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纹枯病:俗称烂脚瘟、花秆、下脚枯等,是水稻常发病害之一,鸡东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到顶叶及穗部。一般叶鞘先发病,然后是叶片。先在近水面出现水泽壮斑块,后扩大成云纹壮大斑,并长出许多像蛛丝的白色菌丝。轻的叶片枯黄,抽穗困难,出米率下降,严重时常导致稻株倒伏或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
防治措施:控制氮肥施用不能过量,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蘖盛期)防治,防2次,隔7天一次,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50%托布津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均匀喷到稻株中下部。施用井岗霉素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
二、稻曲病:是近年水稻常发病害,尤其在贪青晚熟的品种中发生严重、水稻后期灌浆结实期雨水较多的年份严重 ,造成秕谷增加,结实率下降而减产。尤其是产生的墨绿色的粉末不但使稻谷品质下降,而且收获时使谷粒颜色被染成墨绿色,十分难看。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发出墨绿色粉末。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仍是防止该病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但还要进行药剂防治: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喷药一次,间隔7天喷第二次药。用药种类及用量为16%“仙耙稻丰收” 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15%三唑酮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三、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在鸡东各地均有发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尤其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防治措施: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的2~3个品种搭配种植;种子消毒杀菌,1公斤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如有急性型叶瘟病斑出现应立即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8克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78~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用药方法同上。
四、水稻螟虫:也叫钻心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措施:在大田栽秧后的7天左右,结合施追肥每亩撒施1.5—2.0kg的杀虫双大粒剂。对还有危害的田块,7月中旬,亩用90%杀虫单原药40克或51%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0.2%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兑水喷雾。
五、稻苞虫:又叫搭棚虫。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后躲在苞内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稻叶吃尽,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抽穗后发生,使剑叶、倒二叶的功能叶受危害,影响灌浆结实,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里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铲除沟边、田边的杂草和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用BT乳剂20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75—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喷雾时以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为好,喷药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
六、稻纵卷叶螟:又叫刮青虫,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后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为主要特点,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里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七、绵腐病: 在气温低于15℃时,秧苗不能生长,抵抗力受冷害削弱,而绵腐菌适宜生长,乘虚感染。该病侵染谷粒颖壳裂口或在幼根之间的芽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以胚为中心放射出象棉花絮一样密生白色至土黄色绵毛状物,主要在播种至立针时发生。其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灌清水冲洗2—3次,排除秧田污菌;及时灌浅水,喷施1000倍硫酸铜药液150公斤。
八、立枯病: 该病主要在秧苗二、三叶期发生,早期发病幼苗枯萎卷缩,茎基部腐烂,很容易拨断;后期发病,心叶萎垂卷缩,茎基部腐烂软化,全株黄褐枯死,一般为成团发病。其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应早、晚灌水护苗,调节温差;亩追施30—50斤草木灰或用7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喷雾。
(作者单位:158227 黑龙江省鸡东县明德乡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防治措施:控制氮肥施用不能过量,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蘖盛期)防治,防2次,隔7天一次,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50%托布津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均匀喷到稻株中下部。施用井岗霉素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
二、稻曲病:是近年水稻常发病害,尤其在贪青晚熟的品种中发生严重、水稻后期灌浆结实期雨水较多的年份严重 ,造成秕谷增加,结实率下降而减产。尤其是产生的墨绿色的粉末不但使稻谷品质下降,而且收获时使谷粒颜色被染成墨绿色,十分难看。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发出墨绿色粉末。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仍是防止该病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但还要进行药剂防治: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喷药一次,间隔7天喷第二次药。用药种类及用量为16%“仙耙稻丰收” 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15%三唑酮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三、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在鸡东各地均有发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尤其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防治措施: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的2~3个品种搭配种植;种子消毒杀菌,1公斤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如有急性型叶瘟病斑出现应立即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8克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78~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用药方法同上。
四、水稻螟虫:也叫钻心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措施:在大田栽秧后的7天左右,结合施追肥每亩撒施1.5—2.0kg的杀虫双大粒剂。对还有危害的田块,7月中旬,亩用90%杀虫单原药40克或51%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0.2%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兑水喷雾。
五、稻苞虫:又叫搭棚虫。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后躲在苞内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稻叶吃尽,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抽穗后发生,使剑叶、倒二叶的功能叶受危害,影响灌浆结实,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里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铲除沟边、田边的杂草和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用BT乳剂20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75—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喷雾时以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为好,喷药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
六、稻纵卷叶螟:又叫刮青虫,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后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为主要特点,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里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措施: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七、绵腐病: 在气温低于15℃时,秧苗不能生长,抵抗力受冷害削弱,而绵腐菌适宜生长,乘虚感染。该病侵染谷粒颖壳裂口或在幼根之间的芽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以胚为中心放射出象棉花絮一样密生白色至土黄色绵毛状物,主要在播种至立针时发生。其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灌清水冲洗2—3次,排除秧田污菌;及时灌浅水,喷施1000倍硫酸铜药液150公斤。
八、立枯病: 该病主要在秧苗二、三叶期发生,早期发病幼苗枯萎卷缩,茎基部腐烂,很容易拨断;后期发病,心叶萎垂卷缩,茎基部腐烂软化,全株黄褐枯死,一般为成团发病。其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应早、晚灌水护苗,调节温差;亩追施30—50斤草木灰或用7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喷雾。
(作者单位:158227 黑龙江省鸡东县明德乡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