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挥棒,就是一种乐器
一生的音乐之旅
他投入真情,传递欢乐
一根指挥棒,一手谱乐章
通俗艺术化,艺术通俗化
从编曲到指挥,融汇贯通
他就是刘孝扬先生
他说音乐就是生命
刘孝扬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国资深合唱指挥家和教育家
瀋阳东北音专声乐系毕业
北京中央乐团合唱指挥研究班
师承前苏联合唱指挥家杜马舍夫
音乐历程随心而动
硕大的舞台庄严瞩目,合唱者和乐器手们都严阵以待,等待着音乐指挥家的一声令下。这时他镇定神情,準备开始指挥。在他的心里,早就一遍一遍重复着歌曲旋律的变化,情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超群的乐感一直在他脑海中呈现,按照乐谱完美的打着节拍,情至深处,他转过身,面对观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令观众哄堂一笑,连声叫好,在享受美妙的音乐之餘体会着这奇妙的音乐之旅。而在台上的这位合唱指挥家,正是深受观众喜爱,忘我投入满是激情的刘孝扬先生。
音乐指挥家对乐队的指挥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棒就如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现场看过刘孝扬先生表演的观众就深有体会。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於悦耳,即好听,是比较浅显的欣赏。那麽,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刘孝扬先生总是能夠用特殊的肢体语言,将观众和演员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他的指挥中感染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进入音乐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刘孝扬先生的指挥之所以能夠有这种感染力,都是源於生活的经历和对音乐的执著。祖籍福建福州,在新加坡出生的他,在马来西亚长大,长年的海外遊子生涯,令他期盼着回到挚爱的国家。“我祖父是名基督教的传道士,早年去了马来西亚,後来辗转到新加坡。新加坡有个福州人自己的礼拜堂,叫做福灵堂,祖父做了该堂的第二任牧师。後来,父亲也留在了那边发展,我亦出生於此。”从小在教堂音乐的耳濡目染中,渐渐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旋律和节拍,最重要的乐感,都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日臻完善。
他渴望着感受家乡的水土风情,体味家乡的歌声和旋律,新中国成立前期,他终於回到一心向往的故土,在福州完成了高中学业。建国後,他应朋友邀请到北京求学,去体验音乐学识,並到一些业餘的合唱团合唱。不断地接触和积累中,他意识到,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业餘的爱好中,单靠兴趣和一点点自学的知识根本不能在音乐社团里长存,他开始筹划着去专业学校学习与深造。
1952年,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对音乐的执著追求,他考上了瀋阳东北音专作曲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的後裔,瀋阳音乐学院的前身)。大学期间,他最早选择了作曲系,学习了乐理、和声、复调等科目,打下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其後,声乐系的声乐老师发现他的嗓音是不可多得的男中音,又鼓励他转向了声乐系发展,直到1955年顺利毕业。
刘孝扬先生的学生生涯,音乐才华逐渐显现。1956年,他走进了北京中央乐团合唱指挥研究班,师承前苏联合唱指挥家杜马舍夫先生,幸获名师指导,使得音乐造诣突飞猛进。同时兼任中央乐团合唱团男低音声部歌手,並多次随团出国演出。1955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刘孝扬先生和现居香港的余章平、许维基、范永生等九位青年歌唱家组成的男声小合唱荣获歌唱比赛的金奖。
经典编曲源远流长
1956年後刘孝扬先生任教於瀋阳音乐学院,主持指挥专业及学生的实习演出,也曾先後指挥多个专业及业餘的合唱团。这期间把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李劫夫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编成合唱歌曲,至今仍在中国大陆流行。
