,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明显的改善了黄河下游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淤地坝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不仅具有拦截泥沙,防洪减灾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在生态、经济与社会多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解决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治久安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鲁炳义.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2:133.
[2]聂挺,吴恩兰,魏晓巍.淤地坝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用水中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