1974年刘孝扬先生移居香港,曾指挥多个合唱团,也将许多国内独唱曲和港台流行曲编成合唱,成了音乐会的合唱曲目。如《我爱你中国》、《马儿你慢些走》、《大中国》、《木兰从军》、《东方之珠》、《祝福》、《南屏晚钟》、《月亮代表我的心》、《万水千山总是情》、《狮子山下》等。2000年由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出版了《刘孝扬编合唱曲集》,2008年又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给广大的合唱团提供更多的曲目选择。刘先生也热心於合唱交流,有时是去担任合唱评委,有时是帮合唱团去演出。合唱交流就经常演唱他编的合唱曲目,有的版本还为适应合唱团有混声四部或二部等多样化,编得好听又易唱。演出时生动热情地演绎,让听众起共鸣,演出就受欢迎。像《东方之珠》、《我们走在大路上》。艺术通俗化,通俗艺术化,是刘孝扬先生备受观众爱戴的特色。很多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被刘孝扬先生编成了合唱歌曲。年长点的人们肯定听说过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是由李劫夫於1962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这首歌,当时已红遍全国。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合唱,把那种振奋士气、向前奔进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緻。“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他指挥时的动作往往有些特别,而这种特别又恰到好处,当唱到最後一句“朝着胜利的方向”,伴随着高音,他娴熟的挥舞着指挥棒,猛的一转身,指向远方,那就是胜利的方向。
编曲要有不同的手法在里头,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歌曲创作者的心声写出来。“歌曲《东方之珠》,罗大佑的这首经典歌曲,讲的是对香港的情感,里面卻没有出现一次香港。要了解这首歌深层的内涵,需追溯到二十多年前。这曲子产生在改革开放之後,很多内地的人很奇怪,香港为什麽会是亚洲四小龙,所以要过来看看,看完後很惊讶,感情就不一样。要从最根本的曲子去体会,没有投入到时代背景中,没有感觉的时候去唱就不会有感情。同样,歌曲的改编就是在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他解释这首传颂至今的歌曲的改编,只有在深情投入,畅遊在乐谱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改编歌曲的灵感。 《松花江上》一曲,是产生在“西安事变”时期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晗辉作於1936年,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淚卻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爭相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爹娘啊爹娘啊,什麽时候才能欢聚一团”,刘孝扬先生的改编,结合歌词,投入到当时的情感中,再加以指挥的动作力度的掌握,可谓浑然天成,情境再现,让观众很容易感染当年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还有一首歌《南屏晚钟》,旋律舒适幽静,歌曲描绘的就是西湖十大名景之一,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合唱,舒雅曼妙,很自然地将大家带入南屏晚钟的奇妙之旅,“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找不到他的行踪,只看到那树摇风”,在合唱中我们伴着音符,也走进了森林,看到了喜悦,生动活泼。
音乐伴一生
现场的观众肯定能夠被当时的整体合唱给震撼,刘孝扬先生把原来歌曲改编成适合现场的合唱,对歌曲感情的深入了解再诠释和创作,尽量还原当时作曲者的原始情感。有些东西在乐谱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如乐句的呼吸感,细微的速度变化,钢琴的触键,歌唱者对嗓音的控制,小提琴弓子对弦的压力等等。他通过多年的指挥经验,融合现场的合唱演出,把歌曲改编得更加适合集体合唱,节奏的快慢、旋律的变化、合唱者和乐器手的配合等等,每一个细节,他都在心里一遍一遍的演练,每一次演出,都是对音乐的致敬,对心灵的洗涤。
刘孝扬先生编了一百多首耳熟能详的合唱歌曲,他说没有哪一首是最满意的,因为每首都是用心在唱。他既能激情演奏慷慨激昂的爱国歌曲,诸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爱你中国》,又能编唱许多流行歌曲,如很多邓丽君的歌曲,在他的改编後,艺术境界和层次得到升华。翻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刘孝扬编合唱曲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编合唱映入眼帘,这本书,也是许多学习编合唱者盛为推崇的,因此,在国内和香港的销量都十分可观。
刘孝扬先生说,他除了音乐不会别的。是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也让观众在听完合唱演奏後,体会到不一样的音乐世界。现在,虽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似乎更加忙碌了,教长者教唱、演出时代曲,醉心合唱团的排练活动,还不忘自己的音乐创作。他热爱音乐,音乐才会反馈快乐和激情予他。刘孝扬先生,正是这样在音乐的伴奏中乐此不疲,谱写着美妙传颂的五线谱!
一生的音乐之旅
他投入真情,传递欢乐
一根指挥棒,一手谱乐章
通俗艺术化,艺术通俗化
从编曲到指挥,融汇贯通
他就是刘孝扬先生
他说音乐就是生命
刘孝扬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国资深合唱指挥家和教育家
瀋阳东北音专声乐系毕业
北京中央乐团合唱指挥研究班
师承前苏联合唱指挥家杜马舍夫
音乐历程随心而动
硕大的舞台庄严瞩目,合唱者和乐器手们都严阵以待,等待着音乐指挥家的一声令下。这时他镇定神情,準备开始指挥。在他的心里,早就一遍一遍重复着歌曲旋律的变化,情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超群的乐感一直在他脑海中呈现,按照乐谱完美的打着节拍,情至深处,他转过身,面对观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令观众哄堂一笑,连声叫好,在享受美妙的音乐之餘体会着这奇妙的音乐之旅。而在台上的这位合唱指挥家,正是深受观众喜爱,忘我投入满是激情的刘孝扬先生。
音乐指挥家对乐队的指挥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棒就如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现场看过刘孝扬先生表演的观众就深有体会。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於悦耳,即好听,是比较浅显的欣赏。那麽,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刘孝扬先生总是能夠用特殊的肢体语言,将观众和演员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他的指挥中感染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进入音乐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刘孝扬先生的指挥之所以能夠有这种感染力,都是源於生活的经历和对音乐的执著。祖籍福建福州,在新加坡出生的他,在马来西亚长大,长年的海外遊子生涯,令他期盼着回到挚爱的国家。“我祖父是名基督教的传道士,早年去了马来西亚,後来辗转到新加坡。新加坡有个福州人自己的礼拜堂,叫做福灵堂,祖父做了该堂的第二任牧师。後来,父亲也留在了那边发展,我亦出生於此。”从小在教堂音乐的耳濡目染中,渐渐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旋律和节拍,最重要的乐感,都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日臻完善。
他渴望着感受家乡的水土风情,体味家乡的歌声和旋律,新中国成立前期,他终於回到一心向往的故土,在福州完成了高中学业。建国後,他应朋友邀请到北京求学,去体验音乐学识,並到一些业餘的合唱团合唱。不断地接触和积累中,他意识到,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业餘的爱好中,单靠兴趣和一点点自学的知识根本不能在音乐社团里长存,他开始筹划着去专业学校学习与深造。
1952年,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对音乐的执著追求,他考上了瀋阳东北音专作曲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的後裔,瀋阳音乐学院的前身)。大学期间,他最早选择了作曲系,学习了乐理、和声、复调等科目,打下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其後,声乐系的声乐老师发现他的嗓音是不可多得的男中音,又鼓励他转向了声乐系发展,直到1955年顺利毕业。
刘孝扬先生的学生生涯,音乐才华逐渐显现。1956年,他走进了北京中央乐团合唱指挥研究班,师承前苏联合唱指挥家杜马舍夫先生,幸获名师指导,使得音乐造诣突飞猛进。同时兼任中央乐团合唱团男低音声部歌手,並多次随团出国演出。1955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刘孝扬先生和现居香港的余章平、许维基、范永生等九位青年歌唱家组成的男声小合唱荣获歌唱比赛的金奖。
经典编曲源远流长
1956年後刘孝扬先生任教於瀋阳音乐学院,主持指挥专业及学生的实习演出,也曾先後指挥多个专业及业餘的合唱团。这期间把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李劫夫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编成合唱歌曲,至今仍在中国大陆流行。
1974年刘孝扬先生移居香港,曾指挥多个合唱团,也将许多国内独唱曲和港台流行曲编成合唱,成了音乐会的合唱曲目。如《我爱你中国》、《马儿你慢些走》、《大中国》、《木兰从军》、《东方之珠》、《祝福》、《南屏晚钟》、《月亮代表我的心》、《万水千山总是情》、《狮子山下》等。2000年由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出版了《刘孝扬编合唱曲集》,2008年又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给广大的合唱团提供更多的曲目选择。刘先生也热心於合唱交流,有时是去担任合唱评委,有时是帮合唱团去演出。合唱交流就经常演唱他编的合唱曲目,有的版本还为适应合唱团有混声四部或二部等多样化,编得好听又易唱。演出时生动热情地演绎,让听众起共鸣,演出就受欢迎。像《东方之珠》、《我们走在大路上》。艺术通俗化,通俗艺术化,是刘孝扬先生备受观众爱戴的特色。很多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被刘孝扬先生编成了合唱歌曲。年长点的人们肯定听说过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是由李劫夫於1962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这首歌,当时已红遍全国。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合唱,把那种振奋士气、向前奔进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緻。“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他指挥时的动作往往有些特别,而这种特别又恰到好处,当唱到最後一句“朝着胜利的方向”,伴随着高音,他娴熟的挥舞着指挥棒,猛的一转身,指向远方,那就是胜利的方向。
编曲要有不同的手法在里头,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歌曲创作者的心声写出来。“歌曲《东方之珠》,罗大佑的这首经典歌曲,讲的是对香港的情感,里面卻没有出现一次香港。要了解这首歌深层的内涵,需追溯到二十多年前。这曲子产生在改革开放之後,很多内地的人很奇怪,香港为什麽会是亚洲四小龙,所以要过来看看,看完後很惊讶,感情就不一样。要从最根本的曲子去体会,没有投入到时代背景中,没有感觉的时候去唱就不会有感情。同样,歌曲的改编就是在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他解释这首传颂至今的歌曲的改编,只有在深情投入,畅遊在乐谱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改编歌曲的灵感。 《松花江上》一曲,是产生在“西安事变”时期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晗辉作於1936年,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淚卻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爭相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爹娘啊爹娘啊,什麽时候才能欢聚一团”,刘孝扬先生的改编,结合歌词,投入到当时的情感中,再加以指挥的动作力度的掌握,可谓浑然天成,情境再现,让观众很容易感染当年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还有一首歌《南屏晚钟》,旋律舒适幽静,歌曲描绘的就是西湖十大名景之一,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合唱,舒雅曼妙,很自然地将大家带入南屏晚钟的奇妙之旅,“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找不到他的行踪,只看到那树摇风”,在合唱中我们伴着音符,也走进了森林,看到了喜悦,生动活泼。
音乐伴一生
现场的观众肯定能夠被当时的整体合唱给震撼,刘孝扬先生把原来歌曲改编成适合现场的合唱,对歌曲感情的深入了解再诠释和创作,尽量还原当时作曲者的原始情感。有些东西在乐谱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如乐句的呼吸感,细微的速度变化,钢琴的触键,歌唱者对嗓音的控制,小提琴弓子对弦的压力等等。他通过多年的指挥经验,融合现场的合唱演出,把歌曲改编得更加适合集体合唱,节奏的快慢、旋律的变化、合唱者和乐器手的配合等等,每一个细节,他都在心里一遍一遍的演练,每一次演出,都是对音乐的致敬,对心灵的洗涤。
刘孝扬先生编了一百多首耳熟能详的合唱歌曲,他说没有哪一首是最满意的,因为每首都是用心在唱。他既能激情演奏慷慨激昂的爱国歌曲,诸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爱你中国》,又能编唱许多流行歌曲,如很多邓丽君的歌曲,在他的改编後,艺术境界和层次得到升华。翻开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刘孝扬编合唱曲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编合唱映入眼帘,这本书,也是许多学习编合唱者盛为推崇的,因此,在国内和香港的销量都十分可观。
刘孝扬先生说,他除了音乐不会别的。是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也让观众在听完合唱演奏後,体会到不一样的音乐世界。现在,虽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似乎更加忙碌了,教长者教唱、演出时代曲,醉心合唱团的排练活动,还不忘自己的音乐创作。他热爱音乐,音乐才会反馈快乐和激情予他。刘孝扬先生,正是这样在音乐的伴奏中乐此不疲,谱写着美妙传颂的五线谱